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OA几乎存在与地球上每个生物的血液中,包括99%的人类。"

电影《黑水》结尾打在银幕上的这句话,给了每一个看电影的人沉重一击。

当大部分人都还没有意识到PFOA的危害性,甚至连PFOA是什么都不知道时,它就已经存在所有的生命当中,几乎无一幸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PFOA是什么?

它是一种人工化学合成物质,也叫C-8,后来杜邦公司用它们研发了特氟龙(Teflon)。

特氟龙的稳定性极高,不仅防水防油,还耐热耐冷,能在240℃-260℃之间的温度里连续使用。

它300℃才能分解,400℃才能水解,抗酸抗碱抗各种溶剂。

特氟龙的这种特性,让杜邦公司看到了无限的商机。

所以1941年,美国杜邦公司就取得了特氟龙的专利,广泛用在织物、雨衣、餐盘、油漆、甚至是婴儿用品等等的物品中,其中最著名的产品就是不粘锅。

不粘锅,这个如今已覆盖全球,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用的锅具,曾被称为20世纪厨具用品中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粘锅的诞生,带来了一场彻底的厨房革命

但,也正是因为特氟龙的极高稳定性,使得它特别不易被分解,含有PFOA的特氟龙就会慢慢进入人体并逐渐累积,对人体造成的隐性伤害就会永久停留在人的体内,并最终以肺癌、胰腺癌、畸形婴儿等形式出现。

电影《黑水》,就是一部把镜头对准工业巨头杜邦公司污染诉讼案的电影。

它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它讲述了一个名叫罗伯特·比洛特的律师,多年单枪匹马、锲而不舍地对化工巨头杜邦集团提起诉讼的艰难故事。

论题材,是现实主义,根据杜邦不粘锅事件改编,题材硬核、影响深远,极具社会意义,是典型的奥斯卡钟爱的风格。

论主创团队,出品公司是Participant(参与者传媒),此前现实主义题材佳作《聚焦》、《华盛顿邮报》、《绿皮书》等影视作品均出自此公司;

导演是执导过提名了奥斯卡和金棕榈的《卡罗尔》的托德·海因斯;主演分别是"绿巨人"马克·鲁弗洛、安妮·海瑟薇,和因主演《肖申克的救赎》闻名全世界的蒂姆·罗宾斯。

剧本、服化道、制作均是业内顶尖配置,实在找不到有什么短板。

按道理来讲,这一部妥妥的具备冲奥资格的作品,但在去年的奥斯卡上,《黑水》连个提名都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影《黑水》也因此,被称为奥斯卡最大的遗珠。

《黑水》是如何成为"遗珠"的:是我们自己保护自己,没有别人。

电影中有一幕让人印象深刻。

当时,平民律师罗伯特·比洛特因为发现了PFOA的秘密找上杜邦公司的法务代表时,对方恼羞成怒,在公开场合指着罗伯特·比洛特的鼻子说:"Sue me!(告我好了)"

嚣张且跋扈。

这正是大公司有恃无恐的底气,也是这起案件中,罗伯特所代表的权益被侵害的平民维护自己权益最难的地方。

当然,电影中杜邦集团的影响力也辐射到了现实的世界里,这也是《黑水》无缘奥斯卡的最大原因。

杜邦是谁?

它是一家创办于1802年的百亿级别的百年公司,涉猎食物与营养、保健、服装、家居及建筑、电子和交通等生活领域,在全球70个国家经营业务。

它2018年营收是279.4亿美元,员工总人数达到52000人,在世界五百强中排名是第171位。

它不仅是众多地方政府的主要税收来源,也在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所以,在电影中,即使杜邦公司的工厂,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也没能遭到任何的处罚。

即使是有人投诉,也是石沉大海。

可以说杜邦公司只手遮天。

因此,从罗伯特关注到这个案子起,就注定了这是一个充满坎坷曲折的过程。

罗伯特最先接触到这个事情,是因为一个农民主动找上门。

这个农民找到罗伯特寻求律师帮助是因为他的农场被杜邦公司排放的污染物污染,农场里的牛接连发病并死去,损失惨重。

而且在他相继找到政府、环保局和当地的律师求助后,都没有任何的结果,他所提请的所有诉讼,都不了了之。

所以他清楚,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找到罗伯特,他告诉罗伯特,希望他能帮自己起诉杜邦公司。

原本以为这是一起结果显而易见的案子。

但罗伯特很快就发现,问题的复杂程度和困难程度,远超他的想象。

这个断案的过程,并不仅仅是证明杜邦公司侵害人身健康权益的问题,更是一个手无寸铁之人,不断突破阶层封锁、寻求公正的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强大的杜邦,罗伯特至少有3方面的天然劣势。

