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明智)贞观三年,唐太宗任命李靖为兵部尚书。当时突厥内乱,太宗决定趁机进攻突厥。于是任命李靖为代州道行军总管,率骁骑三千,从马邑出其不意,直奔恶阳岭逼近突厥。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隋朝名将韩擒虎的外甥。李靖少年时就有文武才略,韩擒虎曾赞叹道:“可以一起讨论孙、吴之术的,只有这个人啊。”突厥颉利可汗对李靖的突然出现毫无准备,非常害怕,认为“唐兵如果不倾国而来,李靖怎敢孤军而至”,因而人心惶惶。李靖侦察到突厥的情况,又暗中派间谍离间他们的决策层,颉利可汗的亲信康苏密投降了唐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兵部尚书—李靖

贞观四年,李靖进攻定襄,俘虏了隋朝齐王杨暕之子杨正道和隋炀帝的萧皇后,颉利可汗只身逃走。太宗称赞道:“昔日李陵带步兵五千,不免投降匈奴,尚且得以留名竹帛。卿率三千轻骑深入虏庭,攻破定襄,威振北狄,是古今没有过的,足以报往年渭水之役的仇了。”

自从攻破定襄后,颉利可汗大为惊惶,退保铁山,派人到唐朝谢罪,请求全国内迁归附。唐太宗以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去接颉利。颉利当时虽然声称归附,实则抱观望态度。二月,太宗派唐俭、安修仁去安抚突厥,李靖对太宗的用意心领神会,对将军张公谨说:“使者到那后,敌人肯定放松戒备。”于是挑选精锐骑兵一万骑,带了二十天的粮食,从白道进袭铁山。张公谨认为既然已允许突厥投降,使者又在敌方,不应该进攻。李靖说:“这是战机,机不可失,韩信打败齐国就是用的这种计策。像唐俭那些人,有什么可惜的。”督促军队全速前进。

唐军行到阴山,遇到突厥的哨卫部队,把他们全都俘虏。颉利见到唐朝使者,长期紧张的戒备状态,终于松驰下来,他怎么也没想到唐军正在逼近。直到李靖军队进逼到离颉利可汗总部十五里时,突厥才发觉。颉利可汗惊惧之下率先逃走。整个突厥的部队溃败四散。

颉利可汗逃到碛口(今内蒙古二连浩特西南)被唐军包围,大部分突厥将士投降,颉利可汗逃到沙钵罗,与唐军副总管张宝相遭遇被捉。

李靖大军班师回京,将颉利可汗和其他突厥俘虏交由太宗皇帝处理。李世民以宽广大度的胸怀对待俘虏,将他们全部释放,一个不杀,甚至将一万名突厥人安置在京都长安居住。

唐军旗开得胜,一发而不可收,又陆陆续续攻克谷浑、高昌、焉耆(今新疆焉耆)、龟兹诸国、伊吾等国主动归顺大唐。

唐兵在西域作战,非常顺利,使唐朝声望传到世界各地。贞观十九年三月,太宗应新罗、百济两国请求,亲率大军奔赴辽东,去攻打高丽国。

高丽国有个酉长叫泉盖苏文,他杀了高丽国国王及其他官员100多人,然后又去侵略新罗和百济。新罗、百济两国立即派人到唐朝求救,唐太宗李世民决定御驾亲征。

唐兵分水陆两路进军辽东,陆路由李绩统领,水路由张亮负责。李绩率大军先后攻下盖牟城(今辽宁盖县)、辽东城(今辽宁辽阳)、白岸城(今辽阳以东;张亮率船队从莱州(今山东掖县)启程,经渤海攻占卑沙城(今辽宁海城),部分船队继续向鸭绿江进军。

薛仁贵东征

唐军进攻安市城(今盖县东北)时,受到高丽军顽强抵抗,出现相持不下的局面。在这次进攻高丽的战斗中,年轻的将领薛仁贵表现得非常勇敢,得到太宗李世民的赞赏。后来文人根据这一素材,编出了《薛礼征东》的故事,其中的情节,基本都是虚构的。

唐军连战88天,也未攻下安市城,已经进入初冬时节,军粮发生困难,太宗李世民无奈之下,只得下令撤军。

这一仗,从春到冬,消耗了许多物质,人员也难免伤亡,却没能征服高丽。班师途中,李世民才觉得后悔,不该打这一仗。这个时候,又想起了魏征,如果魏征健在的话,肯定会劝阻这次东征的。但所谓有得有失,通过战争的实质,唐太宗确立了大唐的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