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什么是幸福?

“叮,你有新的订单了”。

王兴刚,来深圳13年了,是一名专车司机。

2016年,王师傅的爱人因病去世了。他和正在读中学的女儿,蜗居在深圳的出租房中。

今年的疫情,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冲击到了这个家庭。

二月份开始,王师傅从早上上线就没有乘客。绝大多数时候,中午就会提前收工。

姑娘说,疫情这段时间,她还是很开心的。

平常老爸一天都呆在车里,坐久了难免腰酸背痛;

疫情这段时间,老爸既可以在家里陪我上网课,又可以赚钱;

早上还可以给我做早餐,中午自己也有时间吃饭、午休……

王师傅听完女儿的话,露出酸涩的笑容。

在避开女儿的时间里,他说:这段时间,每天早上惦记着的都是房租、车贷和生活费。

以前跑了一天,听到“叮,你有新的订单”,心里就害怕;

现在不管多晚,只要听到“叮的一声”,心里就高兴。

王兴刚,一直想给女儿买张写字台。

前段时间,在出车的时候,他在路边给姑娘捡了一张写字台。因为担心是别人搬家而临时放在路边,他就守着那张被人丢弃的写字台,等了半天。

直至确定是别人丢弃在路边,他才把那张写字台拉回家。刚到楼下,就开心的呼喊女儿下来搬东西。

王兴刚常说一句话是,“先干起来”。

复工复产之初,乘客心里害怕。王兴刚就在专车里,做了一整面密封非常好的隔离帘。

用煤气把PVC管烤出特殊的弧度,再订上两层的塑料膜,捆扎的严严实实。

王兴刚说,隔离帘也有卖的,但密封的不严。

自己做的隔离帘,密封的更严,乘客更安心。

王兴刚的专车里,常备着免洗消毒液、消毒湿巾。每天都要把专车的里里外外,消毒两遍。早上一遍,下午一遍。

提到未来,王兴刚说:

普通人的生活,本来就不容易,要坚持,要自救;

现在的订单量已经有起色了,在向着春天在走。

历时四个月,王兴刚带着女儿,走过了自己的职业大考。

2

挺过去了,就知道,没什么大不了。

李凯,陕西武功人,在西安经营一家饺子馆。

疫情期间,房租加上工资,每个月要亏损个3-4万。

老李的饺子馆,有七八个员工,都是老员工。

“有的跟了12年,有的跟了9年,好赖也要给人基本工资”

三个月前,老李把饺子馆的1楼,隔出了20平方,开了家菜鸟驿站。

老李说,饺子馆的生意有规律。

中餐晚餐忙,上午下午空。中午晚上,下饺子;早上下午,上快递。

店小二兼职快递员,送盒饭也能顺便送快递。有人取个快递,也能顺便吃盘饺子。店铺里,现成的10多个冷柜,还能放生鲜和蛋糕。

三个月过去,老李的饺子店客流量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六成。快递店,也开始有了流水和盈利。跟了八九年的老员工,也不必再担心失业的问题。

前段时间,老李在小店的门口贴了一张告示:

出门在外,都不容易;

如果你遇到了困难,肚子饿了,这里可以免费请你吃水饺;

挺过去了,就知道没有什么大不了。

骚客文人说,一家小店,是生机,也是生活;一间驿站,是就业,也是人间烟火。

老李说,就是想给大家找个活路。

历时三个月,老李带着8个员工,完成了属于自己的自救大考。

3

华南海鲜市场,不是只卖野生动物。

张老二,武汉人,是华南海鲜市场的商户。

老张从2002年就在华南市场做生意,家里有六七口人要吃饭。

老张说,现在很多人一提到华南就很敏感、很害怕,我理解他们。

我身边有3个市场里的朋友,就因为这个事情,去世了。

老张刻意的回避了“新冠肺炎”,只是说“这个事情”。

这个事情,是华南商户心里的一块疤。

这个疤,颠覆了很多人的人生,甚至是家庭。

老张说,其实华南市场里,最多的商户是卖海鲜、鱼类、贝类和调料。

合法经营,有营业执照。

他们不卖野生动物,也不吃野生动物。

他们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迫裹挟进了一场巨大的漩涡中。

他们一家在华南市场就只做海鲜,做了十几年海鲜,从未离开过。直至今年1月份,市场封了之后,就再也没回去过。

现在老张一家在外面临时摆起地摊,卖小龙虾,还是老本行。

老张说,搞海鲜十几年,别的东西都不懂,搞小龙虾还稍微内行一些。

今年的小龙虾生意,不太好。

去年一斤40块,今年只能卖到25块;

