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它,高考面前,留一分希望吧。

可是这几天眼看着苟晶事件的「反转」,看着她的微博下骂声一片,我觉着是不是少了分理智,也少了分关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官方发布苟晶案的处理通报后,因苟晶的举报和官方通报有出入,对苟晶的谴责和谩骂如当下肆虐各地的洪水蔓延网络。

他们愤怒的理由很简单,被骗了!

怎么被骗的呢,根据通报,主要有两点:

第一,苟晶不是学霸,而是学渣。

两次高考成绩都不咋地,勉强只够个中专线,与之前冲刺清北的实力人设相差太大。

第二,苟晶不是被人顶替的,而是主动放弃的。

她的第一次高考没有填报志愿,所以让班主任捡了个漏,事实上并没有给她带来损失。

于是,他们就大呼反转了,反转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真的反转了吗?

从始至终,苟晶诉求都是:不要道歉,不要赔偿,只要真相。

现在真相来了,班主任邱印林确实通过造假的方式,用自己的女儿顶替了苟晶成功入学,并成为一名学校老师,相关15人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处分和强制措施。

通报表述的很清楚,冒名顶替是事实,也是核心事实。

在老师的一手操纵下,第一年假苟晶用了真档案,第二年真苟晶却用了假档案,难道苟晶不是连续两年的受害者?

这反转什么了?

这又和两次高考考了多少分,是学霸还是学渣有什么关系?

难道学渣就活该被顶替,就不配报案?

难道第二次也没考好,第一次就应该被顶替?

这和强奸别人,还说人家姑娘衣服穿得少有什么区别?

何况真相出来后,苟晶第一时间作出回应,对真相表示认同,对调查组也表示了感谢。

至于苟晶在举报中的夸张成分,我觉得有污点不错,但这并不是此案的重点,更不是谴责和侮辱的理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法律是保护受害者的,即使这个受害者并不完美,甚至恶行累累。

现在调查结果出来了,不是去谴责冒名顶替者的践踏公平,反而去指责被害者的成绩也不过如此。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说苟晶的学霸人设。

这也是她被各种吊打的主要原因。

但她的学霸错觉得自己故意编出来的吗?又是谁给了她这样的幻觉?

在全区排名第二的高中,又是尖子班的尖子生,并且在模拟考中考到全区前列,高考分数打败80%,这难道算不上学霸?

如果真是学渣,如何值得班主任冒如此大的风险偷梁换柱,铤而走险,假冒自己的名字为女儿铺垫人生?难道真的觉得苟姓确实比邱姓好?

之后又是写道歉信又是威胁的,凭什么没有理由怀疑自己看到的并不是真实的成绩,而不是被操纵了呢?

再者说,两届同学中,仅有1人上了大专,其它全部读了大学,但排名一直靠前的苟晶,却连个大专都没考上,别说苟晶想不到,换作是你又能想到吗?

难道当年苟晶进的尖子班,模考的全区第4,也是班主任特殊“关照”的?

能进尖子班,应该不是偶然吧。

所以,苟晶的幻觉并不是没有道理。

别说是她,很多人都因此得了妄想迫害症,觉得自己当初肯定被人顶替了,然后各种假想,各种阴谋,各种忿忿然。

就连我自已,都觉得自己是个被耽误的某常委。

加上陈春秀事件的影响,以及242人被冒名顶替的事实,更加深了她的错觉,并鼓起勇气站出来揭露丑恶,正如她所说:

我就是想扒出这背后的利益链,让年轻人不要走我的老路!

事实也证明,这背后的利益链一牵就是15人,而且还涉及学校、公安、政府等多个部门和官员,是继陈春秀、王丽丽之后,撕开的又一个教育腐败的血口。

怎么非但无功,反而有罪了呢?

怎么反而有人同情起那些一丘之貉,骂起向丑恶势力发起挑战的弱势一方呢?

在他们眼里,不是学霸的受害者不是好受害者?

竟然还有人说出“别人捡了你不要的破鞋,你硬要说人家偷了你一个亿”,这该有多无耻?

正如鲁迅当年笔下的阿Q所说:

“凭什么和尚摸得,我摸不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看被查处的这15人,典型的家族势力啊,有当镇长的,有在派出所当民警的。

而苟晶呢,只是贫苦家庭的一个女娃子而已。

所以,当他们窃取苟晶档案时,连声招呼都不打!

在他们的思维意识里,像苟晶这样的家庭,是翻不起浪花的。

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我又重新翻出这个问题来写?

因为我不想在高考这场所谓中国人生命里最重要的考试面前,让孩子们认为「努力是可以被偷走的」。

特别是,这样的事情还发生在学校。

最近我在想一个问题。

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明白,人生的结果取决于自身的努力?

