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考研择校,你更看重什么呢?学校是不是名校?专业有没有兴趣?竞争难度够不够大?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是最后,还是要根据你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哦~

你对于选择专业的标准是什么呢?是否与本科专业相关联,还是会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呢?

这些都是用过去已知的信息来确定策略,其实,在你真正确定专业之前,应该对目标院校的学科设置进行一番细致入微的调查,搜集和了解未知信息。

拿应用经济学门类来说,这个大类下设许多专业,在A校中这些专业都有硕士点,但其中一些专业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点兼备,另一些专业只设置有学术型硕士点。而且A校为产业经济学专业单独开办了一个产业经济学院,其他的应用经济类学科都归在经济学院里。这些信息看似死的,但是一结合学校的校内调剂政策来看就很有意思。学校的校内调剂政策是,符合要求的落榜学硕考生在有缺额的情况下可以调往相同专业专硕。如果某专业学硕或专硕缺额较多,可以进行学院内部的跨专业调剂。虽然分数不低但没过专业线的我因为报考的是一个没有设置专硕点的专业而丧失了校内学硕调剂专硕的机会,因为报考的专业独立成院而失去院内跨专业调剂的可能。

关于择专业还有一个问题值得部分同学思考,你真的已经决定报考那个最火爆竞争最激烈的专业,而不再比较比较同门类中其他专业的性价比了吗?

说过了专业,我们再来聊一聊学校的选择,在考研择校过程中,这八个数据不能够忽视哦~

1.计划招生人数:通常来说,院校专业目录里会有计划招生人数这一项。招生人数越多,录取几率也会相对增大。选择院校时,应查看近几年的数据,这样会更保险。

2.报考人数:从这个数据中可以看出考试竞争压力的大小。这个数据不能看到当年的最新信息,都是往年的信息,但是参考价值还是很大的。通过这个数据,我们再结合自身情况,就容易选择合适自己的院校。如果遇到某些院校不公布报考人数,那我们就只能参考招生人数了。

 3.实际录取人数:结合实际录取人数和去年专业目录里的招生名额,既能够推断出去年的招生录取情况。有些院校也会有扩招的传统,这个也要考虑在内。

 4.报录比:专业的火爆程度能够直接通过报录比反映出来。许多名校的热门专业报录比甚至可以达到20:1。这是名校热门专业真实考情的反映。

 5.推免人数:有些名校热门专业每年的推免名额可能会占到当年招生人数的一半左右,那么留给统考生的名额就很少,考研竞争激烈,难度加大。因此报考前一定要清楚报考专业的推免人数,以作参考。

 6.复试分数线:复试线是区分校线和院线的,这点一定要注意。会有某一学校多个学院开设同一个专业的情况,这时候各学院的院线应该会不同。而学校通常会给出各院的最低复试院线。这个一定不要混淆。

 7.复试比例:即计划招收人数与进入复试人数的比例。1:1.2是教育部规定的最低复试比例,也就是说,如果录取10人,有12人有机会进入复试。

8.最终成绩计算方式:这个数据用于分析出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权重。初试成绩会占到总成绩70%、50%的都有,甚至有仅占30%和20%的,这可以帮我们明确努力的方向。

如果你选择选择更看重地域,那么,看了这张网友总结的考研判卷水旱情况分布后你再宣布自己喜欢的地方吧。

玩命极旱区:浙江

大旱区:北京、天津、福建、江苏

旱区:上海

适中区:湖北、广东

小水区:山东、安徽、甘肃、湖南

大水区:陕西、四川、河南、辽宁、吉林、江西、广西、内蒙、宁夏、新疆、河北、山西、重庆

玩命水区:云南、贵州、黑龙江、青海、海南

神秘区:西藏

仅供参考。

在全国公共课统一试题的情况下,那些令考生趋之若鹜的好地方把考研难度注入判卷松紧度中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虽然它们这种傲娇范儿难免让人有些不快,但就和很多人不得不接受高利贷是一个道理,能够迅速到手的贷款必然需要用高利率来体现它的优质。

至此,开始为大家提供第一个超前思考的例子,埋头复习的你终有一天是要接受判卷老师审查的,如果在这之前你能对各地区判卷松紧度有差别这一信息有所了解,会不会对你有所帮助?显然,在国家线统一划定的情况下,地区间判卷松紧和过国家线的难易自然挂上钩。比如一位英语较弱的同学若报考判卷稍松的地区的大学,英语过线几率就会提升。再有,判卷松紧对于报考同一学校的考生来说对竞争的激烈程度毫无影响,但是万一冲击第一志愿失败,在全国范围内的调剂过程中因为区域不同造成的分数优势有时候就能让人占到便宜。

如果你在择校的过程中还有问题,那不如来看看这里吧!

  一、先选学校还是先选专业?

