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我的影评,记得一定要点“关注”哦!

2016年,日本导演是枝裕和凭借《海街日记》摘下了日本电影学院奖之后,在同年5月又推出了自己的治愈新作《比海更深》。

电影名来自邓丽君《别离的预感》中一句歌词:“那时比海更深/比天更蓝/要超过如此般的爱你/我也做不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许对于每一个普通人来说,一生都无法爱一个人比海更深,也无法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那又如何呢,就像影片当中母亲说的那句:“幸福这种东西啊,要是不放弃什么就得不到呢。”

人的痛苦也许都来自于自己总是要不到的东西吧。

人生就像这锅里的魔芋,需要凉下来放一晚才能入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着“一生只拍一部电影”称呼的日本导演大师是枝裕和,是日本现实主义电影阵营中的一员。尤其在对杨德昌、侯孝贤和小津安二郎等导演的作品进行学习后,是枝裕和早已做好了把镜头对准当代日本人庸常琐碎日常生活的准备。

从1995年开始,是枝裕和的每一部电影中,日常叙事几乎成为了他镜头下不可避免被讨论的内容,《比海更深》也是如此。

这部电影用了极其朴素纪实的镜头讲述了一个普通日本家庭的故事:

过气的作家良多转行去做了私家侦探,虽然很回味以往作家的生活,但又沉迷赌博,没钱后良多把眼光对准了独自居家的母亲。假借回家探望母亲的机会,翻箱倒柜偷老母亲私房钱。他甚至连儿子一个月五万日元的赡养费都付不起,还欠下了一屁股债。
原本美满的一家三口,因为良多的自暴自弃变得支离破碎,因为一个台风夜,四人阴差阳错地聚到了一起,在回忆起过往的种种美好之后。阳光升起,一切又回到了原来的生活轨道之上,没有任何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是枝裕和的其他电影一样,平淡和含蓄的生活里,且隐藏着丰富和矛盾的家庭哲学。在影片的开头,年迈的母亲淑子和女儿在狭小的房间里谈到“大器”晚成这一话题时,母亲开玩笑说“家里的那位,只是块头大。”她也羡慕那些有个会赚钱儿子的家庭,但和朋友说起自己那个“不争气”的儿子时,淑子又忍不住夸赞“这孩子小时候语文成绩就很好。”

在淑子眼里,即使儿子再不争气,嗜赌、对家庭不负责任,也还是她最引以为豪的儿子。淑子将自己对家庭美满的期盼,对儿子成才的希望还有对已去世丈夫的思念深深地藏在了心里最深处。也许,在淑子的心里,她依然相信只要时间够久,日子总会好起来的。所以她一边用最戏谑的玩笑安慰自己,一边又用剩余不多的生命等待奇迹的发生——可能这个奇迹永远也不会发生。

为什么我的生活会变成现在这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落魄的良多和年轻的同事在一家私家侦探事务所工作,他们拍下了一个贵妇外遇的照片,并告诉贵妇她的丈夫正密谋离婚的消息。得知此事的贵妇看了这些照片,摇了摇头说:“为什么我的生活会变成现在这样。”

良多听到这句话后,觉得胸口一疼——仿佛就好像在说如今的自己一样。他本来是一个风光无限的作家,为何最后要靠这样的职业谋生,更可怜的是,妻子和儿子离自己远去,赡养费支付不起,还让自己年迈的母亲为自己操心。

良多把这句话写在了便利贴并贴在了墙上,明天之后,像从未发生过任何事一样,继续开始自己的侦探工作。他掌握着贵妇与她丈夫一同不忠的消息,掌握自己的前妻已经谈了新男朋友的消息。那又如何?这些并没有让他的生活变得有一点点好转,依旧原地踏步,继续等待那年的24号台风降临。

作为生活里的一份子,良多也许在心里叩问过自己无数次——我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他在他的生活里随波逐流,一方面感到自己的“失去”,另一方面又不知自己是在人生的哪一步开始“失去”。他企图去挽回消逝,又不知道应该从哪里开始。

台风天将至,三代人聚到了一起。良多和前妻开始了对话“都已经离婚了。”“但是关系还没结束吧。”无法在一起生活的两个人,情感上却留有难以隔断的羁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妻在和自己男友谈到良多时,眼里是有星星的。这些年来,妻子终究没有放下良多,可是她比谁都清楚——良多也许还没有做好当一位父亲的准备。所以妻子也鼓足了勇气告诉淑子说,良多内心还是个孩子,因此他是一个不适合拥有婚姻的人。

显然,在是枝裕和的设计下,良多种种令人生厌的地方,在多重身份下都拥有的缺失,实际上还是得到了家人的信任和喜爱。

是枝裕和不断地对戏剧性的淡化,他用镜头对准了自己极其擅长的小悲小喜。原来所有的生活,所有的大起大落,所有的英雄主义和苟且偷生,最终都是离不开幽细却也深邃、挥之不去的家庭生活。

总是在追求失去的东西,想着无法实现的梦想,被这些东西困住,每天还怎么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是枝裕和自己曾说过:“我不喜欢主人公克服弱点、守护家人并拯救世界这样的情节,更想描述没有英雄、只有平凡人生活的、有点肮脏的世界忽然变得美好的瞬间。”

在《比海更深》中,良多的弱点是明显的,喜爱赌博、买彩票,是他继承自己父亲的缺点,还有偏执、缺乏责任感,一直到影片结束都没有得到客服。尽管他一次又一次下定决心要做一个好男人,却又会一次又一次在成功面前反复失败。

风雨过后,相聚在一起的三代人像昨晚只是睡了一个安稳觉,雨过天晴之后又回到了自己原本的位置之上,各自离开了。

一直到影片结束,我们似乎都没有找到电影的核心以及矛盾点,这也许就是是枝裕和的特点,但其实,矛盾又贯穿了整部影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梦想与现实的矛盾,爱与生活的矛盾,亲情与割舍的矛盾,这些种种被是枝裕和故意淡化后,以一种旁观者的视角平静地被描述了出来。

影片的拍摄地点是在是枝裕和曾经生活过的团地,失去丈夫的淑子就生活在那里,她独自一人,安静地操持着家务、参加老年人音乐课。对淑子来说,生活的幸福都来自于“务实”。她安安静静地过着每一天,感恩发生在眼下的每一件小事,这些生活感是朴实的,也是切实存在的。

纵然影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不幸,但这不是是枝裕和想要表达的。他真实想说的,是活在那个背景之下的人物情感变化,把镜头更贴近生活,用以激化观众在观影之后能扪心自问——“幸福到底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与死、破碎的婚姻、缺失关爱的孩童、现实的残酷和梦想的破灭,这些看似严肃的人生大事或社会问题,在是枝裕和的镜头下,都变得平凡、日常。

也许,这样的一切都是我们生而为人需要去面临的。在这样朴实温柔的真实生活之下,同样的小人物的我们,不同样也在寻找解答的出路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生活是这样的啊?武志红在《感谢不完美的自己》中说过这样的 一段话:

我们痛苦了,第一反应就是想降低痛苦、逃避痛苦。但是,痛苦本身其实只是一个信号,只是告诉我们,问题发生了,我们应该去改变。如果只是一味努力降低痛苦、逃避痛苦,那就是在滔博问题自身,这并不利于心灵成长......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一个:直面痛苦,认识痛苦的意义,领悟到问题的来源,并由此成长。

《比海更深》作为一部“治愈系”的电影,不断地在诉说着“我们都无法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成年人。”这种逼近现实的伤痛,是是枝裕和对人生的领悟,也是他想要传达的生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