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期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书法理论家叫赵壹,实际上他是一位辞赋家,但他在书法方面写下了著名的《非草书》,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其中他对草书有一段著名的观点,他说草书“上非天象所垂、下非河洛所吐、中非圣人所造”,从这名话的意思里可以看出,他认为草书根本就不是“正统”书法,当然,他说的也是一个事实,草书是谁发明的?据说是当时一位秦史所写,这位小吏在用隶书记录文字时,把隶书写得快了,就变成了一种草书体,基于此,赵壹就说了上面的几句话,也是不无道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今天我们想说的是,当代书法家为什么都喜欢写草书?难道草书当中有什么奥秘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以前,再说一个故事。在张芝所处的东汉时期,由于张芝的草书远近闻名,尤其是在他所处的地方,人们都以他为榜样学习草书,什么也不做,吃了写,喝了写,可以说是达到了“不务正业”的地步了,有人担忧这样下去将会荒废“正业”,“十日一笔,月数丸墨,领袖如皂,唇齿常墨”,可见人们对草书学习的痴迷程度。

我们倒不是担心当代写草书的人会耽误“正事”,而是经过千年的丰富变化,草书已不再是秦吏所创造的草书,它已经是能抒发人们情感、表现书写艺术性的一种书体。

用草书抒发情感

书法有五种书体,为什么说草书最能抒发人的情感?这是因为草书是一种动态书体,尤其是狂草书法,它通过书写的不断变化,能与人的情绪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也是一种“捆绑”着的艺术。当然,赵壹在《非草书》中也说过“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心兴手,可强为哉?”他的意思是说,因为人的各个情况不相同,包括心思、手的巧拙,所以写出来的草书也是情绪也是不太一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代书法家写草书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草书的书写速度较快,试想一下,作为一个名家,在别人面前写字,总是一笔一画是不行的,不但自己着急,别人也着急。所以只有写草书才能写出某种气势与飞扬,别人看不懂的才是真的书法,呵呵,这是一句开玩笑的话,但意思是显而易见的,也并不见得草书写得让人不认识就是很厉害的高手。

草书最能代表书法水平

有人说,草书是最能代表书法水平的一种书体,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因为草书的一点一画的瞬间就要千变万化,提按顿挫使转气息要一气呵成,一点成画,这是草书的难度,它相对于其它书体,尤其是静态书体来说,这些动作要远比正书快得多。

当代书法家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由原来写隶书、楷书、篆书,改为写行草书书,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是,草有草法,一些功底薄弱,基础不牢的书家在改行后,有时也漏洞百出,写出来的作品中草字错误,令人贻笑大方。

写草书是身份的象征

秦吏的身份低微,但他们在繁忙的书写事务中,把隶书写得快了,后来演变成了草书。但这并不能降低草书本来的艺术性。在草书中,除了笔法上的一些因素外,更为直观的是草书在“气势”上有明快磅礴的气象,如果一个人身上具备这样的气质和书写能力,加上草书作品的感染,对于草书欣赏也会带来感应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赵壹在谈到草书优劣与人生成就时,他认为二者之间根本没有任何联系,他说:“且草书之人,盖伎艺之细者耳。乡邑不以此较能,朝廷不以此科吏,博士不以此讲试,四科不以此求备,征聘不问此意,考绩不课此字。善既不达于政,而拙无损于治。”这段话说得很明显,即使是科举考试,总不能用草书来考察人的书法水平,等等,可见人生的成败得失,不是由草书水平来决定的。

当然,赵壹所处的年代早已远去,草书的发展也不再是“小吏”的发明了,它不但在传递情感、表达情怀、表现艺术性等各种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如今考察书法水平甚至与那个时代完全相反,草书水平的高低,在书法大赛中会得到校验,有的高手也会在此一举成名,改变人的一生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