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意义上,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在历史上用“世仇”来形容并不为过,短短24年间爆发了三次大规模战争,孟加拉最终被印度强行从巴基斯坦肢解,严重削弱了巴基斯坦的国力。

1971年11月21日,印度利用东巴基斯坦发生动乱的局势,向孟加拉地区发动大规模突然袭击,并成功占领该地区扶植自治政府,将独立的巴基斯坦国家肢解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两部分。最后在联合国的干预下,印巴双方于12月17日实现停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东巴基斯坦人口占全巴基斯坦人口的56%,印巴两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被肢解后的巴基斯坦与印度的实力差距越来越大。自此,巴基斯坦再也无力维持与印度大规模军事战争的国力。

1998年,印巴两国相继进行了核试验,成为拥核国家,大规模战争更不可能发生了。但是,围绕克什米尔争端,印巴两国小规模的军事冲突不断。这期间发生的卡吉尔冲突更是被许多人称之为“第四次印巴战争”。

1999年5月,巴基斯坦军队和克什米尔武装分子越过两国的实际“控制线”,悄悄渗透进入卡吉尔地区,控制了诸多军事制高点。

巴基斯坦军队为何能如此轻而易举地渗透进来,这主要当时巴方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1、天时。当时,卡吉尔地区正值寒冬,天气异常寒冷,印方撤离了边境地带的哨所和巡逻人员,以躲避凛冽的高山风雪,这直接给巴方渗透人员创造了最优的条件。

2、地利。卡吉尔地区多山,人烟稀少,而当时的印度军队都驻扎在山脚下,巴方反其道而行之,占据制高点,居高临下。

3、人和。1990年,大部分印度居民自愿离开这个苦寒之地,印军失去了民众的支持等于是失去了前线的眼睛。

直到5月3日,才有牧羊人向印度当局报告了边境上的不寻常情况。当印度试图夺回丢失的边境哨所时才发现,面对的并不是小股部队袭击,而是有组织有准备的大范围渗透,还有巴军炮兵和航空兵的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如梦初醒,但很快反应过来,迅速动员其海陆空三军围剿这支5000人的渗透部队。

为了夺回丢失的据点,印度军方进行人员和物资的全面动员。参与反击行动的印军高达20万人,直接参与一线作战的部队约30000人。

巴方渗透者占据的阵地在海拔18000英尺以上,易守难攻。由于常年冰雪,坡地上的岩石风化松动,进攻者向上攀登困难重重,给印军进攻制造了不少障碍。甚至巴方人员仅仅向山下扔石头,用“滚石战术”就能把印度士兵打得尸横遍野。

在这紧要关头,印度军队表现出了强大的动员能力、训练素质和指挥水准。

印度空军首次使用米-17型直升机在海拔18000英尺以上的山地进行空运补给。调集了250门火炮对巴方占据的哨所反复轰击。幻影2000战机中队提供航空火力支援,使用普通航空炸弹和精确制导炸弹,频繁袭击渗透者的阵地、营帐和后勤基地。

印度海军对巴基斯坦海域附近进行封锁,尤其是对战争至关重要的石油资源,让巴基斯坦的原油储备只能使用6天。

图图岭战役中,印军维维克·古普塔少校将率领90名志愿兵作为进攻的敢死队,在强大炮火的掩护下接近巴方阵地,展开惨烈的白刃战,最终占领了图图岭峰岭,取得了图图岭战役的胜利。

巴基斯坦被迫多次试图请求美国总统克林顿进行调停。7月4日,交战双方终于签署了《华盛顿协定》,巴方陆续从印度一侧将武装人员撤回。7月26日,卡吉尔冲突宣告结束,印度取得了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陆军成为卡吉尔冲突的获胜方,他们在战斗中展现出了高于巴基斯坦对手一筹的实力。

这虽然是一场小型的边境冲突,但依然不可小视。小规模的冲突有时候也需要海陆空三军的全面配合,才能始终掌握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