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31年,蒙古大军兵分三路攻伐金国,窝阔台汗亲率中路军从碗子城出发,渡黄河,经洛阳南下,翰陈那颜率左路军从济南西下,而拖雷则率领右路军自凤翔渡渭水,过宝鸡,入小关,过宋境,沿汉水东下,从背后进攻金国,并约定次年三军会师金国汴京城下。

之后蒙军在三峰山大败金军,金国最后一波名将被团灭,至此金国势危,而此战中立下不世之功的正是借道南宋的拖雷部。蒙古的假道灭金战术也因战绩斐然而被载入了史册,成为迂回战术的教科书典范。本文将通过回顾蒙古假道灭金的军事行动,来窥探当时南宋与蒙金之间的局势变化,以及蒙古假道灭金对南宋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吉思汗

假道灭金策略的由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遗策

关于假道灭金策略的由来还要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说起,此计正是出自他的遗言。当时的蒙古如日中天,西征途中多少国家跪倒在了蒙古的铁蹄之下,而蒙古攻金国,前期同样予取予求,但后来却碰了钉子,而阻挡他们前进的正是金国围绕潼关与黄河建立的关河防线。

在多次进攻受挫后,当时大限已至的成吉思汗便遗下了假道伐金之策略:“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邓,直捣万里”。而后来的战争走向也印证了成吉思汗对于战争确实有着高于常人的理解,但他猜对了结果,却没猜对过程。

成吉思汗去世后,蒙古并没有马上实施借道战略,因为当时的蒙古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处理,这件要事就是窝阔台与托雷的汗位之争。俗话说得好,攘外必先安内,由于内部矛盾尚未解决,蒙古当时放缓了对金国的大规模进攻,直到窝阔台在察合台的全力支持下登上大汗之位,蒙古才重新展开对金国的新一轮攻势。而窝阔台即位之初仍然信奉蒙古铁骑的战力,频频从正面攻击金国关河防线,但均以失败告终。至此,成吉思汗的假道灭金战略才被重新提起。

蒙金宋三国局势图

假道灭金策略的实施过程——一场曲折又霸道的军事行动

对于蒙古而言,要想假道战略成立,金国的凤翔就是必争之地。凤翔是宝鸡的门户,而宝鸡旁边的大散关则是汉中通往关中的要道,早在1222年,蒙古名将木华黎就曾经攻打过风翔,但却以失败告终。

直到1231年二月,蒙军才攻克了凤翔,自此蒙军终于打开局面,同年四月,金国因凤翔失守不得不放弃京兆(西安),于是蒙古借道南宋伐金的计划终于有了可行性,因为有了凤翔,京兆两地,就可以为借道的蒙军提供后勤补给和安全保障。五月,窝阔台汗终于下定决心,实施三路伐金的大计。

蒙古先是派出大将搠不罕到南宋请求借道,但由于搠不罕措辞强硬,态度嚣张,被宋将张宣所杀,之后蒙古又派李国昌出使南宋,请求南宋提供粮草军需,但南宋还是拒绝了。兴元知府郭正孙一句“道不可假,师不可借,粮不可贷”充分体现了当时南宋朝廷的强硬态度。

三年辛卯春二月,克凤翔,攻洛阳、河中诸城,下之。夏五月,避暑于九十九泉。命拖雷出师宝鸡。遣搠不罕使宋假道,宋杀之。复遣李国昌使宋需粮。—《元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拖雷剧照

而拖雷这边显然已经做好了两手准备,搠不罕被杀后,拖雷马上开始行动,在南宋境内“纵骑焚掠,出没自如”。但与南宋强硬的态度形成极大反差的是南宋防守将领的表现,时任南宋四川制置使的桂如渊由于错估拖雷进军路线,直接造成部署不及,使得蒙军如入无人之境,更夸张的是这家伙一看形势不对,撂挑子躲了起来,后来更是献牛羊犒劳蒙军,直接当起了蒙军的向导。

而南宋朝廷发现形势不对,派出京湖制置使陈赅前往救援,但陈赅以为是小股蒙军作祟,未加重视,等回过神来,派名将孟珙追击时,拖雷早就开启通关模式,势如破竹般横扫南宋关隘,之后沿汉水东下,进入金国地界,成功完成了借道宋境的战略行动,孟珙追之不及,只能目送蒙古军队出宋境入金境。

八月,蒙古图垒分骑兵三万入大散关,攻破凤州,径趋华阳,屠洋州,攻武休,开生山,截焦崖,出武休东南,遂围兴元。军民散走,死于沙窝者数十万。分军而西,西军由别路入沔州,取大安军路,开鱼鳖山,撤屋为筏,渡嘉陵江,入关堡,并江趋葭萌,略地至西水县,破城寨百四十而还。东军屯于兴元、洋州之间,以趋饶风关。——《续资治通鉴》


假道灭金路线图

假道灭金下南宋的尴尬处境——报仇雪恨还是唇齿相依

此次行动充分展示了蒙古的野蛮强悍,蒙古铁骑肆无忌惮的在南宋大地上烧杀抢掠更是凸显了南宋当时的尴尬处境。那么问题来了,南宋为什么要拒绝蒙古借道灭金,这可是打脸了一代天骄"宋金世仇,必能许我"的预言。而这一切只因形势有变。

