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财经天下周刊 孙浪
编辑 |鹿鸣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近日,一段主要内容为“独山县烧掉400亿”的视频在网络上热传,令独山县再次走入舆论的漩涡。
视频画面中,主持人实地走访了位于贵州省黔南州独山县的标志性景点,包括独山县古风博物院、预估造价3000万的独山钟楼,以及造价花费2亿的天下第一水司楼等。对于如此豪华建筑,主持人质疑称,独山县位于贵州黔南州,只有一个街道和8个乡镇,借了400亿的债打造的景观,为何成为烂尾景区。
对于这个问题,一位独山县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对媒体表示,“水司楼等景观已成为烂尾楼这个情况是不实的。”
与此同时,7月14日,贵州独山县政府也回应称,2019年以来,独山县新一任领导班子针对此前因盲目举债、乱铺摊子遗留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烂尾工程问题加强项目管理,切实推进问题整改。
独山县政府回应表示,独山县续建项目已完工18个,在建项目32个,转建项目17个。比如,以原毋敛古城大戏楼、三大庙项目为载体进行转建,招引企业盘活资产。再如,对“水司楼”(净心谷大酒店)项目,已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签订合作协议,将于近期进场施工。同时,将严格项目审批,坚决杜绝新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然而,更多人关心的是,一年的财政收入不足10亿元的独山县政府,将如何处理这高达400亿的巨债。
举债400亿被称最敢花钱县委书记
独山县“举债400亿”的话题由来已久,而这和已落马的独山县委原书记潘志立脱不了干系。
2010年至2011年,贵州分两批从江苏、浙江等省(市)引进12名优秀干部担任县委书记,潘志立正是其中之一。 他早年曾在江苏工作,于2007年8月起任海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党工委副书记等职。
2010年7月,潘志立调赴贵州独山县委书记,由于独山县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经济结构单一、工业底子薄弱等,为了发展,潘志立开始了借债求发展之路。那时他声称“以最大的优惠、最优的服务和最实在的作风”迎接各方投资。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由于敢于疯狂借钱发展项目,潘志立被称为“潘大胆”。他的借债“技巧”,除了宣传独山县的各种交通优势、政策优势外,主要是以政府信誉为担保、成立多个融资平台、高息吸引投资人。
为了融资,独山县还成立了多家融资平台。据该县新闻传媒中心2017年的一篇报道透露,全县共有融资平台公司36家,其中,总资产规模达到60亿元以上的5家、30亿至60亿元4家、10亿至30亿元10家、10亿元以下16家。
独山县的融资项目对外宣称高效益,又以政府信誉为担保,很容易获得投资人信任。因此短短几年,独山县借得了400亿元。潘志立也因此称为“全国最会借钱和最敢花钱的县委书记”。
据悉,为了凸显“政绩”,潘志立曾安排8个乡镇每两个月轮流举办一次项目观摩会,每次花费在60万元至100万元左右。
不仅如此,潘志立收受贿赂也是一把好手。据公开资料,潘志立从开始收受企业老板拜年的茅台酒开始,再到大肆收受服务对象财物,连带着自己身边的家人、官场同属纷纷效仿。按潘志立的话来说,“什么东西都敢收,什么人送的东西都敢收”。
独山县人均负债10.8万元
在潘志立的“带领”下,举债400亿元的独山县发展并未向好,反而日趋恶化。
《中国纪检监察报》2018年的相关报道披露,独山县一年财政收入不足10亿元,并且400亿元债务中绝大多数融资的成本超过10%。这意味着,光每年的利息就达到了数十亿元。
然而,据此前的《独山县“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显示,到2015年年底,独山县共有贫困乡5个,有贫困村74个,占总村数的55.6%,贫困人口59500人,贫困人口占总人口大约17%。在独山县,大约每6个人中就有1个是贫困人口。直到2019年,独山县才完成脱贫摘帽。
独山县政府官网数据则显示,2019年,独山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8.272亿元,债务利息是财政收入的4倍有余。此外,截至2019年末,独山县全县户籍人口为36.92万人。若将全部债务摊分到每一位居民身上,那么400亿的债务意味着独山县人均负债达10.8万元。
然而,2019年独山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16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759元,这意味着每一位城镇居民需要不吃不喝3年,每一位农村居民需要不吃不喝10年才能还清债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