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来,在希望的原野上,我们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从精耕细作到机械作业,农业生产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远不是终点。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及智能农业装备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农业的第三次革命 ——“农业智能革命”已经到来,智慧农业已成为当今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的大趋势,逐渐为人所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智慧农业是精细农业、现代信息技术组合的统称。基于物联网为主的智慧农业技术体系能改变传统农业“靠天吃饭”且需要众多劳动力的状态,让农业实现“环境可测、生产可控、质量可溯”。】

罗德尼·席林是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一个农场主,地里的活儿全靠席林自己上阵,即便在农忙时节,他也不用雇工,最好的帮手是农场里的那几台农业机械。

精细农业是基于时空变异的农田精细管理,对获得的田间数据进行处理获得作业计划的进行田间变量作业。

跟国内常见的农业机械比,这些机器高大得多,一台喷药机完全张开“臂膀”,翼展达36米。更重要的是,这些“大家伙”还很有“头脑”——驾驶室里配备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即使在下田作业时,席林也远没有传统农民那么辛苦,只要他愿意,完全可以坐在驾驶座上,一边喝着咖啡,一边用平板电脑浏览新闻,机器会按照设定的路线工作,施肥、打药完全自动化,哪些地方打过,哪些地方没打,绝对不会搞混,GPS上都显示得清清楚楚。

大多数时候,席林会把平板电脑带在身边,内置的APP软件会提醒他何时适宜下地查看,该打药或是该施肥了,以及提供实时的和未来几天的天气数据。在美国,像席林这样“劳作”的农场主越来越多。农业生产模式正在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种植也变得越来越简单。

精细农业系统

大数据、云计算融合了农业地域性、季节性、多样性、周期性等自身特点后产生的来源广泛、类型多样、结构复杂、具有潜在价值并难以用通常方法处理和分析的数据集合。通过对传感器反馈的大量田间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为下一步或来年的生产提供重要的信息。

席林对农场的土地情况了如指掌,他甚至聘请了专业服务公司,在田地中,每隔一段距离设1个取样点,做土壤的分析测试。完成后,席林得到一份书面报告,除了给出各个地块详细的土壤成分数据,还有种植不同作物时所需要的肥料、水分以及未来产量等数据。据此,他可以精确安排农场的生产计划。影响作物生长的因素有很多,土壤、气候、水分、品种、病虫害和杂草等,作物产量是这些因素的综合结果。因此,在现代农业领域,农民光凭经验做出决策已远远不够,需要依靠科学、概率和专业分析得出优化决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农业机械传感器

大数据让农民开始用移动设备管理农场,可以掌握实时的土壤湿度、环境温度和作物状况等信息,大幅度提高了管理的精确性。然而,再好的决策,也需要硬件设备去实施。

以播种为例,经过数据加载,它们能够根据天气的变化进行不同深度、不同间距以及不同品种的播种活动。在大田中,即使相隔两三米远的两块土地,土壤的水分含量、营养情况、农作物的生长情况都可能不相同。过去几千年中,农民并不区分这种差异,会把同样的品种以等间距播种下去。如今,智慧农业颠覆了这一传统,在肥力高的地方密植,在肥力低的地方稀植,还可以更换种子品种。这些作业都是随着播种机的行进,自动完成的。仅此一项改变,即可给玉米带来每公顷300公斤-600公斤的增产。

与此同时,农业机械也必须是智能化的,通常安装有卫星导航系统、自动驾驶系统、计算机设备,以及必要的传感器,这样才能“理解”大数据分析软件给出的信息,并准确地执行。

智能化的农业机械也大大提高了作业质量,单粒播比率可以提高到99%。农民可以实时监控播种机的准确率,如果出现大面积异常,可以马上停机,检查纠正播种机。以前,如果播种机出了毛病,农民很难立即发现,而只能接受损失。现在,智能化的农机可根据土地的松软程度,自动调节播种动作,以便所有种子处于同样的深度。通过全流程的精打细算,智慧农业可以极大地节约化肥、水、农药等投入,把各种原料的使用量控制在非常准确的程度,让农业经营像工业流程一样连续地进行,从而实现规模化经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农业收割运输机

智慧农业在我国也展现出较好的发展潜力。我国智慧农业的潜在市场规模巨大,前景十分广阔,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的智慧农业发展迅速,农业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业农村部积极在各地开展区域试点。从“AI养猪”项目实现猪脸识别,从“温室种黄瓜”过程中实现由人工智能收集环境和生长数据……等等,智慧农业渐渐呈现出“中国特色”,不断向中国农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中延伸。

目前,智慧农业也正在面临着由人工走向智能的机遇和挑战。未来,我们相信人工智能还将从多个方面渗透更多智慧农业领域,促进智慧农业惠及更多的农民,让农民实现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也可以轻松把地种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