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婚姻观逐渐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人觉得结婚不结婚无所谓,生孩子、传宗接代似乎也没那么重要,只要自己过得开心那就可以。

一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单身狗”已经突破2.6亿,这意味着中国单身人数已经逼近美国人口。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结婚生子是每个人的任务,要是有谁不结婚,必定被视为异类,这种传统文化转化为社会期望,直到今天依旧对每个人的人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要女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被家长催着相亲或者嫁人,男孩到了一定的年龄,父母就会埋怨他们为什么还不带女朋友回来,想抱孙子的心情也无比迫切。

很多父母受到街坊邻居或者朋友们的刺激,看到他们的孩子都已结婚生子,通过社会比较感受到莫大的压力,于是便也希望自己的子女快点成家,以避免被别人“比下去”。

在这样的社会期望下,作为子女的我们必定面临很大的压力,压力一方面来自父母,一方面来自我们身边已经或者准备结婚的人。

在中国,单身人口群体庞大,“单身狗”到处都是,他们或许是因为还未遇到喜欢的人,或许是因为求而不得,或许是因为曾经有过不好的恋爱经历而不想谈恋爱。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婚姻观的变化,相信不想结婚的人会越来越多,而随着男女比例的失衡和婚姻代价的变化,不能结婚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这些单身人口构成了庞大的群体,对个人乃至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从人际关系的意义上说,不结婚会阻碍个体的心理发展。

人一生的成长、发展、成功和幸福与稳定的婚姻密不可分,人一生的愉快、烦恼、快乐、悲伤、爱与恨等,也同样是与同伴侣的交往和关系分不开的。

没有同伴侣的交往与关系,就缺少了人生的悲欢离合,也不能体验真挚的情感、付出的喜悦、吵架的痛苦,相当于不完整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心理学研究发现,儿童与其照看者之间通过积极的交往所形成的稳定的亲密关系,是其心理乃至身体正常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

母亲之所以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并不是因为母亲本身有什么特别之处,而关键在于母亲最先与儿童形成亲密关系。

小时候,我们需要妈妈来照顾,长大成人后,我们也需要伴侣来陪伴我们,伴侣对于一个人的心理发展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人们结婚之后,人们对于家庭的责任意识会提高,会将对自己的金钱投入和时间投入逐渐转移向家庭,平常的一举一动也会基于自己作为家庭的社会角色来考虑,变得更顾家、更识大体。

因此,那些不结婚的人由于缺少了角色的转换,不能体验到作为丈夫、妻子或者是父亲、母亲的真实感受,自然就不会实现情感的升华,心理发展就会受到阻碍。

不结婚还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我国著名的医学心理学家丁攒教授曾经说过:

  “人类心理的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心理的病态,主要是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失调而来的。”

心理学家发现,如果一个人长期缺乏与别人的积极交往,缺乏稳定的、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这个人往往有明显的性格缺陷

那些不结婚的人,虽然能够充分地体验自由,甚至是发展事业和提升自我,但其身心健康势必会受到不良影响。

结婚之后,两人由恋爱关系转变为夫妻关系,意味着彼此要相互扶持、相互帮助,正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婚姻关系更多体现着彼此能够从对方那里得到更加无私的帮助和关怀。

而不结婚,则意味着个人将会永远缺乏这种亲密和无私的关怀,或者是恋爱关系的关怀无法更进一步,停滞不前。

当人们处于心情的低谷期时,或许会有朋友的帮助与安慰,但来自伴侣的关怀永远无法被替代。

因为它往往涉及人们自我的最深层,只有这种深层的情感联系才能真正给人以安慰,帮助人们走出低谷。

而且,当人老了之后,这种亲密情感的缺乏更会被放大。因此不结婚的人,身心健康必定会受到影响。

埃里克森认为,个体成年早期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而爱情之于人,有因必有果,让爱情开花结果是每个人都应该尽力争取的。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ehavioral 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