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天才”青少年

这几天连续两个新闻登上热搜,一个是云南昆明小学六年级小朋友陈灵石,以一篇《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的课题论文,先后斩获了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暨机器人竞赛的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和第34届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三等奖,引起轰动。

调查结果不禁让人唏嘘,读过大学的都知道,做研究需要的研究方法和双盲实验等试验方法,并不是3天就能把实验原理搞清楚的事情,逻辑性很强,哪怕是天才,这个跟数学是不一样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件引起轰动的事情是一位名字叫岑某诺的16岁女孩,以拥有超强的写作能力而成为新闻人物,她的父亲岑刚灿坚称女儿“日均能写300首词牌、2000首诗、15000字小说”没有水分,对此说法,许多网友表示了怀疑。

这两件事情热度还没减,就在我写这篇文章之时,又爆出一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项目受到大家质疑。此研究项目通过建立裸鼠癌症模型,探索茶多酚主要成分EGCG的抗肿瘤效果,由两名武汉市小学生完成。有网友质疑,这些实验要求逻辑性强,且需要提取裸鼠肝脏肿瘤,小学生难以完成。7月16日,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已经成立调查组,正在核查过程中。

仿佛一夜之间,我们的神童和天才不断涌现,让我们大跌眼镜,刷新了我们的认知,挑战了我们的极限,一种把博士踩在地上摩擦的感觉,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更是惊掉了下巴。

既然这些事件呈现在大众眼前,我也把背后的本质和现实呈现给大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其实这些操作获奖目的是为了上一个好的大学,例如清华北大,其孩子背后都是父母或者有关系在做这些研究项目,到底是孩子自己的研究还是大人的操作,我们不得而知。

说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底层的东西是是资源的占有。

考上清华北大其实是有一些捷径:教育资源的倾斜

清北在北京招生700人左右,录取率大约是1%。如果你河南四川山东江西之类的外地学生,考上北清的比例大约是0.05%,大约有二十倍的差距

如果你在一个外地名校,全校有5个人考上清北,这些同学若是北京户口,就大约有100人考上清北。

如果你没有北京户口,还有一个办法是搞到上海户口。上海考生的北清录取率接近0.5%,比大多数省份高八到十倍。

2019年的数据显示:在17个区中,东城54人,西城179,海淀366人。也就是说清北在「东西海」录取人数(599人)已经占到了全北京市(671人)的89.3%。

如果你拿到的是海淀区的户口,你孩子考上清北的概率会超过3%。这是什么概念。

我们再来看看985高校在各个省份的录取比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几天我写过一篇文章《教育的竞赛,寒门难再出贵子!二本学生:站在人生的节点上》获得30万阅读。主要谈到了教育的起点和过程的公平。人生的差距就是从每一道门槛上一步步拉开。慢慢地,别人去了清华北大,甚至是哈佛、耶鲁、剑桥、麻省理工,你只能读个二本院校,而且这也是你努力拼来的。你辛辛苦苦努力奋斗到达的终点,不过是别人的起点。

再给大家看一组2019年北京高中的北大清华录取人数。排名靠前的高中学校,教师的师资都是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他们这样的老师恰恰是精通如何考上清华北大。他们把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做题家,拿到高分。

好的老师,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和解题能力,把考高分研究的很透彻,同一个学生,先天资质不是很差,在北京四中和人大就可以上清华北大,若是这个孩子在师资一般的普通中学,也就是个普通二本学校。

在北京地区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是我们看得见的,还有一些家庭条件更加优质的,可以送孩子到国外的优质大学读哈佛、耶鲁、加州理工。靠的就是有社会资源,有钱、有能力的人。

第二个捷径就是对于那些不占据天时地利的家庭,靠的就是前几年来学校的自主招生和加分特权,一个有钱,有社会资源和有能力的父母,给孩子提供的当然是优质的社会资源。父母自己做的到的动用自己的资源,做不到的花钱提供,因为名校的录取需要一些加分和特招。

这个时候就出现了我们文章开头提到的三个新闻事件。这些新闻只是报道出来的一部分而已,北京上海的参评项目,社会资源比云南的丰富多了。这是事实,你看看那些中学生的科研成果,很多都是与中科院,著名大学合作。这是什么水平,这可都是博士和研究员的水平了,其实他们的家庭,本身具有这样的资源。

这种事情不是最近才开始的,十几年前就有了,只是很多人不知道。

炒的很热的16岁的诗作家,这么多的头衔和名气,目的是什么?

教育的本质是资源占有,寒门真的难再出贵子

教育的本质其实是资源的占有,为什么名校更愿意录取上层阶层的孩子。比如国外的哈佛、耶鲁、斯坦福等名校。因为,上层阶层出来的孩子,更大概率有机会出人头地,这是因为上层本身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

进一步,那些拥有更多资源家庭的孩子,进入名校后,将来校友中的著名人物就会比普通人家的孩子多几百倍不止,这就形成了一种循环,大家都觉得名校更加厉害。

其实是更大的资源集中优势成就了名校,而名校光环下的人也更容易获得更多资源,更加容易成功。清华北大成功人士居多,并不全是因为他们更优秀而进了清华北大,更重要的是他们进了清华北大,在这样的名校光环加持下,他们更容易成功。

这一点,我们从日常生活中一些案例可以看的很清晰,那些有着高大上光环的人,或者天生颜值高的人,更容易得到更好的岗位,这是有心理学研究数据支撑的调查。

同样的,北大清华的学生真的那么出类拔萃吗?

早在十几年前,南方某大学心理学系就做过一个研究,比较各大学校学生的科研学术天赋,其目的是为本校的研究生录取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中国所有的211大学基本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一本和二本学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北大清华之类的学生的学术天赋,和那些排名100名左右的大学之间,差异是微乎其微的。这仅仅是学术科研素质方面。在其他方面更多的高考和教育不能选拔的方面,差距可能更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到国外名校的当今,我们不难预料到,未来的清华北大的子弟们,更多的是那些已经脱离原生家庭生态走出来的人,多数是中高层家庭。

而寒门子弟越来难以进入到名校,因为阶层、财富、资源和机会更多的都会集中在一定的圈子里,而孩子从小的环境(家庭本身的眼界和阶层),会比学历重要得多。

对于能力和资源没那么大的家庭来说,想要考到清华北大进入这个圈子边缘,那就牺牲掉孩子的一些东西去换取。比如进入衡水中学那样疯狂的作息学习模式,牺牲掉人格和正常的心理。做一个考试机器。我们很多人的一种心理,不想自己失去什么,却幻想着得到一些东西。

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公平和天择,就是得到和付出的公平这个上天的自然公平,你不能什么都不想失去,就想得到一些东西,你必须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去换。其实,你生命中所有能获得东西在就标好了价格。

结语

其实,最后有一些特别想说的话,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孩子喜欢上学习,喜欢阅读,提高孩子的读书能力,最好的学校和辅导就是父母以身作则,自己先学习起来,孩子就是一张白纸,所有主观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都是外界环境与孩子自身的冲突和选择中成就了他的人格特质。

父母自己不读书不研究,却指望孩子实现你的梦想和名校梦。要么你能给孩子提供社会资源,要么就如文中我提及到的,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去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