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挖数】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在广东的东北方向有一个镇叫松口镇,镇的江边有一个广场,名字很特别,叫中国移民纪念广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场上的移民纪念碑,是2004年联合国为纪念海外华人,先后在全球7个地方立的,这7个地方包括美国的马达加斯加,巴西的圣保罗等,松口镇是中国唯一的立碑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是松口镇?因为这里自明朝以来商贸繁荣,是广东内河港第二大港口,明清及民国时期,客家人从广东、福建、江西等地向世界各地迁徙过程中,都会从这里南渡越洋。

而松口镇所在的城市,也成为全球客家人最大的聚集地和散播海外的出发地,现有700多万华侨分布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华侨中有一个叫李沐文的,16岁从松口镇下南洋,在南洋生了个儿子叫李云龙,李云龙的儿子叫李进坤,李进坤的儿子叫李光耀,即新加坡国父。

李沐文当年住的祖屋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城市叫梅州,人称“中国华侨之乡”。

在同学邀请下,挖数踏上了走访之路,一为叙旧,二也看看是否宜居。

老城区

广州过去梅州高铁要4个小时,梅州西站很有特色,远看像一座客家的围龙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围龙屋长这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铁站附近有很多楼盘在建,看了一下新房6400起,不过这里属于梅县区,离梅州市中心梅江区还有十几公里。

梅州面积大概2个广州那么大,有梅江梅县2个区,5个县,同时代管一个县级市-兴宁市。

下了高铁我打的过去百花洲,那里曾是梅州最繁华的地方,在梅江二路下车,这里绿化茂盛,行人不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街道右边有一个百花洲影剧院,停业了,变成服装鞋类的特卖场,逛的人寥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门顶上广东省一级电影院的招牌布满灰尘,这里原来还是梅州市政府的礼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剧院对面即是十几年前最繁华的百花洲市场,据说是梅州人逢年过节的必逛之地,如今变成老人乘凉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逛了一下,二楼还有4、5家商铺在营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楼就完全荒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边的楼很有特色,那圆圆的拱顶让我想到哈尔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往北走遇到一块石头,上书世界客都,长寿梅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梅州的百岁老人特别多,2018年统计有439个百岁老人,其中最长寿的115岁,因此梅州又有“中国长寿之乡”的美称。

继续往前走到梅江,这里有一条梅江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了桥拐到凌风东路,这里是梅州有名的老街,老街两边是古旧的骑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店铺卖纺织品为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骑楼的窗户很有民国时期的特色,我痴痴地望着,幻想窗内有一位旗袍美女在对我抛媚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踩着共享单车到处走,这里的店铺千奇百怪,有卖山歌CD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卖烟丝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城隍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当我沉浸在充满旧时情怀的街景中,巷里一家直播公司的招牌呼地把我拉回现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足球之乡

梅州对足球情有独钟,穿过梅江桥一直往前走,这里有个足球文化公园,门口有一尊足球雕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里边都是老人在打牌,发现我在看,老人连忙把牌遮起来,怕我是谁谁的线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绕到公园后边,这里有个体育会,横幅上写着用足球点燃城市梦想。

强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强民体育会正对着一个足球场,绕到足球场正门,这里有一尊雕塑,上书世界球王李惠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惠堂活跃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亚洲足坛,被球迷和香港媒体评为“亚洲球王”,职业生涯共射进1860个球,是世界进球超过千个的五大球星之一,生于香港,父亲是梅州五华县人。

80年代时梅州球员曾占据广东足球半壁江山,有“北有大连、南有梅县”的说法,因此梅州也被称为“足球之乡”。

面向李惠堂雕像往右走,有一条很有生活气息的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街头有一栋荒废了的华侨大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街边的绿化带能看到足球雕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桥梁上也挂着助力足球之乡的横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一头猪能活着离开梅州

梅州人喜欢猪肉,有媒体曾采访梅州一位103岁老人,问她的饮食习惯,她说自己最爱喝三及第汤。

三及第是一道客家名菜,古代科举考试中状元、榜眼、探花为殿试头三名,合称三及第,后人用猪肝、瘦肉、猪肚三种食材比作三及第,三及第汤由此而得名。

梅州市区到处都是三及第的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梅州早餐的标配,腌面加三及第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梅州人发扬光大,把三及第扩充到五及第,又扩充到全猪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猪肉,当地人还喜食狗肉,但市区却很难看到狗肉的招牌,原来当地人称狗肉为熟肉,那些XX熟肉店就是卖狗肉的,人称“挂熟肉卖狗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梅州还有一道名菜叫鱼头煮粉,那天同学开摩托车载我飞奔了20分钟,就为了品尝这碗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吃一口鱼肠,爽脆中带着浓浓的鸡蛋香,原来鱼肠是带着鱼肝一起炸的,再喝一口奶白的鱼汤,接着一口鱼腩肉一口粉,瞬间饱肚,鱼头最后吃,轻吸一口,滑滑的脑髓一下滑进胃里,再吸一口连鱼头肉都进肚,大满足,吃完结账才20元,这是我在梅州最满意的一顿饭。

