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抄袭了

今天偶然点了一下创作者后台的“原创保护”功能,发现自己竟然有篇文章被抄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呢,我并没有生气,也没有打算维权,相反,我还有点哭笑不得,毕竟第一次被人原封不动地抄袭,有点新鲜,有点刺激,有点被人认可的小幸福,哈哈哈……

当然,这样的新鲜刺激小幸福体验一下也就罢了,还是希望每个人都能忠诚于自己,踏踏实实地贡献自己的原创给我们的读者朋友,说到这里,我也分享一下我的“抄袭观”

记得小时候,学语文是要写作文的,从写日记、交日记作业开始练起,那时候也是绞尽脑汁不知道写啥好,不过,我这人从小就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再困难都没有动抄作文的念头。但是,我常常发现同学的作文与我读过的范文怎么那么雷同!是的,有人抄袭了。

于是我会注意人们怎么看待“抄袭”这个问题,有次听到长辈们议论“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我便记住了这句话。这是一句有趣的话,值得琢磨:首先抄袭肯定是一个贬义词,并不鼓励,但是,又说天下的文章都是抄来抄去的,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作者“抄”的方法。

目前,大部分自媒体平台都是允许一定程度的引用的,可以用引号标明。另外,如果叙述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样也基本不算抄袭。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个江西诗派,其宗主黄庭坚,主张诗派“以学杜为宗旨,强调‘无一字无来处’”。

什么是“无一字无来处”?就是每个字都尽可能有根据,有来历,比如化用典故、化用前人诗文等,就是具体的实践方法。

古代大V辛弃疾如何抄作文?

今天我选了一位用典狂人——辛弃疾的词,大家来感受下古代文学大V是怎么“抄作文”的。

【原词欣赏】

《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

辛弃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淳熙丁酉,自江陵移帅隆兴,到官之三月被召,司马监、赵卿、王漕饯别。司马赋《水调歌头》,席间次韵。时王公明枢密薨,坐客终夕为兴门户之叹,故前章及之。
我饮不须劝,正怕酒樽空。别离亦复何恨?此别恨匆匆。头上貂蝉贵客,苑外麒麟高冢,人世竟谁雄?一笑出门去,千里落花风。
孙刘辈,能使我,不为公。余发种种如是,此事付渠侬。但觉平生湖海,除了醉吟风月,此外百无功。毫发皆帝力,更乞鉴湖东。

感觉怎么样?有没有读懂辛老先生想表达什么?

我查阅目前网络上对这首词的翻译,是这样的:

而且,其他很多网站也基本是这样的解释,看到对辛老先生这首词这样大的误解,我也只能摇摇头。

差矣!差矣!

但是,能怪谁呢?这么多人都误解了,那这首词本身也确实太过于难懂了。

让我们剖析一下这首词到底为什么难懂,从其中的典故和化用挖起吧!

【典故详解】

辛弃疾笔力雄厚,善于用典,以至于他的作品有时候晦涩难懂,比如这首《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短短九十五个字、八句话的正文中,笔者就找到了六处化用及典故(真是多得丧心病狂),如下所示:

(1)一笑出门去

化用唐代诗人李白的《南陵别儿童入京》中“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2)千里落花风

宋代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中“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苑外麒麟高冢

杜甫《曲江》其一“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4)孙刘辈,能使我,不为公

晋·陈寿撰《三国志·卷二十五·魏书二十五辛毗杨阜高堂隆传》

明帝即位,进封颍乡侯,邑三百户。时中书监刘放、令孙资见信於主,制断时政,大臣莫不交好,而毗不与往来。毗子敞谏曰:“今刘、孙用事,众皆影附,大人宜小降意,和光同尘;不然必有谤言。”毗正色曰:“主上虽未称聪明,不为闇劣。吾之立身,自有本未。就与刘、孙不平,不过令吾不作三公而已,何危害之有?焉有大丈夫欲为公而毁其高节者邪?”冗从仆射毕轨表言:“尚书仆射王思精勤旧吏,忠亮计略不如辛毗,毗宜代思。”帝以访放、资,放、资对曰:“陛下用思者,诚欲取其效力,不贵虚名也。毗实亮直,然性刚而专,圣虑所当深察也。”遂不用。出为卫尉。

(5)余发种种如是

左丘明《左传·昭公·昭公三年》

齐侯田于莒,卢蒲弊见,泣且请曰:「余发如此种种,余奚能为?」公曰:「诺,吾告二子。」归而告之。子尾欲复之,子雅不可,曰:「彼其发短而心甚长,其或寝处我矣。」九月,子雅放卢蒲弊于北燕。

(6)毫发皆帝力

《汉书·张耳陈馀传》

七年,高祖从平城过赵,赵王旦暮自上食,体甚卑,有子婿礼。高祖箕踞骂詈,甚慢之。赵相贯高、赵午年六十余,故耳客也,怒曰:“吾王孱王也!”说敖曰:“天下豪桀并起,能者先立,今王事皇帝甚恭,皇帝遇王无礼,请为王杀之。”敖啮其指出血,曰:“君何言之误!且先王亡国,赖皇帝得复国,德流子孙,秋毫皆帝力也。愿君无复出口。”

以上就是这首词中大部分语句的出处,相信大家结合原文的整体意思,就可以将这首词进行重新理解了,我将我自己的理解整理如下:

【重新释义】

序:淳熙丁酉年(即宋孝宗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冬天,我从江陵调任隆兴,次年的三月份又被召为大理寺卿,江西京西湖北总领——大监司马汉章、赵卿、负责漕运的王希吕等人为我饯别。司马作《水调歌头》词,我用原唱韵脚的字押韵作和。当时枢密使王公明(王炎)去世,座上客人都为朝中权贵各立门户、互相倾轧而叹息,所以在词的前阕提到这件事。

不必劝我酒,我想借酒浇愁正怕没酒。别离又有何惧?只是太过匆匆。君不见当时头戴貂蝉人上人,今已苑外麒麟高冢中,试问人世间,谁是英雄?人生海海,争名夺利有何用?不如,一声长笑出门去,不辜负这晚春时节,千里长风带落花。

三国时,辛毗因不向宠臣刘放、孙资折腰,未能位列三公。如今我华发已生,类似的事情也就随他们去吧!只是觉得枉费平生豪侠气,却除了醉酒吟诵些风花雪月,便一事无成。反正我的一切都是属于朝廷的,只愿我在湖北的作为能得到陛下的明鉴吧。

结语

亲爱的朋友,看完我对辛弃疾这首《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的重新释义,你有什么感想?我是觉得,抄作文是可以的,但是你要立一个榜样,比如辛弃疾(管你春秋三国和汉唐,管你李白杜甫苏东坡,你知道我在抄,可又不能拿我怎么样)。

把不同作者、不同体裁、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文章,根据自己的需要抄过来,杂糅到一起,合成一篇新的作品,在内容、意境、格调方面都有一个立体的升华,这才是“抄袭”的最高境界。

不过,也要注意考虑读者的感受,如果过于生僻难懂的典故,要谨慎使用,像辛弃疾这般“掉书袋”,大家不查文献都没法明白他意思,以至于造成误解,就不符合有效沟通的要求了,不利于文章的传播。

希望大家都能学会“抄”,抄得好,抄的妙,抄出新境界,抄出好前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是@上官开明,读书以明志,笔耕以传知,愿每个人都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