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佩衡不仅仅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画家,他还致力于画学研究,是一位艺术教育家,一位出色的美术编辑,他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传承发扬做出了重要贡献。

胡佩衡是中国20世纪的美术大师。胡佩衡十岁就开始学画山水画,最早他的画作受王蒙、石涛绘画的影响,他的画一种多湿笔,结构有繁有简,多用泼墨,笔线粗壮。到了晚年他的山水画开始出新,结构更加简洁皴法更加浓密,用色开始出现了对比色,慢慢形成了个人的山水画面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佩衡:(1892~1962年),谱名锡铨,又名衡,字佩衡,号冷庵,以字行,蒙族,原籍河北省涿县,因祖辈做粮商,迁居北京。先后在北平师范、私立华北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平艺专任教职,主办过“中国山水画函授学社”,又在北京琉璃厂创办豹文斋书画店。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画院画师兼院务委员。

胡佩衡小从受父亲的 熏陶, 从10岁的时候开始涉及山水画,由于在艺术上具有很大的天赋,他进步很快,不过15岁就入了西陵画家李敬斋的眼,成为他的弟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佩衡的山水画取自于传统,他临摹了明清的画家,接着又把宋元时期的山水画了解透彻,积累了深厚的绘画功力。在《我怎样画山水画》一书中,胡佩衡曾谈到自己的学画经过:

“李静斋先生把自己收藏的名画一张张教我临摹,告诉我怎样看古画,古画中那些是从写生来的,怎样分析优缺点,怎样学习古人的技法。记得当时临摹过的画很多,大都是明清人的作品,有几张他认为最宝贵的是唐寅所画的山水画,他说自己就是从唐六如的画里得到写生的技法而进行写生的。

他又教我如何运用古人的技法进行写生和创作的方法,并须自创一格成为自己的面貌。由于静斋先生的教导,使我在二十岁时已经能单独创作,并且和当时的画家时相来往,加入他们的画会,列入画家之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20岁的时候他在北京画坛已经是小有名气了,与当时的陈师曾还有陈半丁等人是好友。1920年金城、周肇祥等在北京创办中国画学研究会,以“精研古法,博采新知”为原则,指导了一大批年轻画家,胡佩衡成为第一批研究员,在金城等的指导下进一步学习传统绘画。

此时的胡佩衡大多是临仿各家各派的作品,大体以南宗为主,也涉猎北宗。胡佩衡最好学的是他将古人作品的依据风格画法进行了分类,如董源、巨然的庄整,倪云林的幽淡,王蒙的邃密,刘松年的工致等。对于每一种风格如何临写,他都结合经验加以解释,可见出胡佩衡对临摹的深刻理解。

1926年,齐白石在《冷庵先生画卷》题诗:“层次分明点画工,启人心事见毫锋。他年画苑三千辈,个个毋忘念此翁。”显示出了齐白石对这位冷庵弟的欣赏。

胡佩衡可以说对于齐白石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两人相差了28岁,齐白石年长很多,但是齐白石却对胡佩衡十分的敬重,两人结为了忘年之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55岁的齐白石只身来到了北京,因为受到了画坛的排挤,再加上字画卖不了几个钱,他就去给人刻印章,在这个地方遇到了胡佩衡,他对灰心丧气的齐白石很是支持,还把他介绍给了陈师曾认识,而齐白石成名之后对胡佩衡一直都很感激。

胡佩衡在齐白石的生命中不亚于徐悲鸿和陈世曾的地位,这是他人生中的三大伯乐,齐白石能够有今天,胡佩衡绝对是功不可没的。而更加可贵的是齐白石成名之后很懂得感恩,即使胡佩衡的名气与他相差很大,他也丝毫没有架子,而是以兄弟相称,亲热的称呼胡佩衡为“冷庵弟”,塑造了北京画坛的一段佳话。

秦仲文在谈到1962年8月在北京举办的“胡佩衡遗作展览会”时,用两句话概括胡佩衡前期作品:一是“精细可爱”,二曰“不断致力于继承古人和吸收先进笔精墨妙的技法”;前一句是讲画法风格,后一句是指出它们与传统的密切关联。能粗能细,而无论粗细,都流溢着纵逸奔放的气质。

柱宇《中国画名家胡佩衡访问记》说,“胡佩衡在中国画界,以课徒见长,此一般所公认。”

钱葆昂《胡佩衡课徒画稿序》曰:“先生之为人也如春风,冬日即之也温。其教人也懃懃不倦,探骊得珠。其言尤能深入浅出,古人千百言所不能说明者,先生不十余言,即能使深奥之精义昭然若揭。前人立言,惟恐其不玄,先生则一以科学之方法治之,所以受教育者莫不事半功倍。”

胡佩衡又是一位出色的编辑,先后主编了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的《绘学杂志》、北京大学造型美术研究所的《造型美术》和湖社的《湖社月刊》。特别是《湖社月刊》,从1927年创刊到1937年10年共100期,是20世纪前半叶坚持时间最长的美术刊物之一,始终由胡佩衡主编。

该刊介绍了许多古今画家,发表了大量古今绘画作品和画论著作,还旁及书法、篆刻、古董收藏、诗词、青铜研究等,充分显示了胡佩衡宽阔的眼界和多方面的能力。这些刊物已经成了研究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珍贵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