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 荔 之 城

/

文物保护

莆田千年古建筑:遇八级地震不倒,现成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图文:荔城区融媒体中心

东岩山又名麒麟山,其海拔69米,位于莆田荔城区。东岩山历史悠久,据说在新石器时代,山上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山上有诸多古迹,如 “东山祖祠”、“东山妈祖行宫”,而著名的千年古建筑报恩寺塔,正坐落于这座古老的小山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夏日光线充足,戴上一顶农夫草帽,正是登山采景的好时候。漫步在石径上,两侧绿树成荫,鸟叫虫鸣,好不惬意。

不知不觉,来到东山报恩寺山门前。山门颇新,应是近代翻建。报恩寺山门有三个门,中间为空门,右边为无作门,左边为无相门

三门分别代表佛教中的三种学说思想,也叫“三法门”或“三门”,含有智慧、慈悲、方便的意思,象征“三解脱门”。

立于空门前,抬头望去可以看到正殿的后方冒出一个颇为可爱的塔尖,它便是远近闻名的报恩寺塔,也正是此行的目的所在。但不急求见到寺塔的庐山真面目,四下无人,且在寺庙之中闲逛一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报恩寺外石埕发黑的左墙壁上,镶嵌有一块横石额,上书“僕射里居”。僕射,意为百官之长。

单看刻字,不少人会误以为此地曾是相府故址。实则不然,据记载此横石额与居住在橄榄巷的北宋尚书陈靖有关,并不是原址之物,是后来移于此地,镶在墙上。

千年时间,它早已和寺庙融为一体

逛完大雄宝殿后,终于来到东岩石寺塔面前。塔楼外皮呈暗黄色,一眼看过,也足以品到埋藏于黄沙之下的历史韵味。

报恩寺石塔建于宋绍圣年间(1094~1098),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石塔坐落在大雄宝殿与观音殿之间的中轴线上,高约20米,共有三层,内部空心,塔身八角形,东南西北四面皆开一拱门,和风穿梭,来去自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门外两边外墙各有浮雕金刚力士一尊,虽形象各异,但皆身披甲胄拄剑而立,护卫宝塔。塔基八面浮雕有37只小狮子,摇头晃脑,凶猛可爱。

恰逢午后日光斜照塔身,光影错愕,隋唐风浓郁的浮雕呼之欲出,有了生命一般,一时间竟让人感到胆战心惊!心悸之后,不由钦佩古代匠人的鬼斧神工,凭借一双能手,便赋予石头传承千年的神采与生命。

塔内石壁使用的花岗岩,每一块岩石都经过手工的打磨与雕刻,虽各有差异,但却契合紧密,以纵横交错的方式堆砌,形成有弧度的内墙。

得益于高超缜密的建筑工艺,站于塔内中央,抬头望去,目眩神晕,油然生出无限之感

想必诸代的佛师,都曾在石塔内静坐,思量人间琐事、打磨无尘之心。

千年古物,必然有许多故事传说,报恩寺也不例外。

据记载,明朝年间(1604年)莆田发生过一次大地震,山石海水皆动,城崩数处,算是中国东南部迄今为止唯一的八级大地震

地震使得兴化(莆田)地势整体上升,后有了兴化平原。山崩地裂之中,房屋倾塌无数,而报恩寺塔却屹立不倒。当时的莆田百姓感到无比震惊,以为寺塔有神灵加持,故遇天灾而不败。

其实报恩寺主要抗震的原因在于塔基牢固宽大,比塔身大五倍有余,且墙薄中空,门洞大开,整塔重量轻盈,重心也低,因此遇到强烈摇晃,不容易倒塌

并且古时建筑时有着优秀的匠人精神,在用料上无偷工减料,更使得石塔的石块之间粘结牢固,整体结构稳定。

为此,报恩寺塔在后来也被不少莆田人说道为古时抗震建筑的代表。

2019年,东山报恩寺塔跻身第八批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自此之后,这座历经千年沧桑的古塔将一直存在于这片宁静的山土之上,目视着时代的变化。

莆田有闲趣之士,有机会可以穿越闹市,到此静处,观摩石塔上的浮雕,与千百年前的古人神交,陶冶性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