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那年,在欧亚非的交接处,有这样一个国家。那里风景秀丽却战争不断,那里流淌着三名中国同胞的鲜血,那里寄托着祖祖辈辈人的愤怒、无畏和自由。

①蓝星警察的诞生

我的老师是一位在美国求学多年的老教授,他曾经说过一句蛮有意思的话:“为什么美国人喜欢拍星际电影,因为在他们的价值观中,美国已经强大到在地球找不到任何敌人,于是《星球大战》、《猩球崛起》应运而生。”

1992年11月4日凌晨,四年一度的美国总统大选揭开了最终答案,46岁的比尔·克林顿击败68岁的老布什成为了美国第42任总统。对于美国而言,这场选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方面,这是民主党在共和党连续执政12年后,首次在大选中打败共和党,另一方面克林顿的当选也意味着美国的年轻政客在几十年后首次通过选举击败老人从而主导美国政坛。这更意味着,美国将以年轻的姿态面向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这几重意义组合到了一起,我们大致可以想到,美国的“三把火”会烧的多热烈。当选总统克林顿向世人庄严宣告:这是“一个伟大的开端”,它将实现“变革”诺言,重振美国雄风。

九十年代,伴随着苏联解体,原先来自苏联方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压力都土崩瓦解。紧接着,美国国内的经济复苏,国内形势一片大好。百无聊赖的白头鹰决定为维护世界“和平民主”出一份力,于是那年,自诩为“蓝星警察”的美国正式上线。

年轻人总是富有朝气,积极进取的。当然,他们有时没那么温和,总是充满进攻性。

②风景秀丽的“大火药桶”

传闻中的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的东南部——亚得里亚海和黑海之间,同时半岛的南部还是古希腊文明的发源地。作为葡萄的重要产地,巴尔干地区有着最为悠久的酿酒史,不过其真正闻名世界的还是其“大火药桶”的响亮绰号。公元前2世纪以后,该地就先后被罗马、拜占廷(东罗马帝国)、奥斯曼土耳其等一系列帝国统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公元4到7世纪,匈人,阿瓦尔人,伦巴第人,保加利亚人,罗马人以及斯拉夫各民族为了巴尔干半岛的统治权进行过一场尤为激烈的大乱斗。不过这些民族打了几百年,也没打出什么结果,因为后来这些民族都被入侵势力——奥斯曼帝国给收拾了,随后奥斯曼帝国开始了长达500多年的统治。但即便是在奥斯曼帝国大一统期间,该地的战争也丝毫没有停止,入侵与反入侵成为了这块地区最大的矛盾。

生命诚可贵,自由价更高,这种巴尔干精神一度鼓舞着塞尔维亚,使其无惧于世界各大“流氓”(前苏联、美国...)的威胁恐吓,不自由,毋宁死!

19世纪初,各大列强又纷纷将目光聚焦在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沙俄希望占居一隅来打通南下地中海的商道,奥地利帝国企图向南扩张,得到亚得里亚海的领海权,英、法则要保护通往印度洋和远东的交通命脉,一时间半岛成为俄、奥、英、法等大国军事交锋的战区,多次发生战争,总结下来一句话,这地方自从有居民开始就没消停过,“欧洲火药库”之称当之无愧。

③无畏与自由

巴尔干地区的人民很愤怒,“我不要面子哒,你们争来争去问过我的意见了吗?”对于这种民众的反对与愤怒,列强向来是不屑一顾的,因为战争过后这些反对声自然会消失。

不知道哪国的炮火肆虐后,天空传来一个声音:

“弱小的家伙,现在服气了吗?投降吧,饶你一命,你去帮我杀掉另一些不听话的人。”

“这里自古是我们的家园,你们一次次的侵略,我们一次次的被打败。但是我们还是会站起来,继续反抗。”

“你不乐意做没关系,我相信很多人会愿意的。”

“是吗?没关系的,至少那个人不会是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天,一个年轻人倒在战场上再也没有起来。如果排除掉“火药桶”的本质,这个大部分处于地中海气候的巴尔干半岛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从这里生,在这里死,至少对所有巴尔干半岛的居民来说,这里就是他们的家。犯我国者,定与之不死不休。

一号倒霉蛋的斐迪南大公死的并不冤,刚刚从奥斯曼帝国独立的塞尔维亚又被奥匈帝国吞并了,在外加上这位大公趾高气扬的步伐,不难理解会愤怒的爱国青年刺杀。匹夫一怒,伏尸二人,血溅五步,天下素。于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开始。

④分崩离析的前夜

1980年5月4日,气息奄奄的老人看着病床边的孩子喃喃道:“你们要团结,不要闹矛盾,更不要分家。”病床边的年轻人们低着头,不情愿的点了点头。然而老人死后,骄傲的老大便因为无人压制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兄弟们见老大这样,都提出要分家单过,于是火药桶被再次点燃。

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对于(前)南斯拉夫而言,相当于华盛顿于美国。在铁托的领导下,原本零零散散的巴尔干半岛被其有力的铁血手段强行糅合在了一起,借此应对大国们的无礼与欺压。这个久经动乱的地区,在凝聚后爆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从经济到国际地位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铁托的核心思维在于大家都是亲戚,五百年前是一家,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通过协商解决的。碍于铁托强大的人格魅力(拳头),整个巴尔干半岛暂时的联合起来,组成了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南盟)。

