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裁定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争议败诉,中国放弃争讼,中国会退出WTO吗?

嗨,大家好,欢迎关注天阅财经观察。最近彭博社发表了一篇重磅解读:声称中国放弃了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起关于认可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败诉裁定的争讼,已经实质性的退出了WTO! 此言一出,震惊全场。

我们今天的故事照例从三个问题说起:

1、 什么是WTO,中国这些年从WTO里得到了多少好处?

2、 彭博社这么语出惊人是是真事儿还是仅仅为了博眼球?

3、 应该怎样看待中国与WTO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查看大图

1、什么是WTO,中国这些年从WTO里得到了多少好处?

说起WTO大多数人对于这个名字应该都不不陌生,作为今天内容的重磅主角还是正式介绍一下:WTO,中文全称世界贸易组织,英文全称World Trade Organization。1947年10月30日出生于日内瓦,当时他叫关贸总协定。关贸总协定的诞生为缔约国带来了三项礼物:

1、 大幅度降低了缔约国之间的贸易关税;

2、 扫平了缔约国之间的贸易障碍;

3、 取消了国际贸易之间的歧视待遇;

通俗点来说就是缔约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从今往后,关税一律少收最好不收;

清关手续一律从简,能简化的手续一律简化,最好简单到就像国内跨省内贸那样;

大家从此吃一锅饭,当一家人,除了主导者的老大美国作为家长高人一等,其余大家一律平等,不许搞山头主义和特殊化待遇。

关贸总协定在签订后的40多年中,全球贸易额增长了数十倍。但是这个还不是最重要的,关贸总协定取得的最大的成就在于,它提供了一套贸易争端的解决机制。要知道在关贸总协定诞生之前,各国出现了贸易争端,解决起来的流程还是比较统一的,无非就是讨价还价,交换筹码,这是文的。如果谈不拢就提高关税,贸易制裁,这是介于文与武之间的。如果还解决不了那就出动军队,动武解决。既然能动手解决的,大家就不要继续BB了,反正也BB不出来什么结果。于是打着打着就打出来两次世界大战。但是有了关贸总协定之后,一切开始变得与众不同。在多重缔约国之间,贸易的体量更大了,机会更多了,效率也更高了。以前很多在双边贸易争端中无解的矛盾,放到关贸总协定的体系中,就有了回旋的空间。大家发现这个东西不是小好,是大好,于是缔约国之间相互开放市场、简化程序降低关税的热情一下就被点燃了。根据记载,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从1948年的36%降到90年代中期的3.8%,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同期降至12.7%。这种大幅度地减让关税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所未有的,对于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为实现贸易自由化创造了条件。

但是与WTO相比,关贸总协定本质上还是属于一种多边贸易协议。本身也有不足与欠缺,简单的说就是当年定游戏规则的国家都是高富帅,你要说他们在定规矩的时候没往里面夹带点私货,那就太不够资本主义了。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慢慢的发现,关贸总协定的规矩明显有利于发达国家,因为提倡完全的自由贸易,所以对于后进的发展中国家而言, 很难发展本国的工业,普遍沦为了基础原材料输出国。举个例子来讲,假设我们中国和越南签署个贸易协议,双方完全互免关税,那么大家可以设想一下,越南的本土制造企业会不会被瞬间冲垮?虽然说越南的人工成本很低,但是我们的产业链更齐全,生产规模更大、生产效率更高,产品技术含量更多,边际成本更优,所以反应到最终的产品竞争力上就是更加的质优价廉。如果没有贸易协议,那么越南可以通过向中国商品大量加征关税,提高中国产品的交易成本和终端价格,压低中国产品的性价比,最终实现保护本土企业的目的。但是有了贸易协定之后,关税等工具就不能用了,于是发达国家的工业品进来,携资金、技术、经验等优势一下子就把不发达国家的本土企业都冲垮了。这就导致了协定内的缔约国,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散发着十足的马太效应范儿。所以在关贸总协定的最后一段日子里,获得了富国俱乐部的称号。

随着缔约国中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不满的声音也越来越大。最终,1995年1月1日,坐标日内瓦,关贸总协定获得了一系列的加持,转生成了WTO。WTO对关贸总协定进行了批判性的继承和吸收,保留了精华,剔除了糟粕,对发展中国家给与了保护和倾斜。它是现代国际贸易体系中组织和法律的基础,还是众多贸易协定的管理者、各成员贸易立法的监督者、以及为贸易提供解决争端和进行谈判的平台。

2、彭博社这么语出惊人是是真事儿还是仅仅为了博眼球?