  • 南宋与蒙金的关系随着局势的变化而变化

南宋与蒙古和金国之间的关系一直是随着局势的变化而变化的,当时的局势下,蒙古提出借道对南宋来说确实是一个难题,一边是有着血海深仇,日暮西山的金国,一边是极速崛起,所向披靡的蒙古,南宋在蒙古借道的请求下该扮演什么角色也深深的困扰着南宋朝廷。

宋金世仇自不必说,靖康之耻那是历历在目,一直以来都是南宋刻骨铭心的痛,但随着蒙古崛起,攻伐金国后,三者的关系发生了微妙变化。为了直观的表述此间变化,这里将南宋对蒙金的态度变化简单的分成四个阶段。

蒙金之战

第一阶段,金国强大,蒙古兴起,这时的南宋与蒙古还少有交集,虽然当时的蒙古已经引起一些南宋有识之士的注意,但对外的目光还是主要聚焦在世仇金国身上。

第二阶段,蒙古势大,金国渐弱,这时南宋国内出现两种声音,是联蒙灭金,报仇雪恨,还是联金抗蒙,唇齿相依,南宋朝堂为此争论不休。但这些争论是徒劳的,因为当时的金国根本没考虑过联宋抗蒙,金国国内流行的口头禅是“吾国兵较北诚不如,较南则制之有余力。”,1217年,金宣宗以南宋停贡岁币为由,悍然发动了对南宋的战争,妄图从南宋这里捞回损失,而这无疑是自断后路之举,最后不仅让金国实力大损,如《金史》所言:“宣宗南伐,士马折耗十不一存”,更是让宋金联盟的希望破灭,两国关系再次陷入冰点。

第三阶段 ,金国势微,金哀宗即位后,与南宋修好,意图联宋抗蒙,本来南宋还无心搭理金国,但此时成吉思汗在将灭西夏之时,志得意满,想乘机逼降南宋,在被拒绝后,突然进攻川陕地区,瓦解了南宋著名的“三关五州”防御体系,史称丁亥之变,这引起了南宋的强烈不满和警惕,而反观宋金关系则开始回暖。之后,成吉思汗去世,留下假道灭金遗策。

第四阶段,三峰山之战后,金国之亡已经不可避免,对南宋来讲金国已经完全失去了联合的潜力,于是南宋被迫调整战略,决定联蒙灭金,在报仇中乘机壮大,为接下来的蒙宋决战做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蒙金战争图示

  • 南宋强硬拒绝蒙古借道的原因探究

从以上的关系变化我们可以看出,蒙古向南宋提出要假道灭金时,三国之间的关系正是处于第三阶段,因此我们也能理解南宋为什么要强硬拒绝了,当然原因还不止于此。

首先这当然是出于一个国家的本能反应,毕竟一支战力高绝的虎狼之师从自己家中路过的感觉肯定不好。而南宋作为文化底蕴深厚之地,"假道灭虢"的典故也是深入人心的。

其次,正如上面第三阶段所述,当时的蒙古太过强势,发动了丁亥之变让南宋国内唇亡齿寒论占据了上风,更何况联金灭辽的教训也警示着南宋决策者。

然而南宋这边刚表达了拒绝之意,不曾想拖雷马上动手了,因为在蒙古眼里,要想灭金必须从南宋借道,绕过有重兵把守的关河防线,南宋同不同意不重要,不同意就用武力开道,而托雷最终借道成功,得以扬名三峰山,然而这只是表面的战绩,此举不但逆转了南宋对蒙金的态度,促使三国关系进入了第四阶段,更重要的是已经预示了南宋的败亡。

宋杀使者,拖雷大怒曰:“彼昔遣苟梦玉来通好,遽自食言背盟乎!”乃分兵攻宋诸城堡,长驱入汉中,进袭四川,陷阆州,过南部而还。—《元史》


蒙军强行借道,一路烧杀抢掠

假道灭金为南宋的灭亡埋下了伏笔,对最终蒙古灭宋产生了深远影响

蒙古假道灭金明面上只是针对金国的一次大规模作战,但却也为南宋埋下了隐患,对后来蒙古灭南宋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我们来看下具体情况:

(一) 借道宋境后蒙古对南宋的地势与布防情况,以及对南宋军队的战斗力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为蒙古攻南宋提供了便利。当然,蒙古对南宋抗蒙的决心也是始料不及的,这是后话。

(二) 蒙古借道后南宋四川地区遭受重创,不但对南宋的防御体系打击巨大,造成了“蜀口诸关,荡为平地,不可修复”的局面,更是引得盗贼四出,使南宋对四川的掌控力降到了极点,这也是为何后来窝阔台和蒙哥都将四川作为战略突破口的原因之一。

(三) 蒙古假道灭金策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使蒙古对“斡腹”战术的运用更加娴熟,这也为蒙古后来在攻宋时提供了样板,后来蒙哥采用的假滇伐宋战术就是受到此计的启发。

以上三点就是蒙古假道灭金行动为南宋灭亡埋下的伏笔,深深的影响了蒙宋之后的战争走向,但南宋在如此不利的情况下仍能坚守半个世纪,堪称奇迹,也赢得了后世的尊敬。

蒙古攻伐南宋

结语:假道灭金是蒙古征伐天下过程中一次成功的军事行动,为蒙古最终灭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假道灭金因为处于一个关键的节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蒙古,金国,南宋三国国运交替时的种种迹象,特别是处在世仇衰落,新敌崛起尴尬境地下的南宋。

但其影响却不限于此,它也为后来南宋的灭亡埋下了伏笔,可以说假道灭金是一场影响蒙古,金国,南宋三国命运的军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