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有这样一种伤人利器,不打不骂,却能够让你自愿踏入无底的深渊,这就叫做捧杀。

我曾听过这样一个说法:如果你跟一个人有仇,那么你什么都不需要做,只要不停地夸他,真心实意地夸,夸到他彻底的认不清自己,那么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由此可见捧杀的威力有多么的大,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能够真正毁掉自己的只有自己,而捧杀则是一种潜移默化下让自己看不清自己,进而进行自我毁灭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

在《知否》原著中就有这么一个被“捧杀”的人,那就是原本有着宥阳神童之名的孙秀才,明兰曾经的堂姐夫,淑兰的前夫孙志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所以被称为前夫,自然是因为在后面的剧情中,所谓的孙秀才已经早早地退场了,被盛家大老太太以和离之名贴上一半的陪嫁给淘汰了。

说起着孙秀才,原本也应是个极为出彩的人物,幼时就被一摆摊算命的人算出有宰相命,他也就打定了主意一心要当一个两榜进士,奈何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从十二岁那年考中了秀才,直到在剧中出场,娶妻已有四五年,考了几回了,却也依旧只是个秀才。

偏他还自命清高,看不上自家岳父几番疏通关系打点出来的清水小吏,只一味拿着自家妻子的陪嫁醉生梦死,却又瞧不起商户人家出身的妻子。

原著中对于孙秀才是这样描写的:淑兰堂姐夫婿孙志高那厮明兰就不很喜欢,生倒是眉清目秀,可眼睛便如长在额头上一般,一股傲慢之色……在得知盛老太太出身侯府,儿孙均是科班出仕,立刻前后恭。

短短几句话就把一个恃才傲物,却又前后恭,认不清自己的人物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实从书中看来,一开始的孙秀才并没有现在我们所看到的那样一无是处,毕竟要真没点本事,也无法在十二岁幼龄就考中秀才,一跃成为宥阳神童般的存在。

只是在太过年轻的岁月里轻而易举的得到了太多别人求而不得的东西,享受了太多的赞誉之后,就连自己也都被那所谓的成就迷了眼。

简而言之就是,曾经的神童孙秀才,他飘了,飘得认不清自己了。

他忘了这世上的天才千千万,能够走到最后的却屈指可数,他也忘了原本他也不过是这万千学子中的一位,不过是抢先几步跨上了通往龙门的石桥而已。

他终究是被众人的夸赞给“捧杀”了,不过这“捧杀”却并非是他人主动施与他的。

人一旦开始认不清自己,其实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而孙秀才对自己的认不清,在他被盛家大老爷选为女婿的那一刻达到了顶点。

拥有着大片家业的盛家大老爷愿意把自家花容月貌的闺女嫁给一个小秀才,这说明了什么?

当然是应为看中了他的前程啊,一介商户人家能跟未来的两榜进士搭上关系,不是高攀了吗?

即使他此刻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秀才功名,在他的心底,淑兰嫁给他依旧是对方几辈子修来的福气,所以他理直气壮地拿着妻子的陪嫁讨了一屋的小老婆,还在青楼养了个相好。

此刻的他早已不再是曾经那个头悬梁锥刺股的勤奋少年,而是变成了眼前这个满眼欲望,一心沉浸在自己往日的荣耀中看不清现实的庸碌之人。

中国曾有这样一句古语:天欲其亡,必令其狂,意思是说如果上天想要让一个人灭亡,那么就一定会先让他骄傲自满,狂妄到认不清自己。

一个人一旦开始对自己缺乏清醒的认知,那么也就离毁灭不远了。

事实果然也是如此,孙秀才与其母的狂妄与认不清自我最终惹得了盛家的厌弃,淑兰那仿若在地狱中苦苦挣扎却永无宁日的悲情婚姻最终让盛家决定放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著里处事清明的盛家大老太太对于这段婚姻是这样的态度,只听她对淑兰的母亲李氏说:“我本也不忍,原想等等看那小畜生如何作为?你也看见了,淑丫头回娘家多日子了,他竟连看都不来看一眼!我算是灰心了,如今他媳妇的长辈俱健在,他就敢如此糟践淑丫头,以后若真谋得了个一官半职,那还了得!罢罢罢,你也把心眼放明白些,别指望他了。”
这许

对于一段早已没了指望的婚姻,没有谁会一直等待,人生有着太多的可能,何必要作茧自缚呢?

然而对于孙秀才和盛家来说,彼此对于这段婚事的看法却完全不一样,在孙秀才眼里:淑兰无才无貌,寡淡无趣,本不该配他,能嫁给他这样一个神童是高攀了。

而在盛家大老太太嘴里原话则是这样的:“姓孙的被人捧了这几年,早忘了天高地厚,他以为别人捧他是瞧在他面上,哼,也不掂量掂量自己,不过是七分钱财三分起哄罢了,如今以我们家还怕了他不成?要私了,我们有人手,要公了,我们有钱财,便是要打官司,难道我们家官场上没人?他若是肯好聚好散的与淑兰和离,便留下一半的嫁妆与他家,否则,哼哼,他们孙家原来是什么样子,便还让他们什么样子!”

看,在孙秀才眼中自己是岳家高攀不起的良婿,而于别人是早已下定了决心要不惜一切代价远离他。

于是在盛家大老太太的连番计谋之下,盛家虽留下了一半嫁妆,却到底让淑兰顺利的和离了,偏那孙秀才却还觉得淑兰离了他后半辈子再难如意,却不知在别人眼里离了他这个无德无义的小人却也算是脱离了苦海。

和离之后,拿了淑兰一半嫁妆的孙秀才顺利地过上了醉生梦死的生活,他肆意挥霍着家财,纳了那个青楼女子回家,日日的花天酒地,好不快活。

他的这番行径让学政大人知道后,被当面冷斥,说他“无德无行”,是“斯文败类”,他受辱而归后,却依旧任性妄为。

随着他的挥霍,孙家的日子也渐渐开始大不如前了,然而面对孙母的规劝,他却一脸傲然,开口闭口就是待我高中之后如何如何。

就连到了此刻,他依旧认不清自己。

小说的最后,那情深义重的青楼女子最终和孙母的侄儿卷了孙家的一干财物双宿双飞了,徒留孙家母子对着一封“感人至深”的长信悔不当初。

然而即使到了此刻,孙秀才也依旧还想着摆谱,表示自己愿意尊降贵地娶回淑兰,殊不知此刻离了他的淑兰早已另寻佳婿,连肚子都老大了。

最终自讨其辱的孙秀才被彪悍实诚的乡下汉子一顿狠打给撵了回去,至此最终成了此地最大的笑柄。

人终归还是要认得清自己,若是连自己都无法真正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那么你的人生也就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