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月15日夜,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发布通报,称因《C10orf67 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项目研究报告的专业程度超出了作者认知水平和写作能力,项目研究报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独立撰写,决定撤消该项目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项目(小学组)一等奖奖项,收回奖牌和证书。

该事件从被曝光至今,迎来第一个官方处理决定。但公众对事件的关注仍不止于此,仍有诸多疑问,有待回应。

一、评委由哪些人员构成,流程是否有问题?

按照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发布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规则》,“大赛组委会将组织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学科专家组成评委会,按照“三自”和“三性”原则进行评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流程上,通过参赛资格审查的项目由评委会组织学科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网络评审。过初评的小学生项目成绩排序排名前50%项目入围终评,参评一、二等奖,其余项目获得三等奖。

而入围终评的项目,必须在终评问辩现场向评委提供原始实验记录、研究日志等相关材料,并现场展示项目研究报告中提到的主要创新点。

规则还提到,入围终评的项目须申报者本人参加终评评审活动,如未参加终评的中学生项目将视为自动放弃参赛资格,如未参加终评的小学项目给予三等奖,由此产生的名额空缺不予递补。

——也就是说,获得三等奖的陈某石的项目可能存在没有到达终评,因此也没有经过现场“答辩”的情况。

陈某石关于研究过程的记录,在一开始还在询问“基因是什么”

我们回顾以往的报道发现,在澎湃新闻2016年的一篇报道中,上海一名最终获得最高奖项“主席奖”的高中选手曾经介绍过青创奖评审团考察的过程:

“评审团专家考察非常仔细,一位专家对一位选手,比如我所在的数学组,每位成员前后要经历8轮一对一专家评审,专家会问一些专业方面的问题,也会问我日常学习情况,比如课余学了哪些数学知识?”蒋嵘说。

陈某石是否没有经过终评的“面对面”答辩?初评评审又是因何将这样一篇明显小学生不可能完成的“论文”通过了初审,是否有非专业科研人员参与导致过审?如果都是专业人士,是否存在“明知故犯”的问题,这些都有待解答。

二、评审推荐环节是否欠缺“回避机制”?

根据比赛规则,参加全国竞赛的项目需要从省级竞赛获奖项目按规定名额择优推荐,也就是说,这篇论文首先在云南省当地获奖,并且获得了推荐。

但根据媒体报道,陈某石父亲陈勇彬,其母杨翠萍皆为为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工作人员;而云南省科协官网显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省级评委,昆明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副理事长熊江也是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参评者的父母和评委是同事这合理吗?是否也揭示了这一比赛的评审流程缺乏必要的“回避机制”?

三、“陈某石”事件是否为个例?

在此次对“陈某石”事件的报道中,诸多媒体也关注到了比赛中一些其他的获奖项目,其中有一些可能同样也有类似问题——有些一看就不是孩子能完成的项目。

6年级的学生在研究“6-BA细胞分裂对提高蟹爪兰嫁接成活与生长率的研究”;5年级的小学生用嗜热脂肪芽胞杆菌做“鸡蛋中抗生素的调查与检测”;还有同样是小学生画出了极为精准的土木工程CAD图,研究“十字路口的最优化设计”。

据健康时报网的文章介绍,该大赛高中组中涉及到基因、抗癌等生物医学领域的项目也至少有十几项,其中一些都涉及比较精深的生物和医学研究领域。

而就在“陈某石”曝光后不久,又有该大赛高中组2018年一项一等奖作品也遭到质疑,被指与陆军军医大学2018年的一篇硕士论文内容部分重合。

这些问题,是否应当由相关部门出面一同进行调查,并给与公众答复?

“青创大赛”多年热度不减:

获奖曾可以保送大学或加分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立于1982年,开始每两年举行一次,后来改为每年一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2年,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近40年来,学生和家长群体对这一赛事的参与热情一直不减,除了青少年对科学的热爱和不断投身实践,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在该比赛中获得的奖项一度与大学保送,中高考加分相关联。

据了解,以往大学自主招生获得初试资格一般有两个办法,学科竞赛和科创比赛,而后者难度远逊于前者。

根据2005年华西都市报一篇名为《科创大赛,两才女保送大学》的报道,2004年8月,由两位高中生合作完成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情况调查》一举夺得第十九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金牌,品学兼优的两人被中山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和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对抗专业录取。

楚天都市报2005年的一篇报道中也写明,在“青创比赛”全国大赛中获一、二等奖的学生,将获得高考保送上大学资格。此外,部分获奖初中生,将获得中考加分资格。

在2013年前后,各地的“挂钩保送”被陆续取消,但加分仍在。

据新京报2013年报道,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表示,当年在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的学生将不再享受高考加分、保送等优惠政策。

而从2014年起,甘肃省取消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获得一、二等奖,或参加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获奖的学生高校招生保送资格,但保留照顾加分政策,分值为10分。

2020 年 1 月,教育部教育部官网发布《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决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同时,2020年起,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这一政策也意味着,通过青创赛高考加分自此走入历史。

但在一些地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还可以在中考中加分。2020年5月,杭州市教育局发布的《杭州市区各类高中招生加分有关事项通知》中就提到,初中教育阶段获杭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创新个人项目(论文、发明和技术创新)一、二等奖者(均为第一作者1人),可以在中考中加5分。

来源:全国青创大赛官网、云南省科协官网、澎湃新闻、中国教育在线、华西都市报等

整理:孔雨童

出品: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内容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