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广播电视台的一则“国家斥巨资培养的中国物理天才尹希,加入美籍成为哈佛教授”的视频火了,播放近千万次,点赞量已达百万。这再一次引起人们对“人才为什么不回国”的热烈讨论。

1984年出生的尹希,12岁进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成绩优异,享受国家特别优待,2001年拿到哈佛大学的奖学金留美攻读物理学博士,科研成绩惊人,毕业后却加入美籍成为哈佛终身教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经我们引以为傲的天才,转瞬之间成为了“外国人”,一切科研成果再也与我们无关。一句“科学是没有国界的”话语难以弥补国人心中巨大的伤心与失落。为什么国家费尽精力地培养了他,他学成后却不回国?

这样的事情已多次发生,每一次出现都让我们心中波澜起伏,忍不住唏嘘。

就像不久前北大数学天才张钺在第二届阿里数学竞赛上再次获得金奖,让世界为之瞩目。可是这样一个天才少年,在去美国攻读博士后没有选择回来,同样留在了美国。

还有数学天才张伟、朱歆文、许晨阳,物理天才庄小威,生物天才颜宁,哪一个不是惊羡四方的人物?可他们无一例外的都留在了美国。

美国对华为的打压众所周知,为了阻挡华为前进脚步,美国不惜动用国家力量,在芯片制造及供应方面对华为进行制裁。可少有人知道的是,为美国制造世界顶级芯片和设备的前6名精英都是中国人。正是靠着他们的天才智慧,美国才有能力一步步制裁中国。

这6人分别是杨培东、殷亚东、黄喧益(生于台湾)、夏幼南、孙玉刚、吴屹影,大都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留学后却无一例外留在了美国,而且多数已加入美国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培养的精英,没有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却成了中国技术进步的阻碍者,这不得不说是一件很让人悲哀的事。

中国从来不缺少有才华的人,每年都会出现一些天才少年,可是这些天才在我们用心培养后,却有太多流失海外,为什么我们留不住人才?


我们的科研土壤还不够合适

众所周知,我们在顶尖科学研究领域与美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科研环境和实验室条件上还不能与美国比肩。而这些天才科学家们大都是把科研事业看得极其重要的人。他们想得更多的是为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贡献,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正是因为美国的环境能够更好地发挥所学,更有利于他们的科研事业,才吸引他们留了下来。就像尹希所说:“因为工作时需要合适的人,在这里有顶尖的学者,如果自己有问题可以和他们探讨,我要是回国的话,肯定不是一个人回国,而是要带着一个团队回国。”

这些海不归们心中少了点爱国情怀

有人说他们也是为了人类的科学做贡献,不要拿道德来绑架他们。可就像郑强教授所讲的那样:科学可以没国界,可是科学家从来都是有国界的。他们的根在祖国,他们受惠于祖国的培养,他们也应该为建设守护祖国尽自己的一份心。

当你心怀祖国的时候,你才会把祖国的利益放在首位,摆脱个人利益的诱惑,勇于作出抉择。这样的人才从来不在少数,老一辈如钱学森就不说了,现在的如施一公院士,研究成绩斐然,不同样婉拒了美国的各种邀请回国了吗?困难也许有,可为祖国做贡献意义肯定不一样的吧!

我们的用人机制还需改善

人才不回国,与我们僵化的用人机制有着莫大的关系。我们的大学或科研机构里论资排辈现象一直严重。我们给年轻的天才们发挥才能的机会了吗?我们给他们足够的名誉和奖励了吗?

屠呦呦已获得诺贝尔奖,可她却没有被评为院士;颜宁落选中国院士,却被美国评为外籍院士;无数网友崇敬、被称为哈工大“扫地僧”的王晓琮,学生用“佩服得五体投地”来评价他,从教这么多年,竟然还是个讲师。这些事例,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才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越越重要,以后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为什么美国能够全世界范围内收割人才,就是因为他们认识到人才是稀有资源,在人才身上舍得投资,舍得给予。

所以不要老是抱怨人才流失了,抱怨也没用。一个巴掌拍不响,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反省自己、改变自己,吸引人才心甘情愿地回来。这才是当前我们最需要做的事,你们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