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人保健意识的提高,艾灸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正值夏季,着装轻便,艾灸起来特别方便,大家伙儿的艾灸热情也持续高涨。 是否可以长期进行艾灸?这个是要分情况的。

在艾灸界,有句话叫:“灸不得法,不如不灸”。施灸不当,不但影响效果,严重时还会伤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艾灸时间

如果是为了调理急性病,比如突然头痛脑热,腹痛积食等,就灸的时间久一些,一天灸一次到两次。

如果是困扰多年的慢性疾病,就要讲究循序渐进的灸。

刚开始可以每天灸,灸十五天,如果感觉身体有明显好转,之后就可以隔天灸,或者一个星期灸两次到三次。

如果是单纯的为了保健而艾灸,那么选几个扶正的穴位,例如中脘,神阙,关元,足三里,三阴交这些穴位,每周灸两到三次,每次灸15-25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艾灸上火的话,可以灸涌泉穴(脚底)来引火下行。艾灸简单,不过艾灸前后的注意事项倒是被很多人忽略,其实这些细节往往会影响艾灸的效果。

艾灸最好选择在阳气相对比较旺盛的时候,因为这样可以叠加“天之阳”和“地之阳”的效果,事半功倍。建议在上午10点-下午4点之间艾灸,这个时间段最适宜。

此外,艾灸能行气活血,而吃完饭之后,人体气血大部分集中在胃里帮助食物消化,此时艾灸其他部位会影响胃部气血的供给,不仅艾灸效果不明显,还会影响肠胃对食物的消化,久之易诱发胃肠疾病。所以,即便你再想艾灸,也不要在饭后一小时内进行。

其次,无论如何请在晚上11点前灸完,并且尽量少取穴,艾灸结束后,可以加灸一些滋阴穴位,如三阴交、涌泉等。

艾灸前

刚做完运动出了大汗,或者劳累,精神紧张,饥饿时不要马上艾灸。艾灸前建议喝一杯温水,温度高于体温。

艾灸时

久病后、或者素来体质虚弱,老人、小孩灸的时候,灸量宜小。

在艾灸的时候,忌喝冷水,吃冷的东西,这样做如同给艾灸撤火,不利于疾病的调理。

艾灸时建议不要在有风的地方,这样风邪容易进入人体,反而会加重病情。

艾灸后

我们都知道,艾灸过后穴位处于开放状态,经络也变得通畅,此时如果不及时封穴,就会导致风寒湿等外邪入侵,并顺着经络入侵,透达机体,所以艾灸过后必须封穴。

其实,夏季封穴也很重要!因为艾灸的热力效应,毛孔张到最大,而夏季湿气重,加上着装宽松透气,湿气极易入体,与暑邪相互勾搭,形成暑湿,最常见的就是引起暑湿感冒,出现发热、头昏头痛、身体倦怠、无汗、口渴心烦、脘腹胀痛、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

所以,夏季艾灸过后一定要封穴,只要轻轻拍打穴位周边,然后用衣物遮住穴位,或者用单艾堂足贴贴在艾灸处,就能达到封穴的效果。封好后再灸另外一个穴位。

所以,建议大家艾灸结束后,至少要过2-3个小时才能洗澡,并且为了增加艾灸效果,可以在艾灸前喝点儿热水,以便更好地帮助毒素随汗液排出。汗液黏黏的,不舒服,这些都不重要,这是在给身体排毒呀!

为什么要艾灸?

如果你相信中医和人体自愈能力,那么请你坚持艾灸,就算有暂时的排病反应(水泡、汗、疹子、甚至病症更严重),也请忍一忍,因为很快你就可以看到效果。

艾灸甚至能帮你把一下潜在疾病逼出来。所以艾灸之后经常会有些症状,所谓的“发”。

中医说体湿百病生,艾灸排湿气效果特别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艾灸能调理一下西医调理不了的病。补充正气、预防疾病, 必灸七大穴位:大椎 、命门、肾俞、中脘、关元、足三里、太溪。

坚持艾灸,提高身体免疫力,和医生说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