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贤明的尧死于战火,孝悌的舜被流放而死,禅让是无稽之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禅让”的记载始于《尚书》和《墨子》,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是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最广为人知的则是《尚书》说的舜通过考验之后,尧帝命其执政三年,然后让出了天子之位,至于怎么个“”法没有明说。

可是,劳苦半生的天子将这个苦差交给另一个品德高尚之人,这看似高尚的事件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玄机呢?

尧舜禹之间真是和平禅位?考古却发现尧死于战火,学者:人性本恶

在先秦时代就千疮百孔的禅让制是什么样的真面目?

在古代文献中都未曾提及让位的具体方式,但是在先秦时代,不论是儒家还是墨家却都对尧舜禅让的故事抬轿子,将其塑造成了正面故事,那就是二人的政权交接是友好的、和平的,俨然给后世提供一个优秀政治家、和平政治政权的模板。

只是,在这种一派和平的说法下,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先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提出质疑声音说禅让是虚伪的政治作秀,战国时代的儒家荀子则直接开撕:尧舜禅让是一派胡言,是篡位者舜的自我褒义。而法家的集大成人物韩非子更是直接说: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舜、禹、商汤和武王这四个人都是弑君之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战国七国之一的魏国官方史书《竹书纪年》更是这么记载:夺权的舜把尧囚禁到尧城,使其在那里孤独身死。数十年后舜则被夺权的禹流放到苍梧,最后死在野地。

以我们如今来看,一个是人性善好的说法,一个是人性罪恶的解读,那么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个人认为“禅让”这个两千多年的定论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了,因为,按照战国时代史官“在晋董狐笔,在齐太史简”的扎实本性,《竹书纪年》这本书的可信度远比擅长春秋笔法不老实的儒家要高。

而更严重的是对尧城的考古发现,尧城毁于战火,几乎就坐实了舜是以战争暴力手段摧毁了尧的统治,接手政治大权。

漏洞百出的禅让制有两点可以佐证其虚伪

第一:人性的推敲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自己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国人,这句话如果放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当中可信度相当高,毕竟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李世民后来成了千古名君,遭受靖康之变被金国人掳往北方的北宋二帝和一众遭遇耻辱的后妃们被儒家写成了大义凛然的“北狩”,而上古那些尧舜禹被塑造成了圣人。

舜对加害自己的父亲和弟弟无限度的容忍看上去像是一场政治作秀,至于杀了大禹的父亲又重用大禹治水,导致大禹成为“接班人”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对政敌之子的失去控制,说白了,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更像是害怕舜的迫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后来,舜死在“南巡”途中,你说一个百多岁的退位天子不好好在家安享晚年,跑到蛮荒瘴疠的南方去巡视什么?难不成他嫌自己活够了要自杀?恐怕答案只有一个:逼不得已,而为之。

反观之下,后世掌握了人间最高权势的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明嘉靖都是追求仙药想要长生不死的典范,明知道成仙之说虚无缥缈,又都是英明神武的千古一帝,他们为什么偏偏想着要不死?

无他,只因为权力会让人上瘾,会让人欲罢不能.只看古代多少父子反目成仇、兄弟惨烈厮杀,明枪暗箭、阴谋陷害……用尽了一切手段都只是为了爬到权力顶峰,而爬上去了,古代君王那种掌控别人命运生杀予夺的权力谁会轻易放弃?

第二:缺乏法理意思上的合理性

我们如今去看猴群、狼群这种具备社会化的动物内部权力争夺,当首领的实力不足以压制手下的时候那就非让不可,不让,新首领会杀掉旧首领,让了,一样会死。

你品,你细品,是不是和尧舜禹时代的禅让制很像?

在后世,从两汉到北宋建国,所谓王莽篡汉、曹魏代汉、司马氏代魏、北齐高洋取代东魏、赵匡胤陈桥黄袍加身等等,这些禅让制的变种不也成为了改朝换代的必选动作,看似和平交接,实则都是迫于无奈的接受,都是胜利者对失败者取而代之的冠冕堂皇,与其说是禅让,不如说是“被禅让”。

伟大领袖晚年批注《魏文帝被利用》时也曾写到“尧幽囚,舜野死”,显然他老人家也是不信尧舜禹的禅让之说,那种政治谎言听听也就罢了,一切不合人性常理的东西哪里值得我们去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要信的其实还是那个成王败寇的真实,还是那些富在深山有远亲的强化版:当你出人头地、大器终成时,别人都愿意锦上添花,而当你什么都不是的时候,你会卑微到泥土里,哪怕为了不“被禅让”,你也要拼搏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