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家好,我是零之笔记。这一篇咱们聊聊“红楼梦”这一书名。按理说,一部书只要起一个好名字就够了,既省作者脑筋,也利于大众传播。但作为天下第一奇书,红楼梦偏要处处与人不同。在小说第一回,就明确写到这个故事在流传过程中共产生了“石头记”、“情僧录”、“红楼梦”、“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五个名字。不过所谓的“流传过程”应该只是曹雪芹玩的“障眼法”,小说中提到为本书题名的吴玉峰、孔梅溪等人或许也并不存在。脂砚斋就在这里批注吐槽:“这正是作者用画家烟云模糊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

其实脂砚斋大可不必忧心,曹公既然爱这么玩,后人也心甘情愿被他玩,要不红学家们靠什么吃饭?这不,关于这五大书名究竟哪一个是“正名”,百年来就一直争论不休。当然,主要是在“红楼梦”与“石头记”中二选一。然而雪芹之内心或许是崩溃的:书里明确写到我亲自题的是“金陵十二钗”,你们却全都看不上呜呜呜……

这五大书名,各有各的含义,各有各的妙趣,都值得细细咂摸一番。关于“石头记”等其他四个名字,我们另文再叙。在本文中,咱们主要来聊聊“红楼梦”这一书名的意义。“梦”一字好理解,凡例诗里就说“古今一梦尽荒唐”么。而“红楼”就比较耐人寻味了。就老零看来,这一词至少有三层含义,下面逐一道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楼”之意第一层:为富家女子立传

在独存于甲戌本卷首的“凡例”中,对除“情僧录”之外的其他四个名字都做了一番解释。其中第一句就写道:“是书提名极□□□□□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方框为原文缺字,后经专家研究,根据其上下文语境,补全为“是书提名极多,一曰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也就是说,“红楼梦”是对所有书名的一个概括总结。或许高鹗、程伟元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将他们续补整理的一百二十回本定名为《红楼梦》。而随着“程高本”的刊印发行,这一书名也就此深入人心,流传至今,成为各大通行本书名之首选。

如“金陵十二钗”、“风月宝鉴”等名字,在书中都能找到是人是物。而“红楼梦”则不同,它是一个比较抽象化、艺术化的命名,因为在书中并没有一座确切的“红楼”。宝玉所住的“绛云轩”、“怡红院”虽然贴一个“红”字(绛乃深红之意),但并不是一座楼,况且此书也不仅是讲轩里院内之事。

那么“红楼”二字为何意呢?查词典可知,红楼是指富贵人家的华美宅邸,也可专指富家女子之闺房。在本书中,即可代指为元迎探惜、宝钗黛玉、凤姐湘云、以及袭人晴雯、芳官柳五等所有身处“红楼”中的女性。然无论是高傲的还是谦逊的、孤僻的还是活泼的、刻薄的还是宽容的,最终都不免零落成泥碾作尘。这些千娇万宠的富家小姐,也不过是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所以,“红楼梦”的表层含义,就是讲富贵之家那些小姐丫头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顺便提一下,有人对这个“红”字有些特殊的看法。他们认为,红不就是朱么?老朱家不就是明朝么?老朱家的楼成了一场大梦,不就是指明朝灭亡了么?所以此书就是在“悼明之亡”啊!对于这个观点,呃……老零本人虽不敢苟同,但又有谁敢确定曹公没这个意思呢?咱也没法把作者叫来问个明白。既然对“红楼梦”的解析本就是百家争鸣,当然允许各种各样观点的存在,大家也不妨把这个说法当成一种参考。不过我还是要再一次重复我的立场:老零是不赞同红楼梦有“悼明之亡”这一含义的。

“红楼”之意第二层:为天下女子一哭

有个古本叫“梦觉本”,也叫“甲辰本”,因卷首有一个自称“梦觉主人”的读者于甲辰年(乾隆四十九年,即1784年,比甲戌本晚30年)写的一篇长长的序文,因此得名。“梦觉主人”是谁,目前尚无资料可证。

“梦觉本”的序文相当于是“梦觉主人”的一篇读后感,在第一段有这么一句话:“红楼富女,诗证香山;悟幻庄周,梦归蝴蝶。”算是“梦觉主人”对“红楼梦”一名的注解。庄生晓梦迷蝴蝶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就不赘述了。而“红楼富女”一句,应该是出自白居易《秦中吟十首》中的第一首“议婚”:红楼富家女,金缕绣。

罗襦

这首“议婚”原诗很长,我就不引全文了。简单说一下这首诗讲了个什么故事:有的富家小姐,天天撒娇发嗲,也不怎么懂礼貌,但刚到十六岁,求亲的人就挤破头。有贫苦人家的女孩子,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但就是嫁不出去。富家小姐成亲后,对老公呼来喝去看不起。贫苦女儿出嫁后,对婆家人都很孝顺。最后白诗翁还不忘问一句:各位单身狗,请问你们娶媳妇要娶哪一个呀?(答曰:会喘气的就行)

表面上来看,这是一首为穷人家大龄剩女鸣不平的诗。但我们不妨想深一层:所有怀才不遇者,都像是诗中的大龄剩女。而再想深一层:那个时代所有的女性,其实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怀才不遇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红楼梦中,与这首诗的表里意义都相符的必然是探春。她虽然不贫苦,但她是庶出。在那个时代,庶出必然比正出难嫁。王熙凤就说:“将来攀亲时,如今有一种轻狂人,先要打听姑娘是正出庶出,多有为庶出不要的。”可见那时人人都长着一个富贵心,两只体面眼,即便是诗书簪缨之家也不能免俗。

