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诗圣李白的诗句,出自于《将进酒》,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在世应该如何生活的感慨,人生本就应该率性而为“须尽欢”,不要让酒杯空着,对着月亮独自饮酒,上天既然创造了我,那么我必然是有用处的,即便散尽千金,也能很快的收获回来。

古代人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无论是农民,商人还是官员都希望自己的后代可以加官进爵,实现人生理想,但是人生从来不只有这么一条路,很多人“离经叛道’,想要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标。

明朝嘉靖年间的陈振龙就是如此,他虽为读书人,但却被后世称为明朝“袁隆平”,只是因为他冒死从菲律宾带回几节藤蔓,最终养活了中国3亿多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概在1543年出生,1619年亡故的陈振龙,在史书典籍中以“引种番薯第一人”出名,对于他的记录也多以这个角度为多,但是他能取得这样的成果与她的童年生活、学习生活、经商生活是分不开的。

陈振龙从小就极为聪颖,在史书典籍中对于他的童年描述虽然不多,但是从仅存的记录来看确实可以证明他“天资聪颖,年少有名”,在从小就被他家乡福建省福州府长福县的百姓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有一个好的前途。

陈振龙的父亲是一个商人,母亲知书达礼,所以从小陈振龙吃穿不愁,可以专于学习,而父母均是通情达理之人,因为他聪明,更是对他疼爱有加,希望他能光宗耀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振龙也不负所托,还没有二十岁的时候,就中了福建省福州府的秀才,在当时可谓是风光无限,称为“神童”也不为过。但是之后的后乡试没有获得名次,只好会想继续攻读。

就在这个过程中,因为读书烦闷,所以与父亲出外地经商,他发现自己喜欢上了商人这个职业,可以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可以看到书本里没有的知识,风土人情更不必说,于是,在与父母沟通之后,陈振龙决定弃儒从商。

这个时候的陈振龙自己还没有想到未来会成为“引种番薯第一人”,之后,由于父亲的原因,他们举家迁移到福建省闽县南台达道铺地区,这样能够更好的经商。

根据自古以来对于甘薯的研究,可以知道甘薯属于一种喜光的作物,但是却不能终日暴晒,它的生长周期很短,性喜温,不耐寒,但是根系十分发达发达,在很干旱的地区也能生长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世界粮食组织统计,在世界上,甘薯的主要的生长和种植区域分布在地球北纬40°以南部分。而论到栽培面积时,发现亚洲数量最多,非洲次之,美洲排在第3位。

在2000年的时候,经过简单统计,世界总共甘薯面积大约有一亿公顷,而全世界总产量高达12433.9万吨。陈振龙将甘薯传入中国之后,政府就开始推行,民间大量的种植,范围十分的广泛,以淮海平原、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各省最多,如今,种植面积较大的有四川、河南、山东、重庆、广东、安徽等省。

近年来中国已经成为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生产国,甘薯的面积已经占到了世界60%左右,而收成方面占世界总产80%左右的产量,如果用亩来计算,每年的甘薯种植面积可以达到7500万亩左右。这一切都源自于陈振龙,而他带回甘薯的过程也十分地凶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振龙明弃儒经商那一年是万历年间,之后他跟着父亲开始了自己的经商之路。因为福建临海,早创业兴盛,所以与国外的交流十分方便,其中,陈振龙父亲主要往来于明朝和菲律宾之间。

陈振龙来到菲律宾之后,到处游览,参观,充满好奇,他发现这里到处都种有甘薯这种农作物,当地人用多种方式烹饪这种食材。甘薯即可以生吃还可以煮熟吃,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对于生长环境的要求很低,随处可见,十分容易种植。

于是,陈振龙很早就开始希望把甘薯的根茎带回明朝,但是菲律宾政府十分警惕,对每一个离开菲律宾的商人都要进行检查,所以陈振龙一直没有机会。

但是在明万历二十一年的夏天,福建地区突然遭遇大旱天气,粮食的收成很差,到处都是躲饥荒的人,百姓生活十分艰难,社会动荡,陈振龙经人指导后,冒着死亡的危险用将甘薯的根茎绑在麻绳上的方式带出了根茎,而陈振龙早已学会了种植方式,于是回去之后,迅速开始了自己的种植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到明朝的陈振龙在得知甘薯可以大量种植后,就安排儿子陈经纶向当时的福建巡抚金学曾上书,希望可以由明政府统一安排地方百姓试种番薯,以解粮荒。

陈振龙用自己试种的甘薯为范例,向巡抚金学说明种植的好处,金学曾采用了他的建议,进行了试种,果然收成很好,于是安排进行大规模的种植。

在4个月后,甘薯收获了,收成大好,解决了干旱带来的社会危机,在当时救活的百姓达到了百万之多,之后明政府迅速推广开来,甘薯这一农作物逐渐成为了近三亿人的“口粮“,就这样,陈振龙成为了把甘薯引入我国的第一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朝官员陈世元写作的《金薯传习录》一书中明确记载了陈振龙带回甘薯的事件:“按番薯种出海外吕宋。明万历年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可以作为证明陈振龙为带回甘薯第一人,养活明朝近三亿人的的一个例子。

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必然为你开了另一扇窗,这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哲学。陈振龙就是如此,读书曾被很多人看做功成名就的唯一道路,而陈振龙本是有机会走上这每一条道路的,但是他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商业,并最终成为了带回甘薯第一人。

选择自己的未来道路的过程中,功利的眼光只是一个方面,兴趣和爱好才是更好的导师,选择对于人生十分的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