去年一天可以卖到一两千斤,现在只能卖到几百斤;

去年请了3个工人,今年没办法,只能辞退工人,自己骑电瓶车送货。

那天下着雨,老张蹲坐在地摊旁的马扎上,神情委顿。

但提到未来的日子,老张的眼里闪着光。

今年的规划,就是把老客户维持住;用薄利多销和服务,来维护老客户。

以前都是等客上门,现在不仅送货上门,还帮老客户把活虾养到池子里。

老张说,只要人还在,店还在,就还有机会。

历时三个月,曾身处风暴中心的老张,带着一家人——

奔赴向,可能是这家人一生中,最艰难的考场。

4

世界一直向前,我们不能停,也不能去后面。

汪鹏,浙江人,在义乌经营一家针织用品公司。

浙江义乌,是前店后厂模式最成功的的一个样板。近8万个义乌小商户的背后,是超过200万家的小微企业。

汪鹏的针织用品公司,就是其中一家。

汪鹏在义乌小商品城,有一个40㎡的铺位。小小铺位的身后,是距离小商品城15km的生产车间。

平常的日子里,有五六十个工人,在工位上下料、裁剪、缝纫、质检、装箱。

今年五月份,一半的工位都是空着的。

前两年,汪鹏先后投资近3000万,才搞起来这样规模的厂房,每个月要还近40万的贷款。

四月份之前,是国内疫情,不能满负荷开工;五月份之后,是全球疫情,没有海外订单。

汪鹏说,虽然只能坚持到今年年底,但还是要坚持一下。

挺一挺,等全球逐步复工了,以后的成长速度会快很多;

义乌做这个的有800多家,如果倒了100家,那他们原来的客户就要去找新的产品;

管理层和熟练工人,也要重新出来找工作……

市场和资源,被重新释放,重置和新生。

正因为如此,即便是如此困难,汪鹏也没有停止招工。

汪鹏说,这段时间招工很容易,招来的也都是家里遇到困难的人。

踏实,想赚钱,想找个活路。

新招的装箱搬运老顾,是开小吃店的。疫情来了之后,没有到店,外卖单也越来越少,就关了小吃店,出来谋个出路,汪鹏收留了他。

老顾说,没有事做,人会变得很懒,不想去做事,待着待着,人就废了。

还是要出来,让自己有点事做。

汪鹏在没有订单的这段时间,也在给自己找点事做。

重新优化管理流程,从规章制度到岗位职责,再到每一个岗位的操作流程。

以前是老人带新人,但传帮带的效率很低。以后要靠建立管理制度,提高效率。

汪鹏说,这段时间特别喜欢两个客户的一句话——

世界一直向前,我们不能停,也不能去后面。

两个老哥,一个是叙利亚人,一个是黎巴嫩人。

他们的世界里,去年在打仗,今年刚和平;随之,病毒也来了;病毒还没走,又出现了汇率的问题。

对于他们而言,生存已经很不容易,想把生意做好更不容易,更要拼尽全力。

历时六个月,汪鹏,带着五十名困难工人——

一边等待希望的黎明,一边走向生存的大考。

5

今天,1071万名学子参加高考。

2020年,仿佛是所有人的高考。

今天对于每一个普通人来说,像贴面的利刃一样冰冷、锋利且真实。

专车司机、饺子店老板、市场商户和小企业主,所有人都被裹挟进了普世的漩涡中,没有人独善其身。

有人在漩涡中,高唱时代的挽歌。

然而更多的是,像王兴刚、李凯、张老二、汪鹏这样的人。

在漩涡中,他们拼力掌控方向,他们奋力挣脱涡流,不让小船沉入深渊。

因为小船上坐着的,有他们的亲人,有他们的兄弟,更有他们的责任感。

对于高考学子来说,今天是人生的阶梯。

对于普通人来说,每一天都是生存的考验。

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一碗鸡汤献给大家。

作为一个反派人物,对于生活的重锤和暴打,我向来不喜欢妥协。

哪怕是最被动的时间里,也妄图颤颤巍巍的站起来,反向操作,干他一炮。

我讨厌一切动不动就唱挽歌的人。

世界都成这逼样了,那么多的事情都没做,哪有时间去唱挽歌!

搞起来!

先搞起来,就赢了一半以上的人!

参考资料:

梨视频,华南海鲜市场商户摆地摊自救

星视频,山西饺子馆开菜鸟驿站自救

深圳第一现场,“叮!你有新订单 了”是多么幸福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