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莫迪当选印度总理后,雄心勃勃的掀起了一场印度经济改革的浪潮。为印度建设起如同中国一样发达的高铁网,成了莫迪颇为关心的事情。

平心而论,莫迪是位出色的经济型官僚,印度在GDP保持7.3%高增长时,他还把通胀率控制在了4.3%,印度人收入增速高于物价上涨速度,幸福感普遍提高。

但印度的好运也仅仅到此而已了,作为一名经济型官僚,莫迪能做的改革其实有限,措施停留在扩大对外开放、简政放权、税制改革等方面,没有触及到印度的根本问题——土地制度。

至今为止,印度仍有4亿农民没有一寸土地!而那些拥有上万亩土地的地主们是实现莫迪“高铁梦”的最大障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印度基建之痛

莫迪在当上印度总理之前,曾在古吉拉特邦做了13年的省长。古吉拉特地处印度半岛西面,北邻巴基斯坦,面向印度洋,离苏伊士运河很近,非常适合为欧洲做出口贸易。

莫迪抓住了机遇,先后四次来广东学习外贸加工经验,回到古吉拉特复制了“广东模式”,大搞基础建设,成功把古吉拉特邦建设成全印度最发达的省份,被欧洲人称作“印度的广东”。

古吉拉特邦的成功为莫迪赢得了巨大的荣誉,他被誉为“全印度最懂经济的部长”。

2014年,莫迪参加总理大选,由于前任国大党辛格干的实在太垃圾,莫迪没怎么费力就高票当选了总理,走上印度政坛的巅峰。

莫迪的改革措施被美国媒体吹嘘为“莫迪经济学”,他从对外开放、简政放权、财税改革、经济外交四个方面下手,改善印度的营商环境。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降低,印度迅速取代中国,成为外资第一大投资地。

根据古吉拉特的经验,莫迪对“要想富,先修路”深信不疑。当时,印度的经济实力排名世界第十,基础建设水平却排68,巨大的悬殊,深深刺痛了莫迪的心。

为了迅速扭转印度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他提出了“钻石四边形高铁网络”计划。

莫迪计划将北部的新德里、东部的加尔各答、南部的钦奈、西部的孟买用高铁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四边形高铁网。该网建成后,从北部新德里到南部钦奈时间会从原先的28小时,缩短成6.5小时。

竞标印度高铁订单的国家主要有:中国、日本、法国、德国。

最先出局的是法国人,法国人做生意有个特点:既要赚钱又要装X,把自己包装成贵族,明明技术是四国中最落后的,法国人开出的价格却是最高的。

莫迪问以后能不能转让技术给印度,法国人表示:到时再说。莫迪直接叫法国人“滚蛋”。

德国人则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的,他们知道自己的技术和中国日本比已没有优势,唯一能杀出重围的办法就是价格,所以德国人把价格报的很低。

论价格战,中国人和日本人完全不惧,立刻开出更低的价格,德国人也黯然退场。

最后只剩下中日两国竞争了。

02、莫迪耍手段让日本中标

中日两国在高铁技术上各有千秋。

中国的高铁技术自不必说,我们都坐过高铁,在中国时速300km/h以下的列车只能叫动车。

目前,中国高铁正步入第二期的“八横八纵”,技术成熟,运营稳定。

而且,中国高铁的建设成本很低,只有其他国家的三分之二。

日本是全世界第一个搞高铁的国家,1964年就开通了首条从东京到大阪的新干线,时速达200公里,发展到今天,日本拥有3500多公里的新干线,时速达320公里。

日本新干线的商业化程度最高,拥有稳定的盈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著名的“子弹头”列车与中国和谐号相比,采用了分布式动力系统,不靠列车头牵引,它把动力分布在每个车厢上,这么做的好处是运行时对铁轨压力较小,容易提速。

印度人不懂高铁技术,他们只在乎如何花小钱,办大事?

为了挑动中日两国间的竞争,莫迪抛出了第一个大单:印度首条高铁将横贯整个印度,长达1700公里,造价预计高达200多亿美金!

2014年11月,印度官方展现出青睐中国的姿态,宣称即将与中国企业签订框架性协议。消息传回国内,铁路股票应声大涨。

日本人急了,安培亲自邀请莫迪访日,当场为他展示新干线的技术。安倍大放血,给出了比中国还优惠的协议:建高铁印度人不用出一分钱,日本将提供全额贷款,分50年还清,前20年不用还,最重要的是利率只有0.1%!等于白送。

莫迪满意的点了点头,抛出了最后一个问题:“建成之后,能否转让新干线全套技术?”安倍豁出去了,点了点头用几乎听不懂的日式英语回答道:“sure(当然)!”

