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AI财经社 沐兰

本文由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中国的高考在炎热的季节,日本的高考却在最冷的时候。一月二月考试,三月发录取通知,然后在樱花盛开的四月初开学。为什么要考两个月?因为日本并非“一考定终身”。要考上不错的大学,至少需要两次考试。

第一次考试叫“中心考试”,跟我们熟悉的高考颇为类似,全国想考大学的学生在统一时间参加这一次考试。一般在一月中旬开考,连考两天。考试内容也是以涂答题卡的选择题为主,但和中国的差别之一是日本全国所有省份用同一套试题。为了保持公正和中立,负责出题的机构不是政府部门当然也不能是私立机构,是一个“独立行政法人”,负责人基本都担任过一流公立大学的校长。

日本“中心考试”和国内高考最大的差别恐怕是考试科目分得特别特别细。大科目上只有六门:国语,地理历史,公民,数学,理科,外国语。除了国语没有子目录,其他各科都要进一步细分。比如地理历史分为世界史A和B,日本史A和B,地理A和B。公民有点类似我们的政治课,分为现代社会,伦理,政治经济,伦理政治经济---感觉有点像绕口令。这子目录的差别我已经糊涂了,网络上查相关信息也没有定论,比如到底是日本史A还是日本史B更难就是众说纷纭。

考试的科目分类还有更复杂的。理科和数学不仅有子目录理科一二和数学一二,往下还延展了,比如数学二又分成了数学II,数学II和数学B,会计,情报关系基础这四门。理科二分为了:物理,化学,生物和地学。这个“地学”我查了一下,应该是类似地理但更偏重理科比如测算什么的。而外国语就很有意思了,不仅有英语,还有德语,法语,中文和韩文。

这么复杂的分科当然不是所有学生都要考一遍。只有两天考试时间嘛,学生是有选择的参加考试科目。具体选择哪些科目呢,这就跟心仪的大学和专业有关了。比如说外国语里有中文,那么中国出生长到小学初中的孩子去考试不是碾压了吗?确实有优势,但是不是所有的专业都接受外国语是中文的考试成绩,换句话说,相当多的学校和专业还是会要求英文的考试成绩。如果不是以中国相关为专业方向的话,中国人的母语优势在日本高考里是没有用武之地的。

也就是说,日本的孩子要提前想好心仪的专业,因为学校不同但是相同专业的考试科目要求基本一样,然后有针对性地根据大学要求的考试科目做好充足的准备。这一点我觉得挺好的,至少不会在大学四年里为完全不适合的专业而苦恼。但是,专业可以自由选择,要考上心仪的学校可绝对没这么简单。对于有些学生来说,参加完这复杂的“中心考试”,考学之路也许连一半都还没完成。

“中心考试“结束的第二天,官方就会发布标准答案。学生可以估计自己的分数,然后报学校的志愿。考得一般,或者对读什么大学没有特别期望的学生有许多私立大学可以填报。因为日本少子化的趋势,不少私立大学苦于招不到学生,所以在日本只是想上个大学本科基本都能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日本读书成绩一般的学生还挺青睐“短期大学”和“专门学校”,类似我们的大专。在这些学校都是非常有针对性地学习职业技能,而且学校往往与用人单位有稳定的合作关系,学生毕业之后几乎百分百就业。在日本,有一技之长的工作岗位的收入并不比一般本科毕业生的收入低。在崇尚“匠人精神”的日本社会里,有技术的人是非常受尊重的。最近日本有位男明星结婚了,媒体介绍新婚妻子时特别说明“有牙科卫生士执照的模特”,要是她毕业于普通大学媒体肯定不会说“毕业于某某大学的模特”,可见有张劳动技能证是挺有面子的事儿。

相当多学生选择的普通私立大学或者大专只看“中心考试”成绩,而且分数线也不高。对这些学生来说,考完“中心考试”就可以开心放假等开学了。辛苦的是立志要考知名大学的学生。补充说明一下,日本的大学分公立和私立,公立大学分为国立和公立两种,但是分别只有80来所,大多教学质量很高而且最重要的是学费低廉。私立大学的数量在变化中,因为就和企业一样,开不下去可以关门或者自由合并,只能大概估计有接近600所私立大学。日本人心目中的牛校也就是十来所,其中只有两所私立大学。要再放宽一点,令人羡慕的名校恐怕也就是二三十所,依然是以公立大学为主。

考完“中心考试”之后,这些名校会分别宣布一条分数线。但是,超过分数线不等于录取,只是获得了继续参加“校内考试”的资格。也就是说,名校都有自己的入学考试,而且,自己学校考试的成绩比重可以多达70%-80%,“中心考试”的成绩也就是占个百分之二三十的比重。说白了,“中心考试”只是个敲门砖,真正的竞争在于校内考试。校内考试非常难,非常难,非常难…而且每个学校完全不同,同一学校的每个专业都还有自己的测验。有志于考名校的学生从初中开始就要为这个“校内考试”而努力。

说从初中开始努力其实并不夸张,甚至要从小学从幼儿园就要开始准备。因为日本从幼儿园开始,所有教育都分公立和私立。最直观的区别就是公立的教育几乎不花钱,甚至还管饭。但私立教育学费昂贵。可是呢,和大学的公立私立不同,普遍来说,私立的幼儿园到中学的教育质量都好得多。而公立学校更注重孩子和社会的均衡发展,除了个别学霸云集的学校,绝大多数公立学校的学习成绩全靠孩子自学。

