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行者老张的旅行和历史研究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顶替,高考,最近占据各大头条,正好2020年的高考马上要到了,这一事件更加引人关注,高考被认为是我们国家目前“最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也被大家普遍认可,不过最近爆出的冒名顶替事件让人产生了疑问,高考就真的公平吗?关键是,事件的发生地还是我国“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山东省,核心还是在孔孟之乡的济宁,不免让人有些细思极恐。

齐鲁大地自古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的齐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济宁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孔孟之乡,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回都诞生于此,济宁管辖的曲阜和邹城是儒家文化的核心,京杭大运河流淌了一千多年,诞生了源远流长的运河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济宁市境内拥有山东最著名的旅游文化资源,曲阜的孔庙、孔府、孔林,和流经济宁的京杭大运河都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还有孔子诞生地尼山,孟子的孟庙、孟府,以及水泊梁山、微山湖等等,都是著名的文化旅游景区。

圣人故里本来该是全国的表率和楷模,可是出现这么多冒名顶替上大学的案例,着实让全国人民震惊。随着这几天事件的发酵,山东省的相关部门也开始了深入调查,一查不要紧,居然已经查出了近300名顶替者,涉及学校十多所,不乏中国海洋大学、济南大学这种山东省的重点大学,甚至是985、211院校。也就意味着有同样数量的考生,他们的人生被改变了,这一数字很有可能还会继续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引发顶替事件的两位主要人物苟晶和陈春秀有共同点,都是生长在农村的“寒门子弟”,祖辈、父辈都是农民,家里没有背景,没有关系,没有钱,当年都是“尖子生”,成绩优秀,通过十几年寒窗苦读,参加高考上大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这也是所有农村孩子的必然选择。

然而,命运没有眷顾她们,和那二百多位被顶替的考生一样,她们没能走进大学的校门,高考完以后只能走上打工之路。更特殊的是苟晶,复读了一年,还是落榜了,而她第二次高考的成绩也不差,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值得深究。第一年高考完顶替她上大学的是自己班主任的女儿,看来那位普通的老师“能量”也是不可小觑的,虽然邱老师现在已经是退休多年的八十多岁老人了,但是他依然可以带人奔赴几百公里外上门堵苟晶,他想做什么呢?难道这是一位师者该有的表现么?

让自己女儿冒名上大学当然不是邱老师一个人能完成的事情,这个过程会牵扯到多个部门和人员,即使在二十多年前网络还没普及的时候,冒充另一个人也不是那么简单的,而被顶替的苟晶当年想要查自己是否被录取,以及档案等各种资料,没有一定的“关系”那是不可能办到的,最终吃亏的还是农村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位顶替陈春秀的“陈XX”自然也是“不简单”的,家里人以及亲戚中都有各个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或者领导,那么这个顶替冒名的过程就显而易见了,大家都懂的。陈春秀和苟晶一样,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没有改变命运的“额外”能力,她是时隔二十年后才偶尔发现自己被冒名的,这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很难接受的残酷现实,十几二十年,青春已逝,人生最美好的年华被别人取代,现在就算重上大学,又有多大的意义呢?从意气奋发的少年到为家庭,为生活而奔波的将近不惑之年,谁能弥补她们那些逝去的年华?

同样是农村出身的我对那一代人的艰辛感同身受,我也是二十年前参加的高考,我是陕西省的,能够理解山东考生的不易,为什么这样说?这是我的亲身经历,当年我收到了师范类专科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放弃了没有去上,而是选择了西安一所学校,当时我们同宿舍有三个山东室友,他们的高考分数都超过了500分,比我高了近200分,我非常惊讶,因为500多分在陕西的话都可以上重点大学,但是在山东却连专科都考不上,也就是说同等级别的院校,山东的分数线比陕西要高100多分。不知道我那几位室友有没有可能是被别人顶替了呢?

距离2020年的高考只有十天了,祝福所有考生好运吧!根据最新的调查数据,目前已知的顶替案例只是“冰山一角”,期待山东省官方最终的调查结果,也希望能给那些被顶替者一个公道!她们会得到满意的结果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