除了以上,梅州的特色美食还有盐焗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及柚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梅州生活区

梅州城区地图看起来像一根竖起的大拇指,靠近江北的百花洲老城区住的人不多,更多的人住在沿江一带的江景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梅江以外的江景房均价在6000左右,梅江以内的城区江景房1万左右,比如万达广场附近的江景房就卖1万一平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几年前梅州年轻人逛百花洲市场,现在梅州年轻人逛万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梅州的万达很特别,第一次看见万达里边还有好人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商场中心有一条滑梯可以从三楼滑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商场外面的美食街能看到cosplay的萌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傍晚在万达对面的堤上逛,很多大人牵着小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世界客都,长寿梅州的招牌闪耀天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对面有一座很闪的建筑,路人说是梅州歌剧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下河堤,路边有一座城堡外型的私立幼儿园,同学说学费一个月1000多,跟广州的公立幼儿园价格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逛完街,跟同学去酒吧坐,听“梅州罗志祥”在台上唱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学大学毕业就过来梅州了,在电力局工作,如今有房有车,儿女双全,10年前我们嘲笑他去乡下工作,10年后他嘲笑我们在大城市租房,我跟他说现在广州到处在裁员降薪,他问我什么叫裁员?

他年收入是广州5年工作经验程序员的一半,但单位什么都包,收入基本都能存起来,每天准时6点下班,晚上喜欢骑着小摩托在江边闲逛,照他的说法是好寂寞啊。

拿广州一半的收入,享受广州1/13的房价,梅州市中心最好的房子1万,广州市中心最好的房子13万,一个地下一个天上。

读书之乡

同学说梅州有一所百年名校东山中学,是当年叶剑英元帅的母校,每年都能出几个清华北大,于是第二天我就出发去逛。

学校在江北那边,要走过一条东山大桥,经过河堤时,我深深感受到这座城市对教育的重视。

河堤上的休息室叫逢甲书屋,两边对联写着十年种树当封侯,一室读书我。

为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堤上到处是这种学生和老师的雕塑,这座雕塑的招牌上写着师道尊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望向江对面,最高的那栋楼盘叫状元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了桥我来到中学的侧门,古色古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沿着侧门左边走进去,有一条状元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状元桥有一座东山书院,应该是东山中学的前身。

对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的路名很有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往中学正门方向走会经过一个院士广场,广场的左侧有很多梅州籍院士的雕像,雕像左边是剑英图书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是高考第一天,中学正门戒备森严,有好几辆警车还有一辆装甲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点左右,校门口的家长开始聚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点半到,一名考生昂头挺胸走出考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考生陆续走出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位父亲开心地接回小孩,摸摸头,一起走回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位父亲带着儿子来接女儿,儿子穿着一身美国队长,说要为姐姐保驾护航,看到我在拍照父亲一脸阳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对夫妻在烈日下等了10几分钟,还没等到自家小孩,一脸焦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孩出现了,父亲露出笑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母亲怜爱地帮小孩整理衣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路说说笑笑,看来考得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逛完学校,那天下午我就回了广州,这趟旅程我对梅州印象非常深刻,如果你有心回头翻看所有照片,会发现梅州的路面非常非常干净,看不到落叶和水迹,也没有果皮纸屑,而且路况非常好,没有坑坑洼洼。

从城市的规划和各种建筑雕塑看,梅州人很爱很爱这座城市,对身为客家人也非常自豪,这种爱和自豪让外地人的我来了也舍不得走。

梅州美食很好吃,如果让我对广东美食排个序,或许是潮汕第一,梅州第二。

因为梅州的各种好,我那个潮汕同学才甘愿娶一个梅州娘,在梅州生儿育女,买房养车,晚上吃饱在江边哼着小曲,骑着小摩托,迎风飞扬的除了他的头发,还有腰间挂着的肥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