2015年底,印日双方正式签订高铁合同,安倍笑了,可很快他就笑不出来了,因为印度人将向他展现出什么叫“印度特色”。

03、征不到的土地

2016年,日本施工人员抵达印度开始沿途勘测地形,为印度设计出首条高铁最合理的路线方案。

谁料,莫迪摇了摇头说:我们政府仔细考虑了一下,第一条就建1700公里的高铁有点太冒险了,其中要跨越十几个邦,各个邦法律还不同,征收土地的补偿也不同,所以我们决定先建一条400公里的短途高铁试试。

安倍晋三懵了:“你们拿的贷款可是1700公里的贷款,这就改成400公里了?”

没办法,考虑到印度是大客户得罪不起,安倍同意改建400公里从孟买到艾哈迈达巴德的高铁。

日本工程队跋山涉水,态度认真,2017年给出了详尽的建设计划:全程508公里,共建12座车站,涉及土地征收1400公顷。

莫迪拿到方案称赞了日本人工作的细致,立刻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宣布:“全国首条高铁即将于明年(2018年)开工,预计2022年通车!”

印度公务员风风火火赶到施工现场,按照日本人的规划开始征收土地。按照2015年印度刚刚通过的《新土地法》,被征地的地主将得到相当于土地价值3倍的补偿!

征收的土地主要集中在古吉拉特邦和马哈拉施特拉邦。可是地主说什么都不肯走,他们的理由很简单:虽然征地我们能得到3倍的补偿金,可我们也失去了世世代代居住的土地。

在印度普通农民失去土地只有一个下场——住进城市贫民窟。3000人共用一个厕所的贫民窟,谁会想去?不如老老实实在家守着土地收租。

2018年,征地工作开展一年后,计划征收1400公顷土地,实际交付0.9公顷!

日本工程队懵了:这可怎么开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过分的是马哈拉施特拉邦的省长萨克雷,他冲在反对建设高铁的第一线:“我们邦暂时不需要高铁,它太快了,超出了人民能承受的范围。”

萨克雷这么说的原因是在印度普通火车票价非常便宜,如果愿意挂在车外,甚至不用花钱,高铁取代了普通火车,穷人坐不起火车了,自然会影响他的支持率。

迫不得已,莫迪提出让日本施工队建一条10公里的“示范轨道”:向印度人民展示什么叫高铁技术,用互联网话说就叫“沉浸式体验”,另一方面可以在这里先培训印度高铁技术员。

日本工程队很快建好了一条没头没尾“示范轨道”,仿佛一段高铁模型。

印度媒体、官员、学生纷纷前来学习参观,他们似乎对高铁技术并不感兴趣,只在乎在模型车厢里摆出各种造型自拍。

如一波波潮水,来了又退,没留下一点痕迹。

04、如何收场?

截至2020年1月,1400公顷土地中已完成548公顷的征收工作,只完成了全部征收的40%。

由于征地补偿过高,原先从日本贷款的资金不够用了——可能也没全部用在高铁上,被挪用到其他地方了。莫迪希望安倍能再批一笔新贷款。

安倍只能打碎了牙齿再往下咽表示:日本政府目前没有计划提供额外贷款,0.1%利率是不可能了,只能提供0.75%的低息贷款。被印度坑成这样,日本也算仗义了。

如今,印度国内一团糟,莫迪已没有心情与安倍沟通高铁建设事宜,项目陷入彻底停摆,2022年通车是不可能了,能开工就万事大吉了。

纵观这次印日高铁合作,安倍为了拿到订单,使出了浑身解数,不仅送出几乎零利率的贷款,还外加全套新干线技术,其实,安倍看上的利益不局限在高铁一项上。

就如上世纪80年代,日本人为中国提供了上千亿低息贷款,帮中国人建起宝钢,从此日资打开了进入中国的大门,40年来日资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

安倍也想在印度复制这种模式,乘上印度经济发展的快车,带动日本经济的增长。

可惜,从2018年开始,曾经风头无限的“莫迪经济学”遭遇了危机,GDP增速滑落至5%,外界预期的长期高速增长的局面并没有出现。

仅以高铁一项,我们就能找到印度难以真正崛起的原因:目前印度仍有4亿无地农民,他们被迫进入城市贫民窟艰难生活,3000人共用一个马桶;2亿人口是文盲,无法提供合格的劳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农村坐拥上千亩土地的地主是既得利益者,他们根本不关心国家发展,自己住在富人区,坐着收租就可以了,这些土地要世世代代传下去。

更可笑的是印度对中产阶级的定义:月收入超过630人民币的,就能称为中产阶级,如此低的标准,中国14亿人全员中产了,要知道印度的物价并不比中国低,孟买的房价比上海还贵。

印度真正的有钱人是前10%的高种姓人群,虽然法律废除种姓制度已经70年,可经济上的种姓制度丝毫没有缓解,反而越来越严重——

富人可以在孟买盖起一栋20层的私家大厦,穷人没有立锥之地。

不从制度上根本改变印度的经济结构,印度的崛起遥遥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