应该先选专业,再选学校。专业的选择,关系到未来的职业发展路径,而学校的选择,关系到未来的院校竞争难度。选择了意向专业之后,我们的选择面就会变小。接下来我们可以再去看全国900多个招生单位,有多少招生单位在招这一专业的研究生,再去判断这些学校里面哪些合适、哪些不合适。只能先选专业再选学校,最终才可能选得出来。

  二、择校择专业要避开哪些误区?

1.盲目追热门

热门不等于好,冷门不等于差。是否热门,是一个数量标准;而好与不好其实是一个质量标准。

2.混淆兴趣和志趣

在审视自己是否真的对一个专业感兴趣时,要思考三点:是不是做好准备在这个专业领域中“奉献终生”;是不是对这个专业熟悉,还是仅仅凭感觉喜欢;是不是真正具备在这个专业领域学习的潜力和资质。

3.拘泥于本科专业

选专业的时候不一定要跟自己的本科专业相结合。换句话说,跨专业完全可以跨一个一点关系都没有的。热门专业是跟着整个产业结构走的,什么产业将来有饭吃,什么产业比较好,是你现在判断不了的。建议大家最好是学一个稍微宽一些的专业,以便将来在读研的过程中,根据社会产业的变化方向,去积极地调整你的研究重点。

  三、选择考研目标需侧重考虑哪些点?

小编提醒同学们,首先要搞清专业和未来职业之间的对口关系,而二者是否对口,主要是看你选的是技术性专业还是实践性专业。

技术性专业,如一些工科类、机械类专业,将来工作对口的可能性相对比较大。并且从毕业生的意愿来讲,大部分是学这个专业,就在这个圈子里面工作。这类专业在选择考研目标时需看重专业学科实力。

而实践性专业,比如经济类、管理类或语言类专业,本质来讲并不是在学这个知识本身,而是在学这个知识内含的一种思维。读实践性专业的研究生,其意义在于:去一个比较好的平台。这类专业在选择考研目标时需看重学校名气和实践机会。

  四、选定院校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首先分析院校名气大不大,学校是不是双一流、985、211,或者学科领域内的名校。还要看学科实力,查一下学科排名。如果是在工科领域前五十,院校基本不会特别差;如果是在实践性专业的领域,例如管理学、经济学,前三十的院校也都是非常不错的。此外,还要看地理位置。大体可以划分为中国的东部、西部、南边、北边、沿海、内地。

比如说互联网相关专业,一定要去互联网土壤最好的几个城市,如北京、杭州、深圳;如果学金融、经济,最好就去中国的华东地区,因为那边是金融中心;而华东地区的南京、苏州、上海,对工科同学来说也是非常好的选择。最后是院校的就业及培养特点,这个必须要深入到学校里面去了解。

  五、选择学校有哪些指标?

主要有两个指标:一个内部指标,一个外部指标。内部指标其实就是看自己的水平、能力、实力;外部指标就是要去了解跟你报考同一学校的学生,目前到底具有一种什么样的竞争力。同学们可以综合四点衡量:自身基础怎么样;目标是否有刺激性;目标学校的报录比;自身的内心有多坚定。

  六、如何确定要不要跨专业?

首先要看本科的核心课程是什么?将来要考的这个专业,它的专业课考的那个科目,在你的本科阶段是否是核心课程。

其次如果是跨学科,要看本科专业和研究生专业之间是否存在一些内在的逻辑关联。例如本科学数学,你考经济学、统计学,可能会得到老师的青睐;本科学外语,你考新闻传播学可能有一定优势,你和其他同学相比就有了一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接下来还要看,你考研是为了学术研究还是就业?由此决定你到底是要考学硕还是要考专硕。此外还要考虑,如果跨专业,你要去跨什么样的专业,是跨那些统考的专业,还是跨那些自主命题的专业?

  七、选定院校有哪些步骤?

第一步是先定自己准备考什么专业,如果专业定不下来,就要定准备考什么学科门类、准备考什么一级学科。建议同学们到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询一下,全国总共有多少所院校在招这个专业,做一个列表。

第二步是把这些学校中你不可能考的学校剔除,剩下的学校按照是不是双一流、985、211,是不是34所,学科实力,全国排名进行排序。进行一次地毯式的搜索,把信息查出来,做一个综合测评及排序。

第三步是对这些院校的性价比进行综合分析,缩小目标范围;

第四步看实力,看实力就看复试分数线和招生人数这两项。一个学校的复试分数线会有起伏,比如说一年350、一年340、一年370,大家可以粗略地算出它的平均复试分数线,然后往上提15分作为初试成绩目标,或者就取它的历年最高标准去做准备。而招生人数也是非常关键的。如果一个专业招生人数不到4、5个,那就属于难度非常大的;如果招生人数比较多,我们考研成功的概率也会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