查看大图

那么彭博社这回语出惊人究竟是从何说起呢?还要追述到2001年。中国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WTO时,并没有被承认市场经济低位。当时欧美觉得无非就是多加入了一个待发展的穷小子罢了。之所以留下了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主要还是意识形态方面的担忧。

在加入WTO之前,我们就是一个被排斥在世界主流体系之外,一个封闭式的,几乎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在1979年,我们的GDP只占全球的1.8%,应该说,当年的中国,在世界上就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角色。

但是随着时过境迁,无论是当时的中国,还是当时的欧美,都没有想到,这个口子一开放进来的不是一只小绵羊,而是一条大红龙!中国的加入,不仅带来了惊喜,还带来了惊吓。

根据一份2016年的分析报告显示,加入世贸组织15年来,中国经济获得了巨大成功——在当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世界第一大投资目的地国,同时还是世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同时,中国还是连续三年稳居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成为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官方数据显示,2001年,加入WTO之前,我国进出口总额0.51万亿美元,到了2015年这一数字为3.96万亿美元,约为入世前的8倍。2015年中国出口额达22765.7亿美元,较2001年增长了约7.6倍;进口额达16820.7亿美元,增长了近6倍。同一个中国,不同的风景,只相距一个WTO。

如果你想知道到2019年的数据和规模,那么请再坚持一下,看到最后,我会在最后一个问题的解读中全盘托出。

所以综上,在欧美的眼中,中国+WTO=miracle!按照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中国将在2016年底在全球范围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于是当时的观海政府,就开始拿市场经济低位的问题做起了文章。

那么这个市场经济地位为什么重要呢?说起来,在关贸总协定的年代都是发达国家的企业杀入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去降维打击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但是到了WTO的年代,出现了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杀入发达国家的市场去降维打击发达国家的企业的情况。这个妖孽的发展中国家就是我们中国,欧美等发达国家又碍于WTO中保护发展中国家的条款,拿中国没什么办法。你看以电子产业为例,过去没有中国竞争的年代,他们往中国卖的,应用在电阻屏手机上电阻1元一个,等中国出了同类产品之后,中国反销的价格从8毛一路杀到2毛,不仅把美国的同类产品彻底逐出了中国市场,还反向登陆美国市场去打破垄断搞竞争。于是大量的欧美企业就是这样承受中国货冲击的。他们要么选择升级自己的技术,构筑中国企业无法逾越的专利、法律、技术等壁垒来保存自己的生存空间,比如ASML、ARM、高通,要么就是通过向WTO发起反倾销诉讼来维护本国的市场。在中国加入WTO以来所有对华反倾销申诉之中,欧盟和美国的比例占一半以上。而市场经济地位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影响着中国被“反倾销”成功的概率。所以欧美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可与否,决定了他们对中国发动反倾销诉讼的成功率,这对于欧美很多挣扎在生死边缘的企业来说,是关乎死活的问题。

从反倾销发起国的角度来说,,反倾销能够成立的必要前提是:是该国进口商品价格低于其“正常价值。在进口价格已定的前提下,如何界定“正常价值”就成为能否成功立案的关键。根据WTO的规定,非市场经济国家不能使用本国国内同类产品的价格作为“正常价值”,只能任由调查发起国选用替代国同类产品价格作为“正常价值”,比方说2007年的时候,以江苏南通生产的床单五件套为例,普通平纹印花品质,出厂价格为15美元一套,国内终端零售价格不超过200元人民币,在欧洲的终端零售价22欧元,约合人民币220元。如果和中国的价格相比,欧洲其实卖的更贵一点,但是如果和当时中国同类产品最大的竞争对手土耳其货相比,那么其终端零售价仅仅是土耳其货的三分之二。这就意味着,如果中国拥有市场经济地位,这个反倾销诉讼就没法成立,因为和中国同类产品比,价格正常,但是如果没有市场经济低位,欧盟只要选用土耳其作为替代国,那么无疑就可以说中国商品便宜的不像话,有倾销嫌疑。所以不具备“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很被动,其出口商品有很高的概率被他国 “反倾销”。

