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爱马仕,不聚会

#顾佳买包#上了热搜,原本只是电视剧《三十而已》里的一个段桥,但因太过真实扎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次和太太圈聚会,顾佳坐下时把包放在座位后面,被太太们说这样坐着挤。

合影的时候,可以看出顾佳的卑微和无所适从,她第一次感受到,香奈儿包包这么拿不出手(不知道香奈儿的公关看到会是什么感受),她只好悄悄的把包藏在背后。

除了她,太太们背的包都是爱马仕,画面太太圈中的C位背的是喜马拉雅定制款。

最让顾佳受刺激的,是太太们发朋友圈的那张合照,唯独把她给P掉了!

但顾佳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女人,刚换了外滩三千多万的豪宅,为了家里的生意,她费尽心思要打入“太太圈”。

她说服老公,掏光家底,也要买一个爱马仕铂金包,有了铂金包,就有了敲门砖。

当顾佳再次来到21层,和贵妇们聚会时,她的爱马仕铂金包,为她赢得了合影资格。

这回的朋友圈中,顾佳没有被从照片中裁掉,终于站在了阔太们的朋友圈。

真的是像一些人调侃的那样:无爱马仕,不聚会呀!

铂金包对于顾佳来说,是她进入圈子的敲门砖。她买的并不是包包,而是进入贵妇圈的入场券,更与虚荣心无关。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现实生活中,仅凭一个铂金包是入不了太太们的法眼的。顾佳和她们一起聊天,接不住她们的梗,只能当陪衬,毕竟见识、资源、眼界和阅历的差距,不是短时间内看书和买包可以弥补的。

就像《色戒》里的王佳芝,刚开始没去过香港几家有名的菜馆,被太太们奚落一样。

社会学定律讲究“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里阶级、出身鲜明得可怕,远不是一个包可以解决的。

宛如《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一书中有提到:“上东区是个阶层分明的地方,你所拥有的东西,是在告诉别人你属于哪个阶层,以及你有多少财富,人脉与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本书是一位耶鲁大学人类学女博士写的, 当年极为畅销,最出名的就是这个铂金包桥段。

当时为了孩子的教育,她和丈夫从纽约的下城区搬到了上东区。结果发现根本融不进去, 不仅自己被孤立,就连自家的小朋友也被孤立。

后来,她发现一只爱马仕的铂金包可以作为太太圈的敲门砖,于是她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找了很多的门路,终于得到手了一只。

凭借一个铂金包,她融入太太圈了,家中的宝宝在幼儿园也有人约着玩了。

当然了,作者付出的努力远不止这一个包这么简单,只不过这个包的桥段太经典太荒诞了,以至于这本书被引入国内之后, 遭到热卖。

编剧的灵感可能就来自于《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

《大染坊》里有一句台词:“贵族就是贵族,这是多少代人气质的沉淀。”

说到底,阶层不是一个包包的问题,即使你突然中彩票有了几千万,还是融不进千万富翁的圈子里。

资源是互换的

马云老婆背个环保袋下地种田,都会有一群贵妇,争着跟她做小姐妹你信不信。

董明珠大大方方说自己只买打折款,大家只会说女企业家就是精明,没有人会说她穷酸。

背个包就能进贵妇圈,估计郭美美很早就应该是邓文迪的小姐妹了。

现实中大家都是势利眼,看的是实力,而不是包。

人脉和资源一样,本质都是互换。如果你没什么资源,自然也换不到资源。

社会心理学家霍曼斯就曾提出:“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的过程,相互给予彼此所需要的。”

这也就是心理学上的“跷跷板定律”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像两人踩跷跷板一样,和谐相处就要保持双方支出的平衡和对等。一旦彼此的交换不对等,那么就会像跷跷板一样失衡。

爱马仕包包只是敲门砖,顾佳还没有完全被太太圈接纳。

王太太只是把她当成讨好别家太太的工具,要她像佣人一样做蛋糕。

聚会结束后,顾佳严肃指出王太太不该用高脚桌办下午茶,因为真正的贵族阶层吃的是low tea。

尽管王太太很有钱了,住豪宅,挎二十多万的包包,可这些细节还是让她露了怯。

王太太买得起莫奈的《睡莲》真迹,但却分不清莫奈和梵高。

现在的新贵,已经过了买爱马仕的阶段,她们需要加深底蕴,培养高雅品位。

皮包,不管什么皮什么牌子,说到底就是消费品,人际交往流通中的硬通货是资源,而不是钱。

钱只是获取资源的一个介质,有时候还不一定有用。

人脉是资源,圈子是资源,眼界和知识是资源,工作能力和经验是资源,家庭环境是资源,这些能得出手,或许能与人互换互利互用的,才是你真正的实力。

一个人拥有被利用的价值,他才会有自己的实力。

顾佳的做法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毕竟她是一个努力向上的人,她只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打开一扇门而已。

想从无名之辈变成出人头地的过程,注定是痛苦和艰难的,但无论成败,这期间所付出的所有努力和勇气,都是伟大而值得嘉奖的!

对于顾佳拼家底买包包,大家是如何看待的?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