比如说,公立学校基本下午两三点就放学了,剩下的时间孩子们全在各种兴趣爱好社团里,高中开始还可以打工挣零花钱。一些智力发展不大健全的孩子也和普通孩子们一起在公立教育系统里。我朋友参加孩子的运动会,发现有几个孩子连往前跑都做不到,必须老师牵着拽着走到终点线,但是全部的孩子都在终点为他们鼓掌。私立学校里这样的场景是看不到的,因为私立学校都有严格的面试,有些选拔标准不会放到明面但是大家都心照不宣。

大学前的私立学校还有一大优势,就是基本上都和一些不错的私立大学有合作关系,靠中学老师推荐就有不少孩子可以直接录取,有点类似咱们的“保送”制度。说白了,只要家长舍得花钱,孩子不要太笨或者太叛逆,从私立小学一路顺风顺水读到不错的私立大学非常保险。

但是,如果孩子打算考名校。那么不管私立公立,家长都得掏钱送孩子去“塾”里补课,就是咱们的补习学校。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一年100万日币是逃不掉的!我有一位朋友就让女儿读了公立学校,因为反正在补习上要花这么多钱,就不必再去私立中学额外交一笔昂贵的学费了。

不要小看这一年100多万日币,折合人民币约七八万,可能很多中国家长花的比这还多。但是在日本,孩子读中学的时候家庭收入可能也就五百来万。刨掉衣食住行的必须开支,这一百万就意味着父母要放弃自己所有的爱好享受还有家庭的机动性支出,全力支持孩子将来考名校。

也正是因为考名校往往是孩子从年少时立下的志愿,所以一年考不上,再努力两年三年很正常。尤其是像东大这样顶尖的学校,复读两三年后再考上的学生比比皆是。日本的复读制度非常灵活,不需要正规的高中学籍,只要自己报名就可以,而且没有年龄限制。最近就出了一位五十岁的妈妈陪儿子复习,结果自己考上了东大儿子落榜的有意思的新闻。但是复读逃不开的就是钱。“塾”里有专门的复读课程,一年起码一百多万日币。

顶着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还有沉重的学习压力,复读是一件很苦的事情。日本的复读生被称为“浪人”,根据复读的次数还被叫做“二浪”“三浪”。前不久B站的《后浪》刷屏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日本年轻人可绝不会接受“后浪”这个称呼,因为谁都不希望做复读生啊。

很多人问我中国和日本哪里高考竞争更激烈。如果从数据上看,日本的录取概率当然高很多。每年参加“中心考试”的学生大约50多万,理论上人人都能读本科。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每年各录取大概3500名学生,按接近55万考生计算也有约1.3%的录取率,在中国能想象北大清华有这样的录取率吗。但是,竞争是相对的,这55万名考生里也许只有一小部分想考名校,但是他们都是从小学开始就为这一次考试而努力着,他们之间的竞争是绝对激烈的。围绕着考顶尖名校,永远不缺商机,也永远不缺少新闻和话题。

更何况顶尖名校之间也有暗戳戳的鄙视链。比如,我一个好朋友的侄女先拿到了早稻田的录取通知,交了一笔十几万的“入学金”表示接受学校的录取,然后又拿到了庆应的录取通知,就放弃了早稻田的“入学金”又交了一笔给庆应。没想到过几天东大的录取通知到了。之前两笔“入学金”就开开心心地打了水漂,当然是等着去东大报名。我不敢说东大比庆应好,庆应比早稻田好。但是,每一年发录取通知的顺序可都是早稻田早于庆应,而东大永远压轴。这微妙的安排就个人自己体会吧。

陆陆续续写了这么多,还是只介绍了日本高考制度的冰山一角。还有特别录取——不参加“中心考试”直接参加学校特别招生考试,也有体育等特长生,也有保送推荐。每一种都自成体系。我问了身边不少朋友,居然所有人都说“日本高考制度太复杂了,讲不清。”当我问到“那你希望孩子将来考什么学校呢?”不管是在日华人还是日本人,给我的回答都是“让孩子自己决定吧。”

所以,要说日本高考制度最大的特点,不在于到底考几次,考什么科目什么题目,是整个制度都在鼓励孩子从小思考“我将来想做什么”,而不是爸爸妈妈希望孩子做什么。这个“将来做什么”的话题从幼儿园就会和孩子不断认真地启发讨论,而且学校和家庭都充分尊重孩子的志愿。考东大当然很好,可是能继承家里的拉面店也是了不起的成就。想做医生的孩子就要知道医学院多么难考,从小就要牺牲大量自由和娱乐的时间。想做棒球体育生的孩子从小只许理平头,在日本这是专属于囚犯的待遇,而且不许谈恋爱,必须和队员们集体行动,更别说春夏秋冬都要反复严酷地练习。

只有孩子自己想做的事情,才能为之坚持和付出。也只有这是孩子真正想做的事情,才值得家长去付出金钱和精力。我不敢说是全部,但这真的是绝大多数日本家庭教育的原则。这一点或许比应对考试制度更值得所有父母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