铁托当政时期,对南斯拉夫的主体、政治地位较高的塞尔维亚族采取了打压政策。尤其对兰科维奇集团的“中央集权主义——大塞尔维亚主义”打击的十分严厉,当一个矛盾被暂时压制下而非真正解决时,矛盾便会在潜伏中慢慢发酵,然后在某一天突然爆发。

1980年,铁托去世,大塞尔维亚卷土重来,该政策引起了众多联邦不满。另一方面,以独立为目标的科索沃民族主义运动逐步兴起,并得到阿尔巴尼亚的支持,阿尔巴尼亚族与塞尔维亚族的矛盾日益尖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⑤分崩离析

1989年2月27日,时任塞尔维亚领导人的米洛舍维奇为了压制阿尔巴尼亚族的民族主义运动,宣布取消科索沃的自治省地位,这样一来双方彻底撕破了脸。阿尔巴尼亚族的对抗情绪熊熊燃起,两族矛盾上升到对立层面。

不到三年,(1991年)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迅速解体。阿族人自行组织了公民投票,并宣布科索沃独立;6月25日,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宣布脱离南联邦独立;10月15日,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独立;11月20日,马其顿独立;1992年4月27日,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宣布联合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至此,原南斯拉夫联邦分裂为5个独立国家。在南联邦分家过程中,由于领土、财产和利益分割上的矛盾以及原本存在的民族纠纷和宗教冲突,各国间摩擦不断,先后发生规模不等的战争。1996年,阿尔巴尼亚族激进分子成立武装组织“科索沃解放军”反抗米洛舍维奇为首的南联盟。南盟派遣大批塞族军队和警察部队进驻科索沃,试图消灭“科索沃解放军”。

⑥南盟与北约

科索沃的混乱迅速引起了想找机会维系正义的美国政府的注意,于是自诩蓝星警察的白头鹰迅速热心的为南盟当局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实际情况是美国想通过该方案控制巴尔干当局,扩大美国的影响力并借此抑制俄罗斯)。然而事情出乎了美国预料,这两个巴尔干的小国并没有一个选择卖美国面子签署该协议。于是,独孤求败的美国,自认为替世界操碎了心的美国觉得很没有面子,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既然你拒绝了我的干涉,那就准备接受我美利坚的炮火洗礼吧!”

ps:此时美国的“一超”地位仍十分稳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综合国力差距非常大,干涉与反干涉成了那段时间世界的一大主题。在这一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欧洲推行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和意识形态的全面扩张战略,这与坚持独立自主,维护国家统一的巴尔干国家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形成了尖锐的战略冲突。随着南联盟内部矛盾越来越激烈,西方国家找到了理由大举介入,双方矛盾全面激化。

⑦科索沃混斗

科索沃战争在众多国家干涉下被彻底点燃,科索沃战争以大规模空袭为作战方式,美国为首的北约凭借占绝对优势的空中力量和高技术武器,对南斯拉夫联盟的军事目标和基础设施进行了连续78天的轰炸,造成了1800人死亡,6000人受伤,12条铁路被毁,50架桥梁被炸,20所医院被毁,40%油库和30%的广播电视台受到破坏,经济损失总共达2000亿美元。

夜色笼罩,一架美国的F117战机悄无声息的向下滑行,飞行员丝毫没有留意到他已经被埋伏已久的塞尔维亚军队锁定。不久后,美国国会宣布了战机F117被击落的消息。由于俄罗斯与塞尔维亚当局的阻挠,美国没有取回飞机残骸。太久没有经历失败的美国,将怒火撒到了在联合国中坚决反对美国轰炸的中国。

⑧此仇,不共戴天

“你们两个小年轻,明天是母亲节了,不打个电话回家吗?”

“打呀,大姐,都好久没回家了,我和我妈说了,明天打个电话回家报平安。你呢,大姐?”

“当然是我家孩子给我打啊。”

第二天就是母亲节,结束一天工作的邵云环和另外两个小两口聊着天。此时,美军的战机已经精确锁定了大使馆。1999年5月7日夜间,北京时间1999年5月8日清晨5时45分左右,北约的美国B-2轰炸机在这场未经联合国授权的轰炸中投掷三枚精确制导炸弹,击中了位于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樱桃花路3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当场炸死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朱颖,炸伤数十人,造成大使馆建筑的严重损毁。

随后美国拒绝了道歉,并对这场绕开联合国大会的轰炸做出了“合情合理”的解释,第一,此次轰炸是为了反对侵略与支持和平;第二,是为了让时任塞尔维亚大统领的米洛舍维奇为袭击手无寸铁的平民付出代价;第三,比尔·克林顿说,如果有必要的话,大大削弱塞尔维亚的军事能力能够破坏它未来可能对科索沃发动战争的能力。为了防止巴尔干火药桶再次爆炸从而引发第三次世界性冲突,打击塞尔维亚是有必要的。

除了赞叹无耻外,我找不到第二个形容词,这些话就是对塞尔维亚1800个在“自由民主”迫害下逝世亡魂的交代吗?这些话就是对中国大使馆内三名无辜的国际记者的交代吗?弱小就该任人摆布,就该饱受欺凌?那么这个仇,我们记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