由于WTO规则并未对“市场经济地位”做明确的定义,所以中国能否在加入15年后,根据协议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就引起了争议。想想也是,中国有没有市场经济低位关系到欧美企业的饭碗,阻力当然很大。

那么怎样阻止中国在WTO规则下有所建树呢?美国用了两手方案,第一手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阻滞。阻挠中国在WTO框架之下的一切推进。在2018年9月26日WTO争端解决机制例会上,美国阻挠了上诉机构法官的任命甄选程序。这意味着,从2018年10月1日开始,WTO争端解决机制的上诉机构仅剩3位法官。由于该机构中美各有1名法官,在涉及各自国家的案件中有权提出回避,所以一旦涉及中美贸易争端,只要美国法官一回避,就会因为只剩下2名法官,而导致该机构停摆。换言之,美国可以对中国为所欲为,而中国在WTO机制下的诉讼都将会因为WTO仲裁机构的停摆而无果而终。只要美国愿意,WTO仲裁机制针对中国这一块将会名存实亡。这大大削弱WTO对贸易纠纷案件特别是针对美国案件的裁判处置能力,让WTO处于“休眠”状态。另一方面,美国不断宣扬所谓的“WTO改革”问题。2018年9月25日美、日、欧盟三方在纽约发布的贸易联合声明中的一项就是“关于讨论世界贸易组织改革的声明”,主要涉及WTO补贴政策、国有企业、强制技术转让、贸易政策透明度、发展中国家待遇等改革要求。其中的WTO补贴政策、国有企业、发展中国家待遇等议题就是为中国量身定做的。

而美国的另外一手方案就是架空和替代。从观海总统的第二任期开始,美国就开始寻求使用多变贸易协议来逐步替代WTO机制,简单的说可以理解为回归到关贸总协定的时代,比如当时观海力推的TPP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

川建国虽然废掉了观海的TPP方案,但是在架空WTO道路上,同样是一马当先。按照美国的进度,先是用新的美墨加贸易协定取代了原有的北美自贸协定,并以此为蓝本与日本、欧盟、澳大利亚等盟友的新自贸协定谈判。如今,WTO现有的多边贸易规则体系至少对于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贸易行为的约束力和影响力下降,形同虚设。而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停摆实际上意味着WTO不再拥有严格约束成员贸易政策的措施,权威性已经荡然无存。

所以接下来,美国会将与主要盟友达成新的贸易协定作为未来WTO改革的方向和路径,用“生米做成熟饭”的方式重构WTO规则体系,将更多的议题纳入到未来的WTO规则中,在WTO规则中充分体现“美国优先”,从而再次形成对WTO新规则的主导。如果这个目标无法实现,美国甚至可能抛弃WTO转而使用排中国性的多边贸易协定直接取代WTO。

所以从中国放弃WTO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败诉裁定争讼的行为也可以看出,大家对于WTO的现状和价值都是心照不宣。彭博社的评论文章仅仅是把桌面下的问题摆到了桌面上而已。

3、那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中国与WTO的关系?

说到这里开始话题变得有点沉重。纵观中国近代史,我们有两次豪赌中国国运的机会。第一次出现在1979年,中美建交。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接触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第二次出现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这是中国拥抱全球市场。无论哪一次国运的跃迁,其充要条件,都是拥抱并融入世界。

以2001年加入WTO为分水岭。从1949年到2001年,50年时间,我们的贸易顺差总额仅1352亿美元。但是,加入WTO之后,2001年到2019年,19年时间,我们的贸易顺差总额达到了惊人的4.65万亿美元,年均2447亿美元。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自从加入WTO之后,中国平均一年赚取的贸易顺差,就超过了过去50年的总和,也超过了2019年地球上四分之三主权国家的年进出口总额。

加入WTO之后,美国一直是中国绝对的第一贸易伙伴国,远超第二名的日本与香港:

入世19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总额3.41万亿美元,占中国对全球贸易顺差总额的73%。 在其中的很多年份,我们对美顺差,超过了我们对全球的顺差。即使在贸易战有显著影响的2018年,当年中国92%的贸易顺差,依然来自美国一个国家。即使在我们非常努力调整经济增长结构的当下,我们的出口附加值依然占到了GDP的13%。

