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有没有人比刘据更适合做储君,如果有,刘据自然被边缘化,如果没有,储君之位必然还是刘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据剧照)

汉武帝一共六个儿子,皇后卫子夫生长子刘据,王夫人生次子刘闳,李姬生三子刘旦、四子刘胥,李夫人生五子刘髆,钩弋夫人生幼子刘弗陵。

公元前117年,刘闳授封齐王、刘旦授封燕王、刘胥授封广陵王。

公元前110年,刘闳英年早逝。

公元前97年,刘髆授封昌邑王。

公元前94年,刘弗陵降生。

公元前91年,刘据被逼杀。

综上所述,刘据去世,汉武帝的继承人只能从刘旦、刘胥、刘髆及刘弗陵中选出。但是汉武帝最终选择了幼子刘弗陵继位。如此一来,说明汉武帝并没有看上其他三个儿子。其中的原因也不复杂:

刘旦的学识、才干、胆识均同汉武帝相似,所以刘旦继位,必然会走汉武帝原来的施政路线。但是汉武帝深省,这条路已经不适应汉朝的发展,继续下去,只能将国家推向灭亡。刘胥性格同哥哥刘旦相似,而且力大无群,可空手降服猛兽。但是刘胥为人太过跋扈,经常不守法度。所以,汉武帝也不会将江山社稷托付给一个粗野的莽夫。刘髆天生体弱多病,汉武帝也不敢寄予厚望。最终他还于汉武帝之前去世,证明汉武帝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汉武帝剧照)

所以,如果刘据没有自杀,汉武帝也不会考虑刘旦、刘胥、刘髆三人,最后只剩下刘据同刘弗陵PK。最终汉武帝会选择谁,答案不言而喻。

首先,刘据出生于公元前128年,7岁时被立为太子,到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的巫蛊之祸时,已经做了31年的太子。而这么多年以来,汉武帝一直把刘据当作未来的大汉天子来培养,因此也塑造了刘据很强的施政素质,同时更赢得了一部分朝臣的支持、追随,所以刘据继位合乎情理,顺乎民意。

反观刘弗陵如白纸一张,继位时不过是一个8岁的小孩子,虽然汉武帝为其选了五位重臣辅政,而实际上也注定了他一直是一位有名无实的皇帝。最重要的是,如果辅政大臣有篡谋之心,取代刘弗陵易如反掌。显然,让刘弗陵接班,汉武帝冒了极大的风险。如果刘据健在,汉武帝绝不可能再“走钢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弗陵剧照)

其次,汉武帝推行的是“多欲”政治。他一生虽然罢黜百家,表彰六经,重儒学,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征伐四夷,开疆拓土,宣扬大汉国威。但是汉武帝又有好色求仙,大兴土木,侈谈封禅,奢好巡游,推行峻法,暴虐百姓的一面。而刘据的政治主张、施政理念恰好同汉武帝相反。这倒不是刘据缺乏韬略,而是他能看到汉武帝施政弊端,做到及时改正,张弛有度。

汉武帝晚年也对自己的“劳民之举”有过深刻反省,并发《罪己诏》,即行改弦更张,减免赋税,专心发展农业生产。如果刘据健在,汉武帝自没必要如此的匆忙、紧迫,劳神费力,这些事情完全可以由下一代君王来完成。

(汉武帝剧照)

所以,刘据是储君最佳人选,被逼杀是汉武帝一生最大的错误。事后,汉武帝也非常后悔,并且深刻反省。因此,在刘据去世后,汉武帝针对性地做了三件事情,以宣泄内心的苦闷与悲伤:

将当时追杀刘据的兵卒张富昌及新安县令史李寿均封侯,而查明巫蛊真相后,又将二人满门抄斩;之前,主谋江充被刘据捕杀,依旧抄斩其家人,还将另一主谋黄门苏文用火烧死;分别于长安、湖县(今河南灵宝县北)建思子宫。前者为出生地,后者为去世的,频以祷念,寄托哀思。

总结:生命不可重来,汉武帝所有举动于事无补,然而没人能阻止他的反应激烈。因为于汉武帝来说,不仅是失去一个儿子的问题,还有大汉王朝最佳继承人的问题。既然时光不可倒流,汉武帝只能付诸报复与缅怀,以此来寻得内心的平衡与安慰。

感谢朋友们的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