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母细胞瘤死亡率极高,复发率接近100%,被认为是神经外科治疗中最棘手的难治性肿瘤之一。近日,我国首款肿瘤电场治疗开始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等全国14个城市的医院开启首批使用,这标志着15年来中国内地首个胶质母细胞瘤突破性创新疗法正式惠及患者,创新疗法有望打破国内胶质母细胞瘤治疗困境。

极高的死亡率与复发率使此癌成为“噩梦”

胶质母细胞瘤是原发性恶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肿瘤,恶性程度高、生长快、病程短、术后易复发且高致残,最具侵袭性,患者临床预后极差,中位生存期仅为16个月,复发率接近100%,五年生存率仍不足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牟永告教授正在开处方单

牟永告教授表示,胶质瘤的发病趋势分两种:胶质母细胞瘤中老年人居多,脑干胶质瘤小孩较多。胶质瘤的病因除高电离辐射外,其它尚未明确。牟永告教授表示,恶性胶质瘤被人们称为“脑癌”,该肿瘤像树扎根一样,扎在脑里面,没有明显的边界,没有包膜,容易再生,像韭菜一样,割掉了,还会再长出来。

据介绍,胶质母细胞瘤的患者国外高发年龄是70-80岁,在中国发病人群要年轻一些。目前通过一些有效的检查手段如CT,磁共振等可进行初步排查。“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症状有几种。肿瘤长在语言区,患者听得明白,讲不出来,叫运动性失语。肿瘤长在功能运动区,对侧肢体活动不灵便。肿瘤长在某些区域,还会引起记忆力下降,认知功能下降,大小便失禁等症状,这叫局部症状。” 牟永告教授称还有一种症状是脑内压力增加,脑内高压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胶质母细胞瘤整体预后差,主要是其生物学特性决定的:胶质瘤浸润生长,没有明显边界,而且异质性大,放化疗抵抗。”

15年后迎来新治疗手段,电场治疗正式纳入处方

在中国,每年有超过45000例的患者被确诊为胶质母细胞瘤。该病除了病死率较高,还会直接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记忆力、情感认知各方面都会下降,对个人和家庭创伤很大。

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佩戴电场治疗贴片示范图

牟永告教授表示,目前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通常就是手术+放疗+化疗,标准方案治疗后患者五年生存率目前数据是低于10%,大多数患者在手术后6-8个月就复发。“多年来,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案更新十分缓慢,在其他肿瘤治疗中大热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纷纷折戟胶质母细胞瘤,只有肿瘤电场治疗经国际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了对该疾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因此肿瘤电场治疗成为了国际上近十年来唯一获批且纳入权威的NCCN指南推荐的创新疗法。”据牟永告教授介绍,肿瘤电场治疗是一种便携、无创的全新肿瘤治疗方案,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低强度、中频交流电场,作用于增殖肿瘤细胞的微管蛋白,可通过干扰肿瘤细胞有丝分裂,抑制肿瘤增长并使受电场影响的癌细胞死亡。国际III期多中心临床研究EF-14证实,在新诊断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相比单独使用替莫唑胺(TMZ)化疗,接受肿瘤电场治疗与TMZ联合治疗患者的五年总生存率提高超过两倍,由5%提升至13%,中位总生存期由16个月延长至20.9个月。此外,肿瘤电场治疗表现出的效果与依从性密切相关,当患者每天使用超过22小时,五年生存率可提升至29.3%,几乎是单独使用TMZ五年总生存率的6倍。肿瘤电场治疗对健康细胞无伤害。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轻度至中度皮肤刺激。目前肿瘤电场治疗针对四种实体肿瘤适应症的研究已进入晚期临床开发阶段,包括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胰腺癌和卵巢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援助项目,切实减轻患者负担

牟永告教授认为,肿瘤电场治疗的上市突破了15年来国内胶质母细胞瘤治疗窘境,‘手术+放化疗+肿瘤电场治疗’已经成为了新的标准治疗方案。如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已经率先应用了这种国际前沿的创新疗法,目前已经开出四张处方,而全省已经开出七张处方。据悉,除了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广东还有南方医院、深圳人民医院以及深圳北大医院均开出了处方。

记者还获悉,为帮助更多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减轻治疗的经济负担,提升创新治疗的可及性,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发起了“爱普新生—肿瘤电场治疗患者援助项目”,由再鼎医药向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无偿提供援助肿瘤电场治疗贴片,自2020年6月起,符合条件的低保患者和低收入患者均可申请。

采写:南都记者 曾文琼

实习生:刘雅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