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疫情得到了有效遏制,但中国依然迫切需要疫苗。

7月20日,钟南山院士团队发表在《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截至今年4月底,武汉和广州仅有2.1%和0.6%的人拥有Sars-CoV-2(新冠病毒)抗体。”这表明无论是在曾经疫情震中的武汉还是在其他省市,人群的免疫力仍然处于低水平。

自1月20日起,钟南山团队分别追踪了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及湖北省肿瘤医院的8,782 名以及8272名的住院者和陪同者。他们的中位数年龄分别为54岁和55岁。所有这些人的SARS-CoV-2 RNA检测均为阴性,其中大多数人在过去三个月内没有出现与COVID-19相关的症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PCR检测结合临床症状已被广泛用于COVID-19的筛查和确诊。不过后来,卫健委在原有诊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了血清学检测,作为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的诊断依据之一。

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会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进行防御,其中特异性抗体IgM最早产生并进行早期防御,随后产生IgG抗体。而血清学检测便是通过检测血液样本中的特异性抗体IgM和IgG的存在及含量,来间接判断体内有无病毒及病毒感染情况。

通过检测IgM和IgG,研究人员发现,截至4月30日,武汉和广东的IgM/IgG血清阳性率分别为2.1%和0.6%。这表明人群的免疫力仍然处于低水平。其中武汉IgG阳性率高于IgM。

同时该文章指出,相对较低的免疫力水平表明,中国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是有效的。但较低的免疫力也意味着,迫切需要针对Sars-CoV-2的有效疫苗。并且在这种疫苗出现之前,应该继续采取严格的隔离和社交措施。

钟南山院士上个月在一个公共论坛上表示:要想获得群体免疫,就需要一个国家至少60%至70%的人口拥有抗体。而这应该是通过疫苗接种而且自然免疫获得的。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截至周一,有24种候选疫苗正在进行临床评估。7月20日晚间,《柳叶刀》报道了两种疫苗的试验结果的好消息。

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领衔团队研发的新冠疫苗I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疫苗是安全的,并且可以诱发免疫反应。单次接种疫苗28天后,99.5%的受试者产生了特异性抗体,95.3%受试者产生了中和抗体,89%的受试者产生了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这表明,陈薇团队研发的新冠疫苗可为健康人群提供“三重保护”,将新冠病毒 “拒之门外”。

另外英国牛津大学研制的一款疫苗也显示出积极的效果:产生了剧烈的免疫应答,而不会引起任何严重的反应。另外,该疫苗还提高了识别SARS-CoV-2的T细胞的水平。

参考资料:https://www.scmp.com/news/china/politics/article/3094120/coronavirus-china-far-away-herd-immunity-and-vaccine-nee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