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地处背河洼地的濮阳县海通乡沙窝村,农作物种植和劳务输出一直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现如今,沙窝村通过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不仅优化了种植结构,还为村民增加收入开辟了新路径。

6月27日,走进沙窝村中药材种植基地,一幅翠绿喜人的景象映入眼帘,田地里种植的丹参、地黄、板蓝根等30余种中药材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

“中药材用途广、‘钱’景好。俺村近八成的土地都被流转过来了。”沙窝村中药材种植基地相关负责人张文权自信满满地表示。

据介绍,沙窝村中药材种植基地流转土地的价格是每亩每年900元,平时还能安排100余人在此务工,这让村民在获得土地租金的同时,还能在家门口直接就业,一举两得,双方收益,受到村民的广泛欢迎。

“把地流转出去发展中药材种植,这可比自个儿种地强多了,大伙儿都说好。”正在沙窝村中药材种植基地除草的张香娇打开了话匣子。

今年66岁的张香娇,由于上了年纪,外出务工已无可能,只能守着自家的几亩地过日子。可尴尬的是,由于身体吃不消,每逢农忙时节,张香娇还得把在外务工的孩子叫回来帮忙,才能把种的庄稼收回家。

“年底算账,刨去耽误孩子在外面干活挣的钱,种庄稼能落的钱就没多少了,村里还有不少和俺家情况一样。可咱是农民,不种庄稼又舍不得,真的挺作难。”张香娇说。

随着中药材种植在沙窝村铺开,张香娇等人碰到的难题迎刃而解。自去年麦收以来,张香娇的孩子再也不用急匆匆地赶回老家收庄稼,张香娇每个月还能领取1500元左右的工资,家里的生活可谓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村民受益的同时,沙窝村中药材种植基地也驶入了发展快车道。张文权介绍,2019年沙窝村中药材种植基地实现销售收入1000余万元,该村还与河南农业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濮阳中医学会等多家单位达成了合作协议,载着沙窝村脱贫致富希望的中药材“飞”向了全国各地。

“下一步,我们不仅要进一步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上一条中药材深加工生产线,还要打造中药材农业观光园,真正让中药材成为周边群众的‘聚宝盆’。”张文权坚定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