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的年代我们坚持免费听

国内权威专家讲解超前理论

帮助你打开崭新的视界

一切尽在《新视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的《新视界》会讲些什么内容呢

一起来看看吧!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牵动着全国神经和全球视线。各行各业为抗击疫情付出了巨大的贡献。现代保险业作为近千年来风险管理的专家、健康体系的守卫和现代金融的支柱,在这场与疫情的抗争中,无疑发挥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我们看到保险机制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为患者和家属提供了重要的医疗费用赔付和经济支持,看到了诸多保险公司给予疫区大量的捐赠和支持、对急需帮助的投保人给予特殊时期的特事特办。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复旦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许闲从新冠肺炎疫情的基本判断、基于非典的复盘分析新冠肺炎对保险业的影响、基于非典的复盘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保险业的短期影响、新冠肺炎疫情对保险业的长期影响四个维度深度剖析后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保险业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的基本判断

基于2019年宏观数据来预测中国2、3月份经济的损失,不同的行业受到的冲击是不一样的。日用品,像口罩、粮油食品,这些生活的必需品没有受到很大的冲击,但2、3月份实物网上的零售额,损失大概是2094.7亿元。除此之外,还包括餐饮业,电影的票房,专业的演出,各种大型的赛事活动的取消或者是延缓,以及旅游业等等。在线教育,内容视频、卫生医疗板块,有一些正面的影响,但整体上,2、3月份整个社会的经济损失大概是13800亿元,这是基于2019年宏观数据的推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疫情与保险行业密切相关,经过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全民等于是接受了一次非常深度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背后就是整个卫生医疗板块下一步的发展,医疗卫生板块跟支付体系是密切相连的。支付体系里面最重要的环节就是保险机制的建立,没有保险就没有办法建立一个全覆盖的支付体系。

新冠肺炎疫情对保险业的短期影响

第一,短期业务收入端的影响。后疫情时代对于健康险积极的作用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保费收入肯定是会增加的,大家经历了这个事件,更愿意买保险保护自己身体的健康;另一方面,保险行业的发展取决于两个,一个是保险收入,一个是赔付端怎么样控制。整个疫情对于个人健康风险防护的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每个人对于自己的健康管理的意识、健康管理的能力都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这个提升的背后意味着个人健康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可能得到赔付的概率就会下降,下降的背后就是我们赔付成本的下降。通过疫情期间赔付成本的下降,能够带动中国健康保险行业费率上给消费者进一步的折让,推动更多的人群来购买商业健康保险,进一步的扩大商业健康保险人群的覆盖率。

第二,短期业务赔付端的影响。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健康保险。这次中国采用了跟其他国家完全不一样的救助形式,采用的是国家财政兜底,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能够覆盖的基本覆盖,覆盖不了的由各个地方的财政解决,如果是异地进行救治的话,由中央和地方的政府进行统筹解决问题。整体上对于商业保险公司来说,赔付端的压力是不大的。这里会有几类,一类是对于医疗保险,医疗保险里面有一些人群出现了可疑的症状,但实际上检验出来并不是新冠肺炎的,这部分社保是不解决的,由商业保险公司来赔付的,但这个赔付的额度是不高的;另一类在疾病保险里面,很多保险公司都进行了原来险种的责任扩容,对中症、重症、轻症有不同的赔付,整个中国有8万多人确诊,有3000多人死亡,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这个赔付端的压力并不是很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身保险在赔付端有一些压力。中国寿险的覆盖率相对比较低,在疫情期间,银保监发文要求规范保险行业的行为,因为早期很多保险行业都进行事件营销,包括拿很多热点的事件做获客的手段,会制造一些恐慌来获取消费者的信息。但在这个阶段,即便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出现的人寿保险的赔付,赔付的额度还是不高的。对于财产保险,赔付端并没有太大的冲击,因为整个风险跟财产保险并不是非常相关的,它对收入也影响,但对于赔付并没有太多直接的影响。

第三,短期业务投资端的影响。对于保险公司投资来说,一个是债券,一个是股票。对于债券来说,在整个利率下行的背景下,保险公司短期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压力。因为配置型的债券占到了目前大型保险公司五到六成的仓位,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保险公司下一步的债券投资的压力是比较高的。另外,也是在利率下行的背景下,可以看到会对存量的可供出售的债券投资造成价值的高估,从而会造成其它综合收益对应的浮盈,但这个更多的体现在财务数据上。另外,结合全球疫情发展的不明朗以及很多人对未来全球经济的看空,下一步对整个行业来说,有一些债券可能会面临信用风险的增加,这个是对于短期的负面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对保险业的长期影响

第一,商业逻辑。对于保险行业来说,最大的直接冲击就是保险行业的开门红,受到了非常惨重的影响,目前只有两三家开门红开得还可以,这个可能都是去年存量数据的体现。国外的保险行业,是没有“开门红”的概念,对于中国特定的“开门红”,也是所有的保险公司非常依赖的,其实它是一个特有的中国文化,或者是特有的中国保险文化。这个特有的中国保险文化,有可能经过这次疫情的冲击,未来一定会有一些保险公司并不是把它当做非常重要的节日或者是一个重要的项目,这是一个长期的影响。

第二,产品创新。细分人群的专属保险。本次疫情看到了针对防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媒体、快递员、内外勤员工等的专属保险。未来,针对不同群体的专属保险还将进一步深化,比如今年年初,银保监会出台《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提出了积极发展多样化商业养老年金保险、个人账户式商业养老保险,以及发展有助于实现养老金融产品年金化领取的保险产品等政策举措,并明确了力争到2025年为参保人积累6万亿元养老保险责任准备金的发展目标。未来针对细分人群老年人的保险产品也会进一步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发展模式。未来整个保险行业还会有一个很大的利好发展,中国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用实践证明了保险业在我们国家社会治理里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经过这次疫情以后,中国社会治理,国家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但国家的财政没有办法解决太多国家想解决的问题,这就意味着下一步怎么样运用商业保险机制来帮助减轻国家财政的压力,怎么样借助商业保险公司的力量,来管理整个国家的社会服务能力是亟需思考的议题。未来商保和社保的结合,未来国家更多的利用保险机制,会对整个行业有一个很大的贡献。

第四,保险科技。新冠肺炎疫情推动了保险业的数字化转型。疫情对保险公司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和挑战,那些早几年在科技有大量投入的公司,并没有受到严重的影响,中小保险公司可能遭受的冲击更大。经过这次疫情,保险公司逐渐意识到科技的趋势已经是不可逆,所以下一步会有更多保险科技的发展和推动,带动行业转型和升级。后疫情时代,保险公司会把更大的资源投入到AI的研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在保险的应用。行业跟科技相结合,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后疫情时代科技推动保险行业的转型升级。

可方便及时获得最权威准确的信息

记者:许凯

部分来源:中国金融信息中心

编辑:大春 修美腻 责编:肖肖

编审:李铁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