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边是轰轰烈烈的“学术打假”,另一边是父母牵涉其中的舆论热点。作假的成果、荣誉、能力终会被拆穿,但孩子“变了质”的品德该如何挽救?

1

“C10orf67 基因”、“结直肠癌”、“细胞周期”、“药物耐受”这几个关键词,再加上“基因敲低”“转基因小鼠”以及“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动物模型、临床样本分析”等研究手段。

一个小学生能完成这样的课题吗?

看起来匪夷所思。但这样的“奇迹”,就出现在了 2019 年 12 月 17 日公布的第 34 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名单中,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就以“C10orf67 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为题,拿下了生命科学类小学组三等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

值得注意的是,在该项目的展示页面,还公布了这名同学的“实验记录本”:

2018年1月6日, 吕老师带我到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与陈老师和杨老师商量开展参与研究工作。陈老师和杨老师提及低氧适应研究重要性,而我想研究肿瘤,因为肿瘤太可怕了。”

2018年1月9日,老师们给了我一个基因,叫C10orf67,我上网搜了一下什么叫基因。”

2018年1月10日,(我)还是不太了解基因。”

2018年1月13日,了解PCR技术的原理,知道……概念,大概了解为何通过荧光强弱的比较就能知道哪些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

图片来源: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

没错,短短几天时间内,这名小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便突飞猛进地增长,其科研水平更是让许多研究生、博士生感到“汗颜”:

“作为985的本科理工科化学系毕业生,表示真的很深奥,居然看不懂,服了!”

“我还在为生化的基因章节掉头发,这娃都研究C10orf67在结直肠癌的高表达了。”

“光是PCR一做就能做一天,小学生有能力有体力进行这种强度的工作?”

“我作为国内绝对一流的6年制医科大学毕业生,近30年的临床经验,如果不去认真检索文献的话,连这个项目简介都看不懂,尤其是那个C10orf67,压根不知道是什么鬼。他一个小学生,居然还以此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大奖,这等人物真是稀世天才啊。”

究竟是医学界的“天才”,还是一场典型的“学术造假”闹剧?

在网民的激烈讨论中,一则官方声明似乎给出了“答案”。

近期,一项名为‘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作品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经初步核查,该获奖项目学生系我所研究员之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小学生研究癌症到底是神童,还是造假,相信大家心中已经有了判断。

15日,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发布通报,该论文一等奖被撤销。而获奖小学生父亲也发声明致歉,承认过度参与了项目书文本材料的编撰过程

这场风波尚未平息,另一边,“武汉两名小学生研究茶多酚抗肿瘤获奖”的新闻又引发全民关注,网民质疑小学生是否有能力完成如此高难度的课题,她们背后是否也有父母做帮手?目前,武汉市科协已介入调查。

2

小学生、中学生做出硕士博士级的科研项目,当然不排除个别天才少年取得斐然成就的可能。

但天才不常有,“代工”却不鲜见。事实上,父母将自己的学术成果安到孩子身上,助其发论文、参赛拿奖、升学加分的现象屡见不鲜。

今年6月,曾引发社会关注的“西南交通大学取消一学生保研资格”的事件就是其中典型。

网曝西南交通大学茅以升学院 2016 级学生陈某涉嫌保研造假。经调查,陈某学习成绩中等偏下,曾有多门挂科,但在大一就参与了国家级科研项目,并在大二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论文,成功被 SCI 收录,而陈某母亲为第三作者、陈某父亲为第五作者。

随后,西南交大以成绩造假取消陈某的推免资格,包括陈某父亲在内的多名相关责任人受处分。

俗话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父母爱子、护子之心固然可以理解,但在“保驾护航”的路上,有多少人亲自带着孩子走了岔路:

往小了说,平日里一边抱怨,一边代劳,吐槽为娃做手工怎么这么烦人,偷偷上淘宝买一个交差;

往大了说,还要从搞科研、策画展、发文章等方面,砸资源、拼人脉,为孩子升学全面助攻。

父母利用自己“神奇的手”操纵了孩子的学业,更操纵了孩子的三观。

作业可以“造假”;

成绩可以“造假”;

兴趣爱好可以“造假”;

简历可以“造假”;

……

懵懵懂懂中,孩子们享受着父母绞尽脑汁提供的种种灰色便利,耳濡目染之下他们为人处事的底线也被重新定义,小小年纪便丢了诚信、正直等良好的品质。

这些孩子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学生时代为了成绩不惜作弊、抄袭,进入社会后为了蝇头小利而不择手段。更可怕的是,他们无所顾忌、甚至心安理得,因为自己从小受到的家庭教育即使如此。

3

哪有家长不希望孩子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会因为他们撒谎、偷东西而着急生气、批评教育,生怕他们沾染上丁点坏习惯。

但家长自己,为何要以弄虚作假的形式将孩子推上所谓的成功“金字塔”,并且不曾设想:有一日,作假的成果、荣誉、能力被拆穿,但孩子“变了质”的品德该如何挽救?

“学术造假”,于己于人于社会都将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对相关孩子而言,他们并没有从“挂名式学术”中获得体验和成长,甚至没有培养起对知识的真正兴趣,这是彻彻底底的功利式的悲哀。

更严重而深远的影响是,弄虚作假换来的成功,容易让他们从小养成“没有什么是搞不定的”的错误三观。弄虚作假,或能得一时之利,终是舍本逐末,背离了教育的本质和初衷。

我们的教育高喊着“立德树人”的口号,倡导着“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就是不愿日后多一个靠作假上位的“伪君子”。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成才必先成人。

让诚信扎根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绝非易事。还请每一位家长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勿因名利昏头,铸成大错,影响孩子的一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首都教育,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全国产经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