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们有着各种不同的建议。3.增加农民就业岗位,使农民增收通过单纯的控制粮价和产量是无法改变农民的社会地位的,粮价增长一倍,房价增长十倍,一斤粮食卖不过一斤矿泉水,这种话题越来越被人们认同。所以农民真正需要的不是年均收入增加到多少,而是在社会地位上有多大改变。我们都知道一个打工仔,无论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赚得过老板,农民工更是如此。说农民工是吃青春饭,一点不为过。而且农民工的年龄不能超过60岁,在目前农村的农民老龄化严重,还没有超过60岁的农民已经占很少数了,所以如此庞大的数量,要如何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更是问题。目前的农村形势是靠民间资本自主经营来提高生产力,这样就出现一种情况,农村相对有钱的人或种植大户,可以率先投入资金,在种养方面形成规模。但是与此同时又衍生了之前的问题,这些投入资金的人会在农村得到实惠,可是对于没有实力的农民来说,仍然没有改变,他们还是被割的那茬韭菜,如果大量的商业资本投入农村的话,那农民的日子将会更加艰苦。
目前国家已经着手开始这方面的工作,现在已经以村为单位,进行了经济联社的赋码工作,但这只是万里长城的第一步,对于后续的结果会如何,我们拭目以待。如果你是一个对家乡建设有梦想的年轻人,那么在此时正是回家发展的大好时机。

分享农村趣事,交流农业知识,做幸福农民!欢迎关注家乡守村人

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如何解决这部分人口的生活质量,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无论是从民众还是领导层的角度,都提出各种方案,如何能够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提高粮价

对于农民来说,主要的家庭经济来源就是靠土地种植,所以相当大的一部分人认为提高粮价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通过增产增收的方式,让农民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事实上,国家也确实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对于粮价的宏观调控,让农民的收入很稳定。

2.增加科技投入,提高产量

对于农民来说,除了量价的提高以外,增产增收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比如袁隆平成为我国的水稻之父,备受人们尊敬,很多农民也确实在种植水稻方面得到了一些甜头,但是这些方法只能在科技提升的时候,是一部分农民得到甜头,还不能让索敏有农民生活水平都提高。

在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国家大力发展工业,所以从事工业的人们收入水平有所提高。同样为了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就出现了大批的农民工投入到城市工业的建设中,政府也通过人力资源的协调,增加农民工的就业岗位,解决农民的创收问题。

但是这些方法真的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农民对美好生活的迫切需求,其根本问题并不在年均收入上,而在于社会利益的分配制度上。

1.关键不在种养收入,而在于这些收入在社会资产中的占比。农民无论是种植还是养殖,提供的都是最基础的生活资料,农民种植的水果、粮食都需要加工之后变成各种农副产品,量价的提高会带来其他副产业的更高的增长,产量的增加会导致市场供过于求,量价很难稳定,因此国家又必须出台宏观调控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目前国家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不断加大力度,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希望通过国家基础建设,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从而能让农民的生活满意度有所提高。由于农村人口的结构不合理,年轻人才大量流失,所以不断提倡人才振兴和科技振兴,通过各种方式招揽农村的人才,召集致富带头人。

那么农民要想改善社会地位,应该如何做呢?

目前越来越多的农民意识到外出务工是不可能发家致富的,即使家庭收入有所提高,也是在村里和其他农民相比有所提高,在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中,仍然处于社会底层。

那么农村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呢?

在建国初期,为了大力发展工商业,所以国家利用行政手段采取剪刀差的方式,让农业所产出的利润反哺工商业。如今的工商业已经蓬勃发展,要想改变农民的生活质量,就要在利润分配上重新规划一下。粮价增长不是目的,目的是要让其他产业的增长速度不要超过粮价的增长速度,这样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才会不断提升,贫富差距才会不断缩减。

目前,为了提高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国家打破几千年的赋税制度,种地不但不用缴赋税,反而还有国家补贴,这其中隐含着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现在国家对于地补和粮补的补助资金加起来已经超过了土地本身的利润,试想一下,如果现在突然没有了农业补贴,那么还有多少农民能够坚持在农村么?

那么,农民和农村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呢?

想要让土地增收,就需要加大利润空间,在开源的同时,还要节流。所以一方面要保持量价的稳定,另一方面还要在土地种植的成本入手,现代化、,规模化的种植或养殖可以极大的降低生产成本,这样农民的收入才能真正的增加。

这种大规模的现代化的农业种、养殖技术,虽然总体来看是节约成本,可是前期投入对于普通农民来说,很难拿出这样的资金来。所以在农村改革的大环境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把这些补贴的钱用来发展农业生产,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种地积极性。

如果真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宏观调控的环境下,以国家基层组织为单位,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农民的生产环境,相对更为现实。只是在运营的时候,要格外重视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确保各种资金能够精准到位,各种政策能够准确落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对农村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