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阴县地处河北邯郸、河南郑州、山西长治、山东菏泽四省市,河南安阳、鹤壁、濮阳三市交汇中心,自古就是南北通衢要道。“汤阴”之名历史悠久,据《战国史》载,荡阴地名出现于公元前350年。“古文荡、汤一字也,义沿而画具革矣。”西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置县,治今县城。“汤阴”这一词语的使用,距今长达2357年,且世代传承,沿用至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的汤阴县隶属安阳市,地处中原腹地,既然自古就是南北交通要冲,地方美食自然是别具一格的。

五香豆沫

熬制豆沫以小米为主料,与花椒、茴香一起用冷水泡发,加水调磨成糊状米汁。上锅兑水,下入花生仁、黄豆瓣、海带丝、粉条、精盐等,开锅后倒入米汁,边倒边搅动,见锅再开,立即压火,并放入豆腐丝、胡萝卜丝、菠菜、炒芝麻等即成。成品豆沫,糊色乳黄,红绿分明,各种调料咀嚼生香,略透麻辣。

汤阴烩菜

汤阴传统菜肴,种类有六七种之多,既有用料讲究、制作精细的“海烩菜”、“上烩菜”;也有选料普通、价格便宜的“行烩菜”;又因使用烹调器皿不同而派生的“砂锅豆腐”、“砂锅海烩”、安阳烩菜因种类繁多、配料精当、汤醇味美、营养丰富成为地方名菜。

楚旺扒糕

楚旺扒糕原是楚旺镇风味小吃。据传始于清道光初年,由马奎从保定传入。主要原料为荞麦面,蒸熟后用芥末、香油、蒜汁、陈醋凉调,味道鲜美,且有健脾胃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血糕

汤阴“三大宝”之一。汤阴传统风味小吃,始于清乾隆年间。用荞麦面、猪血加调味料蒸制,食时切片油煎,抹上蒜泥,香辣鲜美。

汤阴蓼花

汤阴传统点心,以优质糯米、黄豆、白糖、饴糖、桂花等为原料,成品色泽金黄、状如蜂巢、甘甜不腻、酥脆焦香。

汤阴炒三不沾

炒三不沾是汤阴传统名菜,以蛋黄为主料,配以桂花糖、白糖、粉芡等炒制而成。成品软香油润,不沾锅、盘、筷,所以得名“三不沾”。

汤阴县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是著名的“三圣文化之乡”:“文圣”周文王姬昌拘而演易,成就中华智慧文化之源,“武圣”岳武穆岳飞民族英雄诞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精忠报国,“医圣”秦越人扁鹊悬壶济世及源于其墓庙周围的北艾,在神奇的中医药文化中写下了一道浓墨重彩。

汤阴还是中国传统“音、舞、诗、画”的重要发祥地:夏帝廑、孔甲定都西河村,孔甲在此所作《破斧之歌》被视为东方音乐开山之作,齐桓公祭祀卫女而衍生出的大型舞蹈跑帷子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诗经·邶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成就千年爱情圣地美名。此外,还有“竹林七贤”嵇康之子嵇侍中以身护驾、血溅帝衣,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卜子夏、段干木设馆授徒等,绚丽多姿、内涵丰富的文化资源,造就了汤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除此之外,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还流传着许多的故事传说。

窃符救赵

公元前256年,魏信陵君之姊(赵惠王弟平原君夫人)向魏求救兵,魏王派大将晋鄙率十万大军国救赵,因秦威胁而不敢妄动,兵屯邺境(汤阴将城)以观望。魏王弟信陵君巧用计策,通过魏王之宠妃如姬,从其卧室窃取虎符(兵符)的另一半至将城,相机行事椎杀对虎符有疑意的大将晋鄙,夺取兵权。并宣布军中一家有两人者,只留一人,遂得精兵8万,救赵之邯郸。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