但对于探春来说,嫁不嫁并不那么重要。她的理想是星辰大海,不是在闺房里绣荷包。用她自己的话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然而那个时代对女性的禁锢,使她永远没有“立一番事业”的机会。一个人能否建功立业,并不由能力决定,而是由性别决定,这怎能不叫人扼腕。

其实书中的很多女性都有着“巾帼不让须眉”的素质,黛玉宝钗等几个主角就不必说了,即便是次等角色,比如学习刻苦悟性极高的香菱、聪明能干又会来事的小红、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麝月等等,怎么看也比贾府中那些或修仙炼丹、或不学无术、或贪酒好色的纨绔子弟要靠谱得多(先声明,人品与能力不能一概而论,比如贾珍贾琏等人虽品行有缺,但绝非废物草包,本文不展开详述)。这些姑娘们德才兼备,却只能关起门来孤芳自赏,连写首诗都不敢传到外面去。百年之后,红颜化枯骨,而她们的名字也一样随风而逝,不会留下一点痕迹。

所以,曹雪芹写下此书,想要为天下女子鸣个不平。甲戌本凡例第五条写道:“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推了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堂堂之须眉,诚不若彼一干裙钗?”(凡例是否为曹雪芹所写尚存疑,本文不展开讨论)尤为重要的是,曹雪芹并不仅是为富家小姐怜惜,也不仅是对贫家女儿悲悯,他目光所及,是天下所有被压迫、被束缚女子的痛苦与悲哀。在那样一个男尊女卑的时代,何人竟然能有此等境界?每念及此,都不得不发自肺腑的赞一句:“曹公真乃谪仙人也!”

“红楼”之意第三层:为“诸行无常”感怀

清康熙年间,洪昇创作传奇名剧《长生殿》,说的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一段悲欢离合。故事的一部分取材于白居易所作《长恨歌》(又是老白!),因其诗云:“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故有《长生殿》一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生殿》第十四出“偷曲”,讲到杨贵妃创出一套《霓裳羽衣曲》,命李龟年(就是杜甫“落花时节又逢君”的那一位)连夜教梨园子弟演习。有个爱好音乐的年轻人叫李暮,大半夜跑到宫院之外隔墙窃听,是为“偷曲”。在乐工演奏完毕之后,剧本里写下了这样一句:“人散曲终红楼静,半墙残月摇花影。”

脱开故事背景,仅从字面来看,这两句也隐隐透着“恨无常”、“好事终”的悲凉之意。唐玄宗执政前期,也就是常说的“开元盛世”,那是唐王朝的最顶峰,也堪称古代帝制社会的最顶峰。但随之而来的“安史之乱”,不仅为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画上了句号,也使唐朝刹那间跌入了无底深渊。这个衰落过程并不是一点一点肉眼可见的下滑,而是忽然之间的自由落体。正如红楼梦中之贾府,刚经历了元妃省亲之荣,烈火烹油之盛。但仅过三年(三春去后诸芳尽),便“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这里顺带一提,《红楼梦》与《长生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书中有多处或隐或明的点出这一关系。元妃省亲时点了四出戏,第二部戏为《乞巧》,脂砚斋在此批注:“《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不过《长生殿》中并没有一出戏叫“乞巧”,或许是指第二十二出“密誓”,本文不展开讨论,待将来写到元妃省亲时再详述。

对于一般读者来说,看《长生殿》所关注的仅是帝王与美女之间的爱情;而对于曹雪芹来说,他看到的是自己家族的兴盛与衰落。虽然《红楼梦》只是小说,书里的贾府与现实的曹家也不能百分百严丝合缝的一一对应。但曹雪芹在创作时,尤其是在攸关家族兴衰的大事上,肯定还是有所参照的。

贾府的败亡,曹家的衰落,并非因为当家人吃喝玩乐耗尽家底,而是来自突如其来的政治打击。正因为是“突如其来”,所以更让人感到无奈、绝望和恐惧。佛经中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万事万物都是无常变化的,有生就有死,有兴就有灭。若你心中没有生与死的分别,没有盛与衰的分别,那么你就不会感到“诸行无常”,也就不会无奈与恐惧。或许曹雪芹看透了这一点,写下了“了便是好,好便是了”这样颇有禅意的“好了歌”。

曹雪芹写《红楼梦》,不仅是想为闺阁立传,为女子呐喊,更是以“入世”(补天之石)的眼光去看待人间的大起大落,悲欢离合。他没有高高在上,没有开上帝视角,也没有板起脸来一本正经的讲道理。他只是说了一个故事,让你自己去体会,能悟多少便悟多少,悟不到也没关系。可能有人会说,“红楼梦”的思想实在有点消极。话是没错,但消极未必就是不好。积极与消极都只是一种处世方式而已,关键在于,你如何从中找到存在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就像书中的贾宝玉,无论他富贵还是落魄,无论他高兴还是难过,他都坚信“世法平等”,用一颗温柔体贴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一切。能做到这一点,才不枉我们来世上走一遭,才不枉雪芹的苦心孤诣。

最后说一件小趣事。曹雪芹显然是个戏剧爱好者,在《红楼梦》中提到了多部名家名作,却偏偏没有康熙年间孔尚任所作的《桃花扇》。不知是不是桃花扇中有一句:“眼看他起朱楼(朱楼醒目!),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让曹公感受到切身之痛,故不忍引用呢?当然这只是老零的戏言,毕竟曹公连《长生殿》都提了嘛,又何惧一扇乎?说不定曹雪芹仅仅是单纯的就是不喜欢《桃花扇》吧。

关于“红楼梦”这一书名我们暂且聊到这里,有未尽之处将来再做补充。下一篇我们聊聊“石头记”等其他几个名字的妙处。感谢您的阅读,请走过路过的朋友不吝点个关注,谢谢!

“零之笔记的游戏领地”原创文章,谢绝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