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扎赉诺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活力扎赉诺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身穿漂亮民族服装的音乐老师谢微梳着高高的马尾,笑起来还有一对可爱的酒窝。她是地道的黑龙江人,一个时尚的汉族女孩,而她却说她的家在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多布库尔猎民村。

这个小村有什么特别?常住人口不过200来人,其中159位都是鄂伦春族。他们的祖辈,曾经世代生活在多布库尔河流域,直到1951年告别游猎生活。这里是数量不多的鄂伦春族聚居点之一,而且村民们对这一点倍加珍视。

因为珍视,所以民族文化生生不息。依靠古老的鄂伦春文化,多布库尔猎民村被列入“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慕名而来者众多。

去年三月,在鄂伦春自治旗大杨树镇做艺术老师的谢微偶然被朋友带来游玩。看到新奇的桦树皮制品、毛皮服装,听到鄂伦春语的山歌、民谣……鄂伦春的魅力一下子就击中了这个城市姑娘的心:

“非常喜欢鄂伦春的文化,也非常喜欢鄂伦春的歌曲。(我觉得)这么好的文化应该有人传承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来二去,一股冲动像春天的桦树芽一样在谢微心中滋长。很快,和村里几位干部一商量,谢微就搬到村里一间小屋。平时骑个电动车去镇上上班,空闲时间就边学习鄂伦春文化,边义务带村里的孩子唱鄂伦春族的歌。

鄂伦春族没有文字,只有语言。老人都说,干活唱歌是鄂伦春族的特色。悠扬的老歌,既描述先辈的喜怒哀乐,也记录日渐远去的传统生活。63岁的郭丽英老师是猎民村的歌唱家,《心心相印的人》《为鄂伦春举杯》《高高的兴安岭》……一首一首,老人教得耐心,谢微一遍遍认真学着:

“老人们非常的认真,一个字一个字地教,最高年龄的老人已经89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谢微自己学完新歌,就教孩子们。带着他们吹鹿哨、吃汉堡、录抖音。孩子们唱得开心,小谢老师也十分满足。

于是,在这个传统的村子里,谢微组建了一个民族文化工作室。它的成员都是半大的孩子,大多只有六七岁。

葛萨茹 鄂伦春自治旗多布库尔猎民村:老师教我们唱歌,之前我们学校里有演出什么的,我就把老师教的表演一下。我很喜欢唱歌,自从老师来了之后,我感觉我唱歌挺好的,然后大家也喜欢,我就多努力努力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大年初一,在谢微的策划和到导演下,多布库尔猎民村第一次自娱自乐办起了“少儿春晚”,村里的老人和6岁的孩子都上了台,身着民族服装大声歌唱。

舞台上,孩子们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家一匹烈马一家一杆枪,獐狍野鹿漫山遍野打也打不尽……

来源:腾格里新闻

编辑:王浩东

监审:王莹

监制:马万晖 王莹

扎赉诺尔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