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情绪星球的第69篇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朋友圈是属于朋友看的//

昨天清理了一下我的微信。

退出了很多无聊的微信群,删了不少躺尸微信好友。

删除的那些微信好友大概都有一个特征便是从不点赞或评论我的朋友圈。并且,我似乎也很少看到他们发任何朋友圈,甚至我已经忘了他们到底是谁,又是怎么和我认识的。

我并不想无聊地翻聊天记录查看我们相识的过程。

就这样删了吧。没什么大不了的。

又是一年毕业季。

当看到朋友圈里有的朋友已经开始秀起毕业穿上的学士服照片时,我才猛然发现在她大学这四年,我竟和她一次也没见面。

她高考与我高考毕业后,我们都互相说了无数次“下次一起玩”。

其实我们相隔得并不远,最多两小时的车程。

可,我们却四年没见面了。

这个下次,或许没有下次了。

人与人现实生活中除了绑定的室友,同学,同事这类线下有必要接触的关系以外,其他关系在线下的联系都是非常脆弱的。

我提出说“下周末聚一聚吧”,可是如果你即将考试又或者你线下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处理时,那我提出聚会的请求就是最先被放弃的选项。

理由便是,“没事,下次再聚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我们互相认定彼此是朋友的关系,却少于接触彼此最近的生活,那我们还算是朋友吗?

这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

我个人非常讨厌“你最近过得如何?”这句话。

这句话一下子就会让我意识到我们之间的关系出现了生疏感。

我曾有一段时间因心态原因很久没更新朋友圈,一个朋友就上线询问我是不是最近过得不太开心,我否认并问她为何会这么想。

她便说,因为我很久没更新朋友圈了。往日里,我都是她朋友圈里最活跃的人,她虽不会每条内容都给我点赞,但偶尔看到有趣的也会给点赞。

她还说,看我朋友圈的内容能判断出我的近况,便会感觉我离她很近。

这番话一定程度上的确极大地安慰了当时心情烦躁的我,让我真切地体验到了被人默默关注的快乐。

而那些曾经线下关系很好,后续却一点动态都没有的朋友呢?

我曾有一个十分要好的朋友。

但是她仿佛活在另外一个世界里。这三年来,我在QQ上几乎就没有联系上她,有一次消息轰炸她,问她是不是换号码了。

她大概等了好几天后回复我说并没有换号码,只是不常用社交软件。

她给我留了一个电话号码,也客气地说道有事电话联系以及有空见。

可我没有拨通过她的电话,也没有与她再见过。

因为没有那种必须见一面的欲望,也不知道过了这么久的时间以后,突然打电话我们应该聊点什么才显得不那么冒昧。

朋友圈的点赞或评论是维系关系最简单的方式。

在这张成长的旅行中,新生活不断地充斥占据我们原本生活的领域。

电话联系的方式,如果通话两分钟像是卖保险;如果通话一小时,我们双方都不太确定是否有足够的话题能聊天聊至一个钟头。

而私聊的方式也只适用于双方付出足够秒回的时间。如果双方都是隔几分钟才发送一点文字,这便不是聊天,而是进行线上留言。

成年人都有相似的默契认定这是对方忙碌的表现又或是不太愿意继续搭理你的表现,那便潇洒地留下一句“你忙吧”,接着关闭聊天界面。

假意伪装又一次完成了维系关系稳定的举动。

在朋友圈里评论是展现友好的最佳方式了。

它不需要你一来一往地说太多的话,甚至它不会介意你到底是一分钟以内就评论呢还是两天过后才评论。

只要你做出了评论的举动,就算删除也会留下评论的痕迹,留下那个你曾关心过的痕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我个人而言,我并不看重点赞。

我发出的内容,有人评论才会让我感到开心。

点赞是个人的选项,或许是认可你发的内容,也或许只是为了展示自己与你关系的友好举动,再或者便只是一个无情的点赞机器,逢人必赞。

但评论是一件私人化的事,只有拥有与你交流欲望的前提下才会对你的发出的内容展现兴趣并写下自己的看法。

因此,我很肤浅地将所有对我展现了友好评论互动的好友定义为朋友。

重新回到我删除列表里躺尸好友的原因。

不只是因为他们没有与我产生足够的点赞评论互动,而是他们自己也没有向我展示有趣的朋友圈让我记住他们的特点。

每一个人的社交空间都是比较私密的空间,一旦是愿意展现出来的内容就一定希望这条内容下与好友们产生相应的互动。

一段本身就十分模糊的关系里再失去了互动的加持变得愈发陌生后,那潜意识里认定躺尸好友未来存在交流的可能性也会降低。

当一段关系失去了交流互动的意愿,那处理清空一下也是必然选择。

其实现在的人是很爱看别人发朋友圈的,不然不会专门留几个微商在朋友圈里刷屏。

微商刷屏卖的东西,我不一定买。但看到微商那么努力地分享自己的生活企图与我的生活里产生交集,我想她也算是我某一个线上好友吧。

结合曾写过的推文《》

希望大家多发朋友圈,多与朋友圈的好友们产生点赞评论的互动吧。

毕竟朋友圈本就是属于朋友才能看的。

我们都十分愿意了解你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