是在学校里。

孩子们很容易就能发现,如果每天晚上看动画打游戏不做作业,考试成绩必然很是难看;

而如果每天坚持好好写作业,认真复习,那么卷子上红色分数的提高同样立竿见影。

所有孩子都发现了这个规律,他们意识到了世界的运行规则:努力决定结果。

在孩子们长大的过程中,会不断修正对这个预期细节上的理解。

比如我们发现了天赋高低导致的巨大的效率差距,你的十分努力,可能只有他人三分的效果;

工作以后又发现了家境的差距,努力让我们同时前进了十步,可是每个人的起点就不相同,等等。

但无论有多少其他因素,努力总是有结果的,区别只在于收获的多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苟晶的事情很可能会让孩子开始质疑这个规则的正确性。

努力的结果似乎是随机的,不仅和努力并不必然相关,和任何单一因素都不必然相关。

嘿,我们成人的世界里,这样的事情还少么?

打个比方。

比如一个年轻人从小努力读书,考上大学,一路勤勤恳恳。

毕业后她到所在行业省内最大的企业应聘,但没有通过面试。

原因是面试时某个面试官出去接了个电话,回来的时候应聘者的演讲已经结束了。

这位领导并没有见过这个应聘者,但在她的评分栏里打了个65分。

有可能他就是不想空着一格,也有可能,是受到了其他什么人的嘱托。

65分拉低了太多平均分,最终这位同学的面试失败。其中的真实原因,当事人无从得知。

再比如一个女孩子应聘,被询问婚育状况。

女生早有准备,说自己是不婚族。

企业的性别歧视是担心女性婚育影响工作导致的,那么不婚的女性显然完全没有这个问题,这也是女生坦然回答的原因。

然而,面试失败。

因为面试官是个中年女性,她认为人是必须结婚的,不结婚的员工“没有责任感”,不会对工作上心。

失败的真实原因,当事人无从得知。

以上两位女生,都可能会责怪自己不够努力。

就像我们应聘失败或者面对任何失败的时候,都会责怪自己。

如果要把成年人的世界里我们所见过的,某一个「随机事件」就改变了某一个人一生命运的故事写出来,我想咱们说个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如今「丧文化」越来越流行?

和越来越多人发现结果无法归因也不无关系。

但是,有一个地方一直是一片净土,在这里结果是可以归因的。

那就是教会我们努力会有收获的学校。

高考,也被认为是绝对公平的存在——直到最近,各种顶替学籍的案件纷纷曝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苟晶被顶替学籍的事,发生在23年前。

最终苟晶确认自己被人顶替,是由于始作俑者邱老师迟到多年的一封道歉信。

在此之前的时间里,她自己落榜的真实原因一无所知。

这并不是个例,也不仅是寥寥数人的遭遇。

录取苟晶的中专中,班上同学除了五人之外,其余竟然全部来自山东济宁和潍坊。

“山东那么大,为什么都是济宁的?”

这些同学中,没有人收到过老师自承其过的道歉信,他们没有机会知道自己高考失利的原因。

被偷走人生的人,真的只有那一个班吗?真的只发生在那一年吗?

原来学校也是社会的一部分。

真让人难过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闻里讲述着整个人生被偷走的惨痛, 我也见过因为各种莫名的原因被偷走了工作的同学。

苟晶只是被报道出来为人所知的个案,而我也只是某一个普普通通的上班族,只能看见很小很小的一部分真相。

那么,在考场,在面试,在招标会,在所有我们以为日复一日的努力就能换取结果的地方,又有多少结果是被偷走的呢?在这些失败里,又有多少是我们永远不可能知道原因的呢?

我们会为了这些失败自责,或者自责自己没有所谓的用努力和人拼天赋,或者自怨自艾自己不是这块料子。

高考失利的同学,或多或少都会责怪自己不够努力。

被莫名其妙挤掉的应聘者,会怀疑是不是自己专业能力比不上别人,或者面试时候哪里哪里发挥不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不是在让大家不要努力,或者说努力没有用处,不是这样。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概率问题。

不努力,你达成目标的概率是0;

而努力了,多少会有一点希望,一点念想。

无论有没有结果,人要指望这点念想活着。

我想表达的是,我们对努力会有结果的可能性的期望,太高了。

我们以为这是一个简单的因果,努力是因,成功是果。

但显而易见,人生里多得是环环相扣的随机事件,而其中的大多数我们永远无法得知。

期望越高,失望就越彻骨。

那么多鸡汤文都在打鸡血,说些“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不足以和人拼天赋”之类的话,仿佛决定结果只有这两个原因。

曾经也忍不住写了东西说明天赋的不可逾越,但如今觉得有点乏了。

连整个人生都能偷走的世界,一点天赋又能如何呢?

我也不知道,被蒙在鼓里的努力,和知道真相后的无力,哪一种更让人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