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正值高考,高三的家长们忙着陪孩子一起冲刺,而幼儿家长群里讨论的话题,也大都和读书、学习相关:“听说邻居家小李的孩子还不到3岁,都读过上百本绘本了!”“现在的孩子太厉害了,我家宝的同班小伙伴,已经能背好多唐诗了!”

很多爸爸妈妈都在羡慕着别人家娃从小自带的“学霸体质”,也开始给自家宝宝买各种各样的绘本。然而,一些家长朋友仅仅把绘本当做泛读的工具,让孩子走马观花浏览一遍,没有继续深入下去,阅读效果也大打折扣。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发挥绘本的最大价值,使阅读更有效。

在谈方法论之前,先澄清几个很多家长都容易触及的误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误区一:阅读时间越长越有效。有一些家长会经常抱怨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读书坚持不了几分钟就跑了。其实,婴幼儿认知发展水平和专注力水平有限,阅读时间短、经常走神等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正常现象,家长也不必过于担忧。

有关幼儿专注力的研究表明:孩子2岁时,独自看书时长仅2-3分钟,亲子共读6-8分钟;孩子3岁时: 独自看10-12分钟,亲子共读15-30分钟;孩子4-6岁时:独自看10-15分钟,亲子共读20-30分钟。我们要尊重幼儿成长规律合理安排,每次的阅读时间并非越长越好。

误区二:阅读速度越快、数量越多越有效。还有些家长会出现急功近利的情况,给孩子读一些难度较高、与本年龄段孩子认知水平不符的绘本;或贪多求快,一段时间内给孩子“填鸭式”地灌很多本书。这样的现象都有可能降低孩子对绘本阅读的兴趣,引发抵触情绪,不利于阅读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误区三:背书识字量越大越有效。有些爸爸妈妈可能喜欢将“有效”二字量化成即刻反馈的指标,比如:短时间内认识了多少字,背了多少诗句,讲了多少个故事等等。

然而,阅读效果和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不能仅用这些表面上的指标衡量,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绘本阅读过程中对孩子的语言能力进行综合开发。具体来说包含:幼儿对字词的理解和应用,幼儿对事物特征的把握和描述,幼儿的语言记忆能力,幼儿文字分析与表达的能力,幼儿语言归纳和分析的能力等等。

什么是真正有效的绘本阅读?我认为,把控幼儿阅读效果需要有未来观和全局观,从未来儿童的发展目标入手,反推现在应有的阅读状态:只要是能促进语言和思维发展、激发探究和想象欲望、带来情绪和情感体验的绘本阅读,都可以称之为有效。爸爸妈妈们需要和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多一些深层次的体验和交流。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做呢?

1.亲子共读,加强情感互动

有的爸爸妈妈说,给孩子读绘本,似乎无法吸引到孩子的注意力,不论读啥孩子都没反应,总是自己玩自己的,好像“不爱听讲”。这时,家长朋友需要反思,是书的难度太大,孩子暂时理解不了?还是自己读的太过于平淡,没有让孩子和书产生情感联结?

在孩子能理解绘本内容的前提下,我们可以根据故事情节,有感情地大声朗读,在需要时搭配不同的语音语调,夸张的表情,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并及时观察孩子的反应,灵活调整自己的状态。此外,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根据上文提前预测下一页的情节,和孩子一起猜一猜故事的走向。

当然,我们也可以在读完后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提问。这里的提问并不是简单而生硬地问孩子: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而是注重关注孩子在故事里的情绪、想法和感受。

以前,我们总会受上学时做语文主旨题的影响,习惯性地在读完故事后归纳中心思想。然而,如今市面上见到的很多绘本,并不像我们小时候读“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时那样有所谓的主旨,很多绘本也许只为了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

这就需要爸爸妈妈们转变思路,从高高在上的“出题方”变成循循善诱的“交流者”,用平等的姿态和孩子进行更有愉悦感的互动交流。我们可以尝试和孩子探讨:你喜欢这个故事吗?读完故事有什么感受?你喜欢里面的哪一个人物?为什么?

还有的家长会问,如果工作比较忙,能否用早教机代替亲子阅读?我认为,早教机虽然看似功能众多,趣味性强,但缺少了人与人之间真实的社交互动,它可以当作亲子阅读的加餐或调味料,但不能完全代替父母真实环境下的亲子共读。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养育者提供触觉、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通道的积极刺激,让孩子能够感到父母的存在,并能从他们那里得到安全感。对于亲子阅读来说,不论读什么,孩子长大后都可能会忘却,但唯独忘不了的是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共同做一件事情的那种快乐的氛围和体验。

孩子的成长之路只有一次,错过了就不再重来。如果有时间、有条件,还是尽量陪孩子一起读绘本,体验难忘的亲子时光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反复精读,引发多维思考

3-6岁儿童进入语言发展的敏感期,词汇量会大大增加,阅读方式也和以前有所不同。有些爸爸妈妈们一脸苦恼地说,孩子总是缠着自己重复读同一本绘本,甚至读上几十遍都不会腻!坚持几次后,感觉自己像复读机一样,翻开前一页,就知道后一页的台词,实在是无聊 !