毫无疑问,在加入了WTO之后的这段时间里,中国是成功的。但是对于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大家的意见基本都是喜大普奔的那套结论。当然成功和勤劳努力密不可分,但是从很纯粹的双因素模型来说,成功=运气+能力。在过去,受到主流舆论的裹挟,我们都过分的强调能力而忽略了运气,因为运气不可控,所以我们选择性的忽视了它。在前些年,包括成功学在内的很多理论,都试图把成功的因素量化,把成功的公式固化,。看起来我们拐的弯有点大,其实不然,我们假设能力是一种后天的禀赋,可以通过训练获得,这种训练的前提,就是能够识别出有效的能力因素,以便我们来反复强化它、训练它。但是,如果这个能力因素不是构成我们成功的要素,或者它会导致我们失败,我们强化它训练它使用它,就是南辕北辙。

之前有个段子,前几年凭运气挣得钱,这几年凭本事都亏光了。虽然很无奈,但是世界上的主要经济体和国家,现在也在面临这样的尴尬。这就会带来一个很要命的问题,大家都开始缺市场了。过去市场很大,大家跑马圈地就好了,互相搞竞争搞对抗不仅投入高收益小,还会损失很多机会成本,让别人占了先机。所以大家的精力都在建设开拓上面,这就是幸福的增量时代。但是增量增满整个空间之后,大家再想增长就得从别人手里去抢、去竞争、去交换、去博弈。我的盈利就是你的损失,这就是讨厌的存量时代,讨厌的0和博弈。

所以理解了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就能明白,如果我们误把由于运气获得的成功,错误地归因于纯粹的努力和技艺,那么我们再努力磨炼这些技艺,也只会在失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就像扣扣子,第一个扣子最重要,如果错了,后面,扣得越快,效率越高,错误就越大,纠正起来就越困难。

小时候老师给我讲了一个英王查理三世的故事,传说查理三世要打一场命运悠关的战役,于是让一个马夫去给自己的战马钉好马掌准备战斗,铁匠钉到第四个马掌时,差一个钉子,铁匠便偷偷敷衍了事。不久,查理和对方交上了火,大战中忽然一只马掌掉了,结果国王被掀翻在地,王国随之易主。

你看,一颗钉子丢了王位,老师语重心长地和我们嘱咐:细节决定成败,所以我们要注重细节,布拉布拉……

但是长大以后我们学了更多的知识,懂得了“概率递减的因果链”,大体意思是这样,历史学所谓的因果性不是物理学意义上的因果性,它从来就只是一种概率性的因果性,由A到B的概率如果是0.8,由B到C的概率也是0.8,那由A到C的概率那就只有0.64,如果从C再到D、E、F、G,那这个概率值就越来越小,乃至趋近于零。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分析中美关系因素越多,因果链越长,结论其实就越不可靠。原因的原因,还是原因吗?恐怕未必。所以归纳起来就是一个要素,美国地主家里现在也缺钱,也想出来打工挣钱了。但是打工皇帝这个为之早已经让中国霸占了多年,美国想抢这个位置又不好意思自己坏了自己定的规矩,所以才天天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和中国搞事情,WTO的问题不过是实现目的的一个手段罢了。

面对美国急于从各个方面架空WTO的态势,作为WTO重要成员,中国政府主张保留WTO的“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关税约束、透明度、特殊与差别待遇等等,以及贸易自由化的总体方向,不能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这一核心立场与“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循序渐进,优先解决危及WTO生存的问题”的表态相辅相承,重点是“不赞成个别成员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我们反对歧视性贸易规则,但是我们对新议题的谈判持开放的态度。我们希望多边贸易规则体系与时俱进,用更新完善的规则确保WTO的基石稳固,运行良好。

就全球纵横捭阖的大智慧,我们不妨重温一下40年前邓小平的伟大思想。入世19年来,虽然我们韬光养晦,看似受尽了委屈,但是通过WTO,我们年均对美贸易顺差达到了1795亿美元。如今,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的迅猛发展,多边贸易规则体系的合理性与内容的滞后性、对成员贸易政策和措施协调、裁判上的低效率成为WTO被诟病的主要问题。美国针对WTO的改革明里暗里做了很多的工作,对此,我们也应该支持对WTO进行必要的改革,推动多边贸易体制与时俱进,更好地回应时代的发展,将WTO的改革向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推动、引导。

三联不吃亏,关注有收获,我是天阅君,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