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战军”指在全国或战略区范围执行机动作战任务的部队、亦称“野战部队”。如今,中国取消了野战军的正式编制,但仍然习惯把隶属于各大战区的陆军各集团军称作野战军,而将隶属于各省省军区、军分区的部队称作地方部队,或者边防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野战军编制首次出现在1948年11月1日,中央军委颁发了《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第一次提出了整编全国军队的任务。将全军各部队按地名划分为四大野战军:西北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北野战军无论从兵力、装备、战绩都是全军首屈一指的。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地区是中国的重工业地区,比当时的东南沿海地区还要发达。东三省的铁路交通四通八达、战略物资雄厚,为全中国的解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东北野战军直接参与了关乎中国命运大决战的二大战役。辽沈战役,百万雄师关门打狗,以绝对的优势全歼东北国民党军队,使东北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解放的地区。

随后,东北野战军未来得及休整,就在中央军委的要求下,七十万大军携带各种军事物资昼行夜伏、秘密出关,参加解放全中国的最后决战。

平津战役,东北野战军抓住国民党军队兵力部署的弱点,将其一字长蛇阵拦腰斩断,分割包围,彻底葬送了其南下撤军、保存实力守长江或参加淮海战役的美梦。

如此辉煌的战绩、雄厚的兵力和强大的军事实力,为何东北野战军后来被编为第四野战军呢?这就要从1949年1月15日中央军委下达的《关于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说起。

《决定》将西北野战军改编为“第一野战军”、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这样人民解放军的序列中就形成了四大野战军,即“一野”、“二野”、“三野”、“四野”。

其实,此次解放军部队番号改按序列并没有根据四大野战军的实力排序。

但就兵力而言,改编时的第一野战军是最少的,部队为15.5万人,比第二野战军的27万少了11.5万人。直到1949年6月,中央军委将其直属的华北军区18、19兵团划归第一野战军建制,总兵力才达到34.4万人,超过了第二野战军,实现了跳跃式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当时的华北野战军虽没有根据序列改编,但其实力远超过了第一、第二野战军。华北野战军改为华北军区,受中央军委直接领导和指挥,是作为直属军委统帅的一支战略机动部队。全军编成第18、19、20三个兵团及1个炮兵师,共计25万人。

中原野战军在正式整编为第二野战军时,全军所部辖三个兵团共28万余人,实力也与东北野战军差距甚远。

华东野战军在改编为第三野战军时,部队辖四个兵团约为58万余人,兵力上还是不如东北野战军。华东野战军离不开粟裕,这位无论是“资历、威望、战功”都可以封为元帅的大将,将华东野战军打造成了千锤百炼的钢铁之师。

粟裕同志智深勇沉,非常优秀,百战百胜,有古名将之风,是我军最优秀的将领,是中国的战略家。

这是刘伯承元帅对粟裕的评价,这位直接参与淮海战役的开国元帅,在淮海战役中亲自见证了粟裕的军事才华,其胸中自有雄兵百万,战场上任其纵横捭阖、挥斥方遒,指挥神出鬼没,尽打神仙仗。

其实,《决定》对于解放军序列号的整编依据很简单,并没有多少复杂的成分在里面,就是根据各野战军成立的时间而定的。

西北野战军是由抗战时期贺龙、关向应等领导的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的主力部队逐步发展而来的,成军最早。

中原野战军的前身是抗战时期赫赫有名的八路军129师和晋冀鲁豫野战军,其次成军。

华东野战军的前身是抗战时期的新四军和山东八路军,晚于中原野战军。

东北野战军是抗战胜利后,由奔赴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及东北抗日联军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建军最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是四大野战军序列号的来源依据,历史有时候并没有想象中的复杂。但四大野战军完全是在血与火的锤炼中诞生的,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最后迸发出排山倒海般的巨大威力,推翻了三座大山,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