然而,小孩子的世界和大人完全不同。我们可千万不能小瞧了他们对同一本书的洞察力。大人读书可能只关注书中的那几行文字,而宝宝们则会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反复提取信息,并自我强化。他们注重观察绘本图画的每一个角落,甚至每次阅读时观察到的细节都不一样。

况且,阅读中的重复也是对认知、思维的一种训练,就像画素描需要重复勾勒线条、练钢琴需要重复弹音阶练习曲一样。因此,我们应避免打击孩子重复阅读的积极性,并充分利用好这些重复体验,引导孩子通过问答、观察、推断、比较、想象等方式,尝试多维思考,促进语言、认知和思维进一步发展。

知乎上有个高赞答主曾分享他的育儿经验,很值得大家参考:对于故事类绘本,可以将新闻写作、工作报告中常用到的几个要素迁移到绘本阅读中来,引导孩子抓住绘本故事中“6W1H”的关键信息,即:Who?What?When?Where?Why?Which?How?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故事里都有谁?发生了什么?在什么时间?涉及到了哪些地点场景?为什么会这样?哪一个?谁如何做到了什么?

这其实是一个比较容易上手的方法,实践一段时间,孩子就会在脑海中形成这样一个反馈模型,能按照这几个要素完整地复述一段故事。这时,我们还可以和孩子来一场角色互换的情景剧,引导孩子当妈妈或老师,我们来当听众,听他为我们讲故事。这样的互动,也有助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孩子的沟通表达能力。

此外,在复述故事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针对绘本中布景颜色、人物位置、表情状态等细节向孩子提问,引导孩子对绘本进行二次回顾和查阅,提升重复阅读的趣味性,锻炼孩子的观察力;同时,我们也可以引导孩子通过观察和比较推断不同场景不同人物的结局,一起改编,创造故事的更多可能性。

3.连结现实,激活创造灵感

我身边的幼儿园老师曾说:绘本阅读就是要让孩子们和书中的人物、故事、情节产生连结和交流,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不是只靠闷头看书就能完成的。而老师和家长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活动让孩子们和书产生有意义的互动。

多一些创造性加工,让绘本“活起来”,运用各种活动让孩子通过听、闻、触摸等多种方式来感受,比语言解释更生动形象、简单易懂。

比如,当读到《牙齿的故事》时,孩子们可能一时间不懂什么叫:恒牙、乳牙,什么是龋齿。但我们可以引导孩子通过照镜子张嘴,观察牙齿的构造。孩子会咧开嘴仔细观察牙齿的排列,还会打开其它感官通道,用舌头触碰,数一数自己牙齿的颗数。这时,我们还可以用模拟小实验对比健康的牙齿和坏的龋齿有哪些不同,和孩子一起在网上头脑风暴,探究保护牙齿的方法......

此外,科学实验、社会探究、艺术实践等趣味活动都可以成为绘本阅读的延申,激发灵感和创造力。

我的一个朋友和我分享过一个她儿子在国际幼儿园利用绘本进行延展探索的经历。在园里,老师定期和孩子们自主商讨探究主题。当探究到绘本和电影时,老师不仅会和孩子一起看绘本改编的经典动画电影(如:彼得兔、公牛历险记等)、对比电影和绘本原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还会带孩子们去电影博物馆感受拍电影的真实场景和道具,和孩子们一起设计脚本、剧情,拍出5分钟的自制微电影。最后,园里为孩子和家长举办了一场“豪华”的电影节,爸爸妈妈和孩子们一起走红毯,为孩子们的创意电影颁奖......在好莱坞之旅,老师将绘本阅读延申到社会实践中,让孩子们在观摩、体验和互动的同时感受绘本的魅力。

在家中,我们也许没有漂亮的环创布景和展示道具,但我们同样可以引导孩子们将绘本和生活实践相连结,在游戏中享受阅读的乐趣。在孩子眼中,“玩”并不是娱乐和消遣,而是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验分享和探索的快乐。

有效的绘本阅读,绝不是盲目追求阅读的数量,而是注重阅读的质量:激发孩子积极的阅读体验,引发多维度思考,并释放孩子的天性和想象力、创造力。而这一切,不仅需要孩子有自主性,更需要家长们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努力。希望我们都能在正确的路上坚持科学的方法,让孩子在绘本阅读的浸润下,收获更多惊喜,绽放更绚烂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