《蝉》·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齐白石作品

这首诗可以说是虞世南的自娱诗,更是他一生的写照!彼时,正值贞观之治初,盛唐气象伊始。他作为唐贞观年间画像悬挂在凌烟阁的二十四勋臣之一,名声在于博学多能,高洁耿介,勤奋好学,沉静寡言,从不趋言附势,贪财好利。与唐太宗谈论历代帝王为政得失,能够直言善谏,为贞观之治作出独特贡献。

为此,唐太宗曾称虞世南有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并赞叹:“朕因暇日,与虞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之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若此,朕用嘉焉。群臣皆若世南,天下何忧不理!”从他不是以鲲鹏自喻,而是以一只不甚起眼的蝉来自娱,足可见其老成谨慎,以及有自知之明。

虞世南

一,书法承晋启唐

虞世南(公元558—638)生于南北朝,其时,晋朝已灭,正处于乱世,他身体文弱,但是博闻强记。少年时与兄虞世基一起拜博学广识的顾野王为师。十余年里勤学不倦,学到紧要处,累旬不盥栉。尤喜书法,拜学于与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和尚,虞世南在智永的精心传授下,妙得其体,圆融遒丽,外柔内刚,很好地继承了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书法传统。后来,他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唐初四大书法家,而虞世南又是四人中最优者。只不过他传世作品甚少(书迹刻石楷书有《孔子庙堂碑》、《破邪论》、行书有《汝南公主墓志铭》、《摹兰亭序》等。),没有欧阳询多而广,最终没有位列楷书四大家。

虞世南死后,唐太宗叹息道:“世南死后,无人可以论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虞世南书法

二,生不逢时、命途多舛

陈朝灭亡后,虞世南、虞世基兄弟从建康到了长安。隋大业年间,虞世南被任命为秘书郎,后转起居舍人(相当于如今一个县处级的小干部)。炀帝虽然爱重虞世南的才学,但由于他为人正直,不善于逢迎,所以不肯重用,而当时其兄虞世基任内史侍郎,权倾当朝,荣华无比,虞世南虽与世基同住,仍以勤俭务本,日子过得相当清贫。

隋末,哥哥虞世基随同隋炀帝被宇文化及所杀,替兄受死不成,随宇文化及到聊城,之后,又被农民起义的窦建德擒获,任用为黄门侍郎。

原本以为人生就这样了,再也无风浪涌起,然而,两年后,当时还是秦王的23岁的李世民,灭掉了窦建德,已过花甲之年的虞世南再次沦为阶下囚。

虞世南书法

三,迟来的伯乐,成就一世英名

然而,低调沉稳,满腹才学的虞世南很快引起李世民的注意,随后,虞世南在大唐开始仕途一路开挂。

公元621年10月,李世民被封为天策上将,并成立了自己的文学馆“乃锐意经籍,于秦府开文学馆,广引文学之士,下诏以府属杜如晦等十八人为学士,给五品珍膳,分为三番,更直宿于阁下”。虞世南被授为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共掌诏告文翰,成为著名的“十八学士之一”。

在彼此相交的过程之中,虞世南充分认识到李世民的雄才大略,之前是因为主子兵败,不得不归顺李世民,而当上“十八学士”之后,虞世南一心归顺,全心全意开始辅佐李世民,正所谓良禽择得良木,良臣择得名主。虽然任弘文馆学士,成为重臣,但虞世南从不傲慢,依旧踏实勤奋。

地位不断提升,但终究还是与笔墨打交道,担任秘书监,负责“邦国经籍图书之事”。长时间的文书工作,使得他的书法更加精进,越发老道,炉火纯青!

李世民倚重虞世南,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二人都喜欢王羲之书法,李世民更是王羲之的头号铁粉。不然就不会有传说称兰亭序被他带入陵寝了。而虞世南恰恰得到了王羲之后人的真传。

虞世南所书字体外柔内刚,笔致圆融冲和而有遒丽之气。时人李嗣真评价他的书法时说:“萧散洒落,真草惟命,如罗绩娇春,鹤鸿戏沼,故当(萧)子云之上”。可以假设, 在初唐时期,一位年逾古稀的老者在安都上挥毫泼墨,笔法自如,如同行云流水般地写下各种为李世民需要的内容,字迹颇有二王遗风,李世民看到能不痴迷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虞世南书法

四,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公元638年,退休不久的虞世南走完了他81岁的人生。太宗闻讯后为他在别第举哀,痛哭悲伤,并为其做诗一篇,追述往古兴亡之道,接着感叹说:“钟子期死,伯牙不再鼓琴。朕的这篇诗,将拿给谁看呢?”随后命褚遂良拿诗到虞世南的灵帐边读完后焚烧,以期其能收到。

这还不够,在下手诏给魏王李泰时又说:“虞世南对朕忠心一体,拾遗补阙,无日暂忘,实为当代名臣,人伦准的。朕有小失必犯颜直谏,而今亡故,朝廷上下,无复人矣!”另又特于虞家设五百僧斋,时时纪念。更命当时著名的画家阎立本画了虞世南的画像置于凌烟阁中供人瞻仰,

就这样带着莫大的荣耀,虞世南这只从南北朝蛰伏到初唐的蝉,奏响了他在晚春里对大唐盛世的欢歌祝福后,彻底的消失在茫茫的历史时空之中,而他的书法,却依旧流淌在书法的长河中,历久弥新,弥足珍贵,芬芳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