一是杜邦的垄断所带了的标准模糊。

PFOA是否有害人体健康,含量多少才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这些环保部门都不知道,只有杜邦内部检测系统才有足够且精准的数据。但杜邦,并不会主动公开这些数据。

二是强大的杜邦所带来的利益链条,既有钱财上的利益,也有荣耀般的利益。

但无论是哪方面的,杜邦所带给当地政府的利益,都让政府不会主动对杜邦作出实质性的处罚,甚至还会帮助杜邦阻挠罗伯特的调查。

三是无所不在的杜邦所带来的社会效益。

杜邦广泛应用于生活各个领域的产品,给无数人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而且实力强劲的杜邦每到一处,都会在当地创造数量巨大的工作岗位。这就使得杜邦能够得到来自社会的广泛支持,在没有证实PFOA有害之前。

所以,罗伯特状告杜邦、扳倒黑心巨头、揭露行业内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撕开整个政府和社会遮羞布的过程。

这也是《黑水》即使有再多的冲奥资格,最终也会颗粒无收的最重要的原因。

而导演似乎也预料这个结局,在电影中也丝毫没有任何的收敛。

原本相信法律相信正义的律师罗伯特意识到自己的幼稚和天真时,他愤懑地控诉着这个不着调的社会:

整个体制都被操控了,他们想让我们以为体制能保护我们,但其实这只是一个谎言,只有我们自己保护自己,不是那些公司,也不是那些科学家,更不是政府,是我们自己。

即使是奥斯卡,也无法为这样的电影背书。

没有高潮就不算是好电影?真正的超级英雄并不是绿巨人,而是在我们身边的罗伯特律师

整部电影最大的特色就是反高潮的处理。

这部长达2个小时的电影,几乎很难看到什么剧情的转折、跌宕起伏,只有不断出现的时间,从1975、到2000、再到2005,在一遍又一遍提醒着观众,这是一场长时间的战斗。

在无声的战场上,对方是强大无比的杜邦,甚至是整个体制,而士兵,却只有一个罗伯特。

但电影冗长吗?一点也不。

导演没有机会去展示他的电影技巧制造电影的高潮吗?电影中,导演有无数个场景、无数个机会,去制造所谓的剧情高潮,来满足观众对于跌宕剧情的需求。

比如在杜邦集团的地下停车场。

在杜邦集团给CEO录像做口供之后,诺大的停车场里,只有罗伯特一个人。此时胆小怯懦的他,害怕被灭口,启动车子的时候手都在发抖。

这场戏一度可以任由导演发挥,将罗伯特的害怕进行放大,制造出电影的一个剧情高潮。

比如当罗伯特全身心投入到案件当中却忽视了妻子、忽视了家人时,甚至在当罗伯特发现不粘锅的巨大秘密在家里翻箱倒柜使得怀孕的妻子受到惊吓时。

导演也完全可以将这个矛盾点无限放大,来凸显罗伯特面临的困难,也可以制造一个让人动容的高潮。

但导演都选择了放弃。

面对罗伯特撼大树般的决绝和无畏,导演选择了克制、选择了稳重,他选择将这个过程,一五一十地展示出来。

那一遍又一遍出现的时间提示,不停地敲在每个观众眼里、打在罗伯特心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过程,是储藏室里,一个人用几个月的时间,翻阅11万页的文件。

这个过程,是费尽心思搜集到了6万9千个血液样本,组建了样本库,却为了这个结果,等待了7年。

这个过程,是在漫长的等待中,屡次减薪,最终孩子上学的学费都出现了问题。导致自己压力剧增从而中风、倒地不起。

这个过程,是日复一日地承受所有人的不解:居民、同事、朋友、甚至妻子,在漫长的时间里,似乎只有自己在孤军奋战。

这个过程,是从1998年到2015年,虽然案件的最终结果是取得了3535起案件的全部胜诉,但杜邦公司仅仅付出了6.707亿美金的赔偿,而仅仅是1999年一年,杜邦公司就通过这个技术获取的利润就超过了十亿美元。

这个过程的漫长,以至于法官在审判这些案件时,发现罗伯特依然还在时,惊讶地问了一句:"still here?"

而罗伯特,也只是站起来,十分平静地回了一句:"still here!"

导演没有滥用情绪,也没有刻意去宣扬所谓的个人英雄主义。

马克叔所饰演的罗伯特,也没有什么无所畏惧的豪情、没有所谓的超级英雄的超级能力,他饰演的罗伯特律师,甚至全程都是有些木讷的,他总是佝偻着背、说话时语句迟缓。

就像每一个人身边的普通人一样。

可就是说这样一个普通人,面对杜邦这样的庞然大物,他站了出来。

他是为了什么?

所有人都不解,甚至就连他帮助的那个农民也不理解,"你想要奖品吗,还是一枚奖章,就因为你这辈子中曾有一次站在了弱者这边?"

