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or司机

先来回顾一个故事:

普朗克是德国著名物理学家、量子力学重要创始人之一,他在191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开始奔波于各地进行演讲。

一天,他的司机对他说:教授,你每次演讲的内容都一样,我都能背下来了。这样吧,下次我替你讲。普朗克同意了。

果然,司机在演讲台上把普朗克的演讲内容完美展示了出来。

讲完之后,一位教授站起来问了个非常专业问题。

司机心里一惊,不过他反应很快,说到:您这个问题太简单了,就让我的司机回答你吧。

关于这个故事,很多人赞赏司机聪明且敏锐。而查理·芒格给出的观点是:知识有两种,一种是知识,另一种是表演。

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司机,而普朗克少之又少。

现在,我们对这个故事做个小调整,把普朗克换成爱因斯坦。

这个故事的逻辑还成立吗?

当然成立。事实上我们平时听到的故事版本的主人公就是爱因斯坦,因为他在中国更知名、更有代入感。

如果把普朗克换成庞氏骗局的鼻祖庞兹、或者现代超级大骗子麦道夫呢?

还是成立的,虽然最后的结局很悲惨,但这两位都为自己打造了“专业形象”并成功通过司机们的表演吸纳巨额资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下来,我们再做个进一步的调整。

把普朗克/爱因斯坦换成财富管理机构,把司机换成理财经理,这个逻辑关系还成立吗?

不仅成立,这不正是我们眼前的事实吗?

几乎所有的财富管理机构都有着各种“靓丽背景”,可以讲出各种故事,拥有各自开拓市场的看家本领,也几乎所有的理财经理都能熟练地将所在机构的“优势”完美演绎。

在这样的关系中,理财经理是掌握了知识,还是学会了表演呢?

请开始你的表演

2020年注定是历史上颇为厚重的一年,金融领域更是如此。

这一年间,我们见证了太多“以前从来没发生过”的事情:

中国银行原油宝穿仓巨亏,让全世界吃了个大瓜

相信中行理财经理在销售原油宝的时候,一定是按照总行下发的宣传资料娓娓道来:这个产品没有杠杆、非常适合小白投资者。

可总行产品部门连小白都不如的表现,简直令前线兄弟姐妹们颜面扫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招商银行理财产品负收益,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他们的理财经理在宣传时,自然也会复述一遍“市场上也确实比较难找到性价比这么好的产品”。

而现实却无情地把这个表演撕得稀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川信托爆雷,非标界人心惶惶

超250亿TOT项目爆雷,让整个信托行业理财经理口中的“以前从来没发生过”的打破刚兑跃然面前,超2000名投资者对川信理财经理怒目相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上风险爆发之前,理财经理基于对所在机构的无比信任,一丝不苟地将“专业”信息演绎给投资者,坚信自己正在为投资者不断实现财富增值。

许多人并没有掌握什么知识,而是像普朗克的司机一样,只学会了留于表面的表演。

糟糕的是,许多人入戏太深,忘记了自己只是个司机,而不是普朗克。

那么,是不是只有产品出风险的理财经理才是普朗克的司机呢?

时代变了,大人

社会有分工才会进步,企业有分工才会高效。各司其职、相互信任、精诚协作必须是一家优秀企业应有的气质。

一名理财经理,传递好公司信息、维护好客户、卖好产品,这就是尽职尽责;相信公司、相信风控部的同事也是应有的职业风范。这些理所当然的都是优点。

中行、招行、川信等机构的理财经理,必然拥有以上优点,不然产品规模也不会那么庞大。

然而,这些优点不仅没有带来荣耀,反而让理财经理为机构的失职背锅。

因为,这些司机模仿的对象并不是普朗克或爱因斯坦式的真专家,而是摸不清国际交易规则、轻视市场风险、违规违法的伪专家。

“想成为富人,先要进入富人的圈子”

理财经理绝对是近水楼台的岗位。大量理财经理通过为高净值投资者提供服务而提升了自身的财富。自从国内财富管理行业诞生以来,这个模式屡试不爽,做个普朗克的司机就能站着把钱赚了。可如今时代变了,惯性推进的模式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财富管理行业起源于2000年初,彼时整体经济正值高速发展期,制度红利、行业红利、人口红利等均处于爆发状态。无论基于资本市场还是融资市场的财富管理业务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2008年后黄金十年的房地产更是给了以信托业为代表的非标固收业务巨大红利,理财经理中不乏借此东风实现财务自由者。

近几年,随着经济疲软、货币财政去杠杆,财富管理市场依附的经济基础——特别是融资业务发生重大变化,各种爆雷事件由此频发。

更为要命的是,财富管理机构用以维持表面繁荣的刚性兑付手段及工具不断受到挤压:一方面监管部门严令资金池及类资金池业务压缩规模,另一方面投资者的荷包逐渐变小,可供子弹变得不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强监管,没有哪家机构会坐以待毙。

财富管理机构为了生存使出浑身解数,风控部作为产品生产商从原本的Risk Management Department变成了实际上的Wind Control Department也就不足为奇。Wind Control如此业余又令人捧腹的翻译,实则映射出了强烈求生本能催生出来的各种冒险行为,出门抓一把风回来都能包装成产品用以募资——资产造假、资金挪用、股东占用、借新还旧……

有意为之的Wind Control隔离了理财经理与实质风险,看不到真实情况的理财经理即使面对雷同的爆雷情形,也依然会惯性大声疾呼:大家放心,出事儿的是别人,我们不会有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无法深入到项目的风控内核,理财经理实质上只能承担信息搬运工的角色,原本深信为投资者搬运了价值,实则送投资者进了火坑。

