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从一年之初开始,分别是春节、清明、端午、中秋。

这四个节日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关于它们各自的起源也是说法众多,一直在民间流传。而除了这些传说,传统节日也都有与之匹配的特定食物。

一说到吃的,游品白纸哥就有了干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春节,可能是对应特色食物最多的一个节日。作为一年的开始,食物必须得丰富,而汤圆和饺子,必然会出现在大家的餐桌之上。

清明,传统的祭祀节日,因此对应的食物最初也是用来作为祭祀之用。青团,是清明时节最具代表的食物,绿油油的外观就显得特别讨喜。

端午,必须要吃的就是粽子,虽然不同地区的粽子制作方式有所不同,口味也有差异,但是其基本的寓意还是一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秋,和月亮一样圆圆的月饼最受人喜爱,这是除春节之外,另外一个期盼家人团圆的日子。

为什么大家总是要把特定的食物和节日对应起来呢?眼下正值端午佳节,咱们就以此来简单分析一下。

尽管全国各地过端午的习俗存在着一些差异,不过其基本的风俗习惯还是大同小异的。

赛龙舟,这是最吸引人注意的项目,在端午前后,全国各地都会举行龙舟比赛。会引得江河两岸无数群众的围观,一旦听闻要赛龙舟了,大家都会早早地赶往现场,抢占最佳的位置。

挂艾叶菖蒲,这也是端午期间大家都会做的,通常会悬挂于大门之上,寓意辟邪驱瘴。因为在传统习俗当中,农历5月并不太吉祥,所以才有辟邪驱瘴的需要。

吃粽子,唯有美食是最不可辜负的。粽子也有咸甜之分,不过就游品白纸哥的口味来说,甜的咸的都是来者不拒。

粽子和其他很多食物一样,最初也是作为祭祀之用。

粽子的形状比较特殊,形似牛角,是祭祀当中牛角的一种替代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本是包裹的五谷当中的黍,在北方流行,传至南方后,就用米来替换,变成了如今最常见的一类粽子。

目前主流的说法,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投江自尽后,附近的人为了防止江中的鱼吃掉屈原的身体,便将粽子投入江中喂鱼。

不过,实际上端午节以及粽子的起源远比这更早,原本只是北方部落祭祀龙族的节日和食物,延续至今的赛龙舟就是对祭祀龙族的一种具象化表现。

而随着后世不断发展,端午节被加入了更多的含义,又因为一些巧合(传说屈原投江自尽是农历五月初五),使得端午和屈原形成了直接联系。

因为屈原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所具有的重要地位,所以端午节和屈原就此绑定,形成了最强的关联度。

把特定的食物和节日对应起来,使得节日更有区分度,在古代,它们具有更多的象征意义,而现代社会,这些食物更多是满足了吃货们的食欲。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的确是对人类最真实的写照。

有时候,甚至会令人产生一种疑问,创造这些节日,是否就是为了能够好好地吃上一顿?或许不仅仅局限于此,但是吃一定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