"他愿意为了一个需要他帮助的陌生人,冒着所有的风险,我跟你也许都不懂那是什么,但那不是失败。"

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真正的超级英雄才会有的模样。

没有什么让人热血沸腾的理由,也没想过要拯救整个人类,也不是面对死亡也坦然面对。

在现实的世界里,那个人们期待的超级英雄,在大部分的时间里,甚至是普通人眼里的失败者。

被人忽视的视听语言

巨大的社会警醒意义,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价值,也是这部电影最大的闪光点。

但这并不意味着,《黑水》这部电影,纯粹依靠这个真实动人的故事取胜。在漫长的2个小时里,导演还展现出其对整部电影卓越的控制能力。

  • 真实是它的基调

大家都知道,电影《黑水》改编自真实事件,它源于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里奇(Nathaniel Rich)2016年在《纽约时代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The Lawyer Who Became DuPont's Worst Nightmare(《成为杜邦集团噩梦的律师》)。

为了增加电影故事的真实度,导演还请来了许多在现实生活中因杜邦公司污染物而遭遇不公的人。

最被人所熟知的,是电影中这个生来就面部畸形的人。

这种面容并不是特效做出来的,而是他就是被PFOA毒害的,他的母亲,就是生产线上怀孕的女工。

  • 让人无法忽视的细节

电影中,当罗伯特发现PFOA应用广泛到甚至婴儿用品也存在的时候,镜头多次给到了罗伯特孩子喝奶的奶瓶的特写。

这一方面,是暗示罗伯特内心的担忧,这种担忧也是罗伯特坚持要调查清楚杜邦污染真相的最主要的动力。

另一方面,是在不断的提醒观众,PFOA所带来的永久危害,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之中。

罗伯特当初去跟奶奶求证,是否真的认识那个农场主的时候,他的奶奶带着他回忆起了罗伯特小时候,还特意强调了罗伯特的性格:

"我记得你每次都会在那坐好几个小时,非要把牛奶挤的一滴不剩,你就是那样的性格。"

这种坚持,也正是他能够漫长的杜邦案件中能够熬下来的不可或缺的品质。

当然,他的坚持,也不仅仅靠的是与生俱来的品质,靠的更是一遍又一遍对自己的提示。

在电影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罗伯特的办公室的墙上,十分显眼的挂了一个不粘锅。

罗伯特从帕克斯堡返回辛辛那提时,电影播放的背景音乐是《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乡村小路带我回家)。

这首歌十分的应景,一是罗伯特刚从奶奶家回来,二是这也暗示了罗伯特接受这个案件的最初原因,是因为他的奶奶。

当然,更长远一点,也可以将乡村小路引申为碧水蓝天,带我回家也可以引申为回归初心,可以看做是罗伯特坚持到底的最本质原因:还所有人一片碧水蓝天。

  • 贴合剧情的色彩运用

可以看到,《黑水》中大部分的镜头里,色调都是冷色系的。

在电影的刚开始,色调使用冷色系,是为了配合威尔伯·坦南特的诉求,渲染杜邦公司排放的含有PFOA的排放物造成的污染十分严重。

同时,这种冷色调的使用,也让看电影的观众在一开始就预料到这个案件不会太简单。

而为数不多的暖色调,大多只出现在两个场景当中:一是罗伯特在塔夫脱律师事务所,二是罗伯特的家中。

这是因为,罗伯特的朋友、律所的合伙人TOM和罗伯特的妻子,是罗伯特坚持多年、被误解多年的过程中,两个仅有的温暖源。

因为杜邦公司的强势,在律所投票决定要不要继续接这个案子的时候,是合伙人汤姆坚定地站在了罗伯特身边,他用坚定的话语告诉所有的合伙人,杜邦公司的案子,必须坚持到底,而他也是罗伯特在公司中最坚定的支持者。

这是罗伯特可以长时间投入在这个案件当中的外部原因。

正如罗伯特妻子所说的那样:

"(对于罗伯特来说)塔夫脱不只是一份工作,对他来说就是家。"

当然,在罗伯特从堆积如山的材料中第一次发现PFOA,发现了案件的转机的时候;在罗伯特苦等了7年,终于等来了科学小组的调查结果的时候。

电影的画面也是十分罕见地使用了暖色调。

但又分别在杜邦首席法务在化学晚宴上公然辱骂罗伯特、在杜邦反悔否认调查结果的时候,电影回归了更加清冷的冷色调。

电影中色彩的使用,成功实现了色彩服务于剧情、服务于电影主题的目的,搭配上导演平铺直叙的镜头,更让观众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有网友看完电影后,曾问道:

如果你的日用品还有致癌物,你会怎么办?

如果你的生活环境被大公司的排放物所污染,你会挺身而出吗?

如果对方是市值几百亿的公司,你还会选择坚定地对抗吗?

如果一个官司会持续十几年,你还会坚持吗?

你的答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