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历史上两个重量级的皇帝刘邦和朱元璋放在一起,确实有值得比较的地方。两人都是草民出身,又都是各自王朝的创建者,两人政治家、战略家的身份突出,成就非凡。

但是,两人在建国谋略、治国理念上又各有千秋。刘邦开启了全新的汉文化的封建帝制,而朱元璋创立“洪武之治”,要说哪个更强?下面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

刘邦、朱元璋面临的局势

  • 刘邦:先推翻秦王朝,再与项羽争天下

秦王朝内耗严重,大厦不稳,陈胜、吴广“揭杆而起”,刘邦、项羽趋势而发。刘邦势力不断壮大,他率军一路往西,突破秦军最后一道防线,直逼霸上,一举推翻秦王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推翻秦王朝后,刘邦转身挥剑,与项羽展开了三年多的政权争夺战。最后,项羽“霸王别姬”,自刎乌江口,刘邦取胜,创立大汉王朝。

  • 朱元璋:崛起大明,灭元指日可待

而至元朝末年,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不断激化,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朱元璋趋势而为,异军突起。他以抗元的名义,先后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统一了江南大片领土,然后高举“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大旗,派兵北伐。

与此同时,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同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接着,朱元璋又派兵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

  • 小结:

刘邦和朱元璋,两人皆为草民出身,逆世而起,披荆斩棘,过关斩将,在前进中不断壮大实力,直至建立政权。两人所走的路何其曲折,何其艰辛,又何其惨烈?两人不约而同地建立起新的王朝,你说哪个更强?紫陌只能说,两者都强。

刘邦、朱元璋的治国方式

  • 刘邦:无为而治,政通人和才是国家

刘邦称帝后,非常注重吸取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废除“暴政”,并针对国家经济萧条、民不聊生,国库空虚的现状,采取道家“无为而治”的理念治理国家。

主要措施包括:实行“郡国制”,郡县与封国并存;兴修水利,减免赋税,关注民生;对外和亲匈奴,维持边境和平;建立适合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制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国力,使得国家很快就从秦王朝的废墟上发展起来。这些政策的落实,使得刘邦开启了全新的封建帝制,汉文化体系从此走上历史舞台,光芒闪耀。

  • 朱元璋:加强中央集权,铁腕治天下

朱元璋称帝后,在政治上,他废除了丞相和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掌权力,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接着,他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

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减免税负,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文化上紧抓教育,兴科举;对外,确立了“不征之国”。

在朱元璋治下,明朝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 小结:

刘邦和朱元璋,两人的治国方略大大不同。刘邦很会吸取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武能定天下,文以安邦”,汉朝开启了一代政治新风,文化新风。

汉朝所以成为历史上的辉煌朝代,汉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并产生深远影响,说明刘邦带了个好头。

朱元璋着力加强中央集权,“武力打江山,铁腕治天下”。朱元璋虽然创立“洪武之治”,但是自他开启的明朝,并没有完全吸取前面无数个朝代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酷的朝代。

两人高见立下,紫陌认为,刘邦要比朱元璋高明不少,也强不少。

对待功臣的处理方式

  • 刘邦:“异姓王”不消灭,何以实现“刘天下”

刘邦“文治天下”,但这并不能掩盖他内心深处的残忍。称帝后,他要“一家治天下”,开列出一长串的“异姓王”的名单,誓要一个一个地铲除。刘邦花了很大的精力,对这些“异姓王”各个击破,臧荼、张敖、彭越、韩信、英布等先后被废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当中,历史上最心毒的皇后吕后也帮他出了不少的力。而韩信更是被吕后诛了三族。在去除异姓王之举,刘邦在历史上留下了最大败笔,惨不忍睹。

  • 朱元璋:“功高震主”,江山立,屠刀举向功臣

对待功臣的手段,朱元璋更是有过之而无所不用其极。有史家指出,朱元璋是历史上杀害功臣最多的皇帝。他残杀功臣的名单更长,几乎没有一个功臣能够善终。

蓝玉一案牵连1.5万被诛杀;而胡惟庸案牵连人数更是倍增,不仅功臣自身,牵连被杀的人就达三万多,这其中,建国“第一谋士”李善长被砍头,军中“第一猛士”徐达被毒死。

而这只是明朝初期的四大案之其二。朱元璋因为嗜杀功臣,数目众多,手段残忍,在历史上留下骂名,他开启的明朝就是一个“铁腕统治”的时代 。

结语: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刘邦与朱元璋称帝后,针对功臣所采取的手段,大有异曲同工之处。两人野心庞大,动机不纯,但目标明确,手段残忍,这在历史上都留下黑暗的一页。不过刘邦相对朱元璋来说还是比较好一些,起码没有以万为单位屠戮有功之臣。而综合下来,要说选其一,紫陌还是比较倾向于刘邦。

大家看好刘邦、朱元璋哪一个呢?说说你的看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