此时,财富管理市场已变,而你还站在原地。

那些绣花枕头

在投资者眼中,没有几个理财经理是不专业的——讲起股东背景、产品结构、兑付能力、同业对比等等这些所谓“专业知识”时,理财经理都能侃侃而谈,并且常伴有各种数据支撑,不得不让人信服。

然而,这些“专业知识”中能真正抵御风险的寥寥无几,只是看上去很唬人罢了。

金融牌照

在金融界,牌照往往被当做正规军和杂牌军的分界线,有牌照意味着接受监管部门的严格管理,没有牌照则看似野生放养。

事实上,持牌金融机构接受一行两会一局的日常监管,其他机构也各有各的监管组织。

在金融创新和绕监管层出不穷的金融界,金融牌照对于风险而言并非金钟罩铁布衫。

这不,拿着金融牌照的川信,照样做出了僭越之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股东背景

财富管理机构中有相当多的私募、信托公司会特别强调自己的股东背景有多么强大,如果能与央企、国企沾点边更会大书特书。

投资者也想当然地认为股东强自然就安全。

残酷的市场却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风险才不管你股东背景,该爆雷的时候一点都不手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真正央企、国企背景的财富管理机构尚且如此,更别提那些往央企、国企身上碰瓷的机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注册资本金

这是又一个理财经理口中的“专业点”,有些更是喜欢用排名的方式来说明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实缴注册资本金的规模确实能在某种程度上反应出股东实力、经营意愿等。但这跟企业的盈利能力无直接关联,自然也就不能说明其抵御风险的能力——有哪家财富管理机构能够把注册资本金增加到足以覆盖潜在风险的规模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托业保障基金

严格来说,信托业保障基金是用来稳定整个信托行业的,而非诸多理财经理口中或明或暗表达的为投资者权益上个保险。

首先,基金可以为出现流动性困难的信托公司提供支持,但前提是有借有还,如果信托公司坑大到无以为继了,就不要指望基金的出手——基金的基本原则是救急不救穷。

其次,基金全面出手的时候,也是信托公司无法生存的时候,此时投资者的资金是否能全身而退,已经是个大大的问号了?

再次,基金由众多信托公司联合设立,上报流程并不简单,问题的解决也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

最后,即使做个简单加减法:基金规模虽然突破了1500亿元,但刚刚爆雷的川信、安信两家信托公司的窟窿已近400亿元,这两家的规模在68家信托公司中远谈不上重量级,整个信托业的管理规模已经突破20万亿。

获奖

这点就不多说了。请看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颁奖机构不会去实地考察财富管理机构的各项业务,更不会深入审查财富管理机构风控措施、风控流程、风控工具等。

他们只不过是另一个层面的司机而已,别太当真了。

说了这么多,什么才是对抗金融风险的关键呢?

悦榕庄VS承兴国际

诺亚财富作为国内财富管理行业中的“领军者”,近年风险项目频发。而不同项目呈现出的风险特征和结局也有所不同,这一点值得深究。

悦榕庄项目因项目烂尾引起投资者集体维权。后经过管理人的努力,将基金股权转让,最终为投资者带来了总体30%的收益,实现良性退出。虽说结局远不及当初预期,但在项目出现一定风险的前提下,既拿回本金又略有收益补偿,并不是一件坏事。

承兴国际项目就没有这么幸运了。经多方查证核实,项目的标的资产几乎为空,投资者的资金甚至可以理解为被有预谋的诈骗了。摊上这种项目,别说获取一定收益,连本金都凶多吉少。

为什么同一家管理人的不同项目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呢?

根源在于是否有实际资产作为项目支撑。悦榕庄有,承兴国际无。

可能有人会说,承兴国际项目管理人和融资方协作配合,作为理财经理怎么可能获取相应信息并作出判断呢?

是的,承兴国际风险表现出来的隐蔽性确实很难明确获知。但是,作为理财经理是否能够通过深度思考,去发掘一些能够顺藤摸瓜的风险呢?比如说,刚性兑付带来的风险。

身系万家灯火

有这样一个段子:“不要大声骂年轻人,他们会立即辞职,但是你可以往死里骂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车有房有娃的那些。”

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负担很重,职场上不能有任何闪失。

不过,职场上有一个更加不能有闪失的角色——理财经理,因其经营的业务为大额资金,一旦因判断失误形成风险,会造成人数众多、数额巨大的直接资金损失,一如中行原油宝和川信TOT。

当然,将理财产品爆雷的责任都推给理财经理显然是不公平的。但当市场发生剧烈变化且风险诱因显而易见的情况下,仍然看不透Wind Control背后的潜在风险,这样的理财经理离失去“衣食父母”的日子也就不远了——理财经理的职业生涯是与投资者利益深度绑定的,如果投资者都损失了,还谈什么职业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代金融是一个专业度高、交易略显复杂、参与角色多的体系,绝大多数投资者缺乏投资所需相应知识,更多的是基于对机构、对理财经理的信任做出投资决策,理财经理则基于信任选择在财富管理机构工作。

这种以信任为纽带的投资行为,在顺境中会让投资者、理财经理、机构三方皆大欢喜。一旦行业或者机构出现风险,在没有“专业”把关的情形下,三方的命运就只能交由别人掌握。

去年甚至更早时期,四川信托出现过一波理财经理离职潮,其中多为从业年限长、经验丰富者。

不是所有理财经理都是普朗克的司机,有人意识到了风险会选择规避。

此刻的你,做何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