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房地产带盐人”的第167篇文章,本来想继续发各地楼市情况分析,6月份的一系列市场方面的研讨文章反响还不错,但今天又得插播一篇老话题——合村并居。

为什么要说这个话题呢?很多朋友在发信息咨询看法,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许多人既有合理的有建设性的意见和思考,也夹杂了不少误会,所以也算是汇总一下看待这个问题的不同角度的考虑,同时也因为最近网上探讨这个话题过程中的集中偏差做个阐释,一家之言,说的不对的欢迎留言评论区指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合村并居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且不是山东独有

最近网上热议的是山东最近在合村并居方面的推进,但我想说这件事,这个说法和称谓既不是最近才出现的,也不是只在山东才有的。我个人最早知道这个词是大约不到10年前,意思跟今天一样,乡镇农村集中建设居住小区,让农民搬入楼房,同时生产资料的规划也有些集约化的尝试,当然这个话题在当初也没有绝对清晰的一个概括性纲领。我印象中过去十余年江苏、河北、浙江、广东和山东都曾经有过类似的做法。

近几年我去南方某市做市场研究的时候,就顺路看过一个类似山东合村并居的村子建设的成果,其中关于共有的合并后的村一级的水源地,绕村的水道、湖泊的环境保护,设施使用维护等都有详细安排和公示,可想而知如果没有这种合并管理,跨村的共有部分管理起来大约很难这么清晰。

我一上来先说这么多的意思是,最近网上很多针对这个话题来谈山东如何如何,其实我想首先表达的就是这事不是山东独有,无论是取得的进展还是过程中尚待解决的问题,应该理性客观看待,而不是开地图炮。

只不过在各地的叫法有所差别,例如“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村镇示范整治”,“搬迁上楼”这样的词汇大约说的都是同一类事情,各地的都包含起码两个共同内容:

1、合并村一级的区划,无论是居住还是耕地,这个基础上对村镇配套设施的建设也比较集约化,成本降低的同时提升居住环境改善;

2、将分散居住改为集中的楼房社区形式,对原有宅基的拆迁对新房的建设,具体投入、补偿各地有标准。

无论是土地还是宅基地,都比较敏感,无论是话题还是实际中农民面临的生活方式转变。

难在过程中如何让村民的意见被尊重

任何看起来诸多好处的行为,首先就需要一个判断:这个好处是不是由当事人自己作的评判,还是其他人替他们“这么认为”的。

其实简单搬迁,让大家住楼房未必生活和生产就更便利。我总结了很多网友向我提问的问题:

1、农机具、化肥的存放是需要占据不小的空间的,多层住宅楼哪里有那么大的院子来摆放;

2、粮食存储,跟上面类似,同时更需要专业的仓储设施;而且往往粮食的粗加工,从地里收来然后去皮、晾晒之类的没有场地。

3、生活习惯适应性,例如原来可以饲养简单的家禽,肯定没地方养了,搬进楼里养条狗都费事,这个肯定很多城市的养狗人士都深有感触吧。

4、生活成本随着便利性的增加,包括燃气、暖气的费用;生活的改善也意味着支出,那么原有的农业种植收入有没有改善能覆盖这些支出与否。

5、拆迁过程中的过渡居住怎么办,新房子建设需要多久能住进去,这个很多报道,就不展开了。

有很多人也提到,现在许多村镇的农民,都在县城买了房子,尤其是为后代结婚置业,这个不假,但是真正的农业生产和居住环境还不能完全分开,在从事耕种、养殖、收获的农民仍然不可能长居在县城或者城市的小区。

我认为这些还是需要当事人有表达自己意见的途径和决策沟通过程,让很多人理解和明白,并且能够得失平衡,是非常细致的一个工作过程,需要时间。

乡村的凋落是人口迁移的一个并生现象

很多身在他乡打拼的游子,多数有个下意识的想法:大不了回家乡,家里有地有房子,这是一种传统且温存的安全感;它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实体上的后路,更是一种情感纽带。这种情绪在过去这半年被提到的次数尤其多,是众所周知的原因,同时近两年由于部分地区农村的老房子拆迁补偿也颇为丰厚,很多人意识到自己在老家的户口和宅基地说不定潜在价值非常大。

不过我也想问一句,真的走出来,回去还适应么?也许你适应的已经是当下眼前的生活、工作方式,生存环境,尤其是当安家立业在城市,下一代就诞生和成长在与自己家乡截然不同的环境中。

城镇化的过程必然是一个人口迁移的过程,截止2019年我国城镇化率近60%,与发达国家动辄85~90%的城镇化率尚有差距,我相信这两句话我们这代人都听得耳朵磨出茧子来了,过去30年尤其是近10年我们城镇化率大幅提升。

城镇化率不断升高,与之相对的是农村常住人口的不断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高度的产业化,农业生产集中、高度机械化和种植作物的市场化,是乡村不再续约大量劳动力,同时能提升或者保障产量的一个动力,也是乡村不再凋敝的途径。如果这个条件逐步改善和具备了,那么农业生产不但收益会提升,农村的居住是否需要合并也完全可以交由已经成为集约生存的农业工人和农业经营者们自己去决策。

其实你会马上发现这个归根结底还是收入的问题,是经营的问题,那么底层逻辑就是给生产和经营以好的保障,包括市场化资源配置,在今年有个好的变化就是这个方面,生产资料配置方式更多的下放到省一级,更加灵活的去适应正在发生的农村人口迁移出去,但是产业发展不上来需要改变的现状。

山东作为经济大省、农业大省之一,实际上这件事的方向是必然的,只不过的确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找准方向,这不是拆迁、盖房子让大家集中搬进去那么简单。我们完全可以用更好的农业生产方式来让更少的农业人口产出更多的产品,进而提升收入,这种情况下大家留在村镇生活也不会差,乡村和其所述的乡镇也会越来越发达,进入良性循环。

其实城市和乡村一样,任何集约的发展,更高效率的配置,还是先有产业和附加值的提升,才会形成人口聚集的动力。

今天就说到这里,欢迎评论留言说出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