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朋友网上答辩,顺利通过,接下来就是等待研究生毕业证和学位证的授予,算是毕业了。他给我开视频时的欣喜劲,好像中了彩票,我们聊了很久,挂了视频,我脑海中却回忆起自己考研时的情形。

我的考研之路比较艰难。我考过两次研,两次都没有考上心仪的学校,可以说是失败的。但不同的是,前一次选择不将就;后一次,选择了调剂。

在这两次考研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不是多么拼命、多么劳苦,而是两个朋友和一本书

一、有个朋友叫小宝

第一次考研,是大四上学期。

那时候,我们学校刚刚变了政策,自习室的座位不允许强占,我们校区很小,教学楼就两座,僧多肉少,想要得到一个好位置的唯一办法,就是早起。

我是爱睡懒觉的人,所以总也起不来。

那天我抱着书,挨个教室寻找空座位,这时,我遇见Z小宝(是的,他大名就叫小宝),我们之前见过一面,算是认识,所以彼此打了个招呼,相视一笑,不用多说便知道彼此在寻找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考研时认真做的数学笔记

我比较喜欢晚点吃饭,人少,清净,巧得很,那天吃饭时,我们又碰到了,就坐在一起,聊了聊,尤其对于起不来这件事,更有认同感,结果一拍即合,打算结成研友

从此,我的考研之路,就像打了鸡血一样。

每天早晨,五点半都会准时起床。因为即便不想起,也总能听到小宝打来电话或者亲自来我们宿舍拍我,当然,我也无数次的跑到他们宿舍。那时候,每天教室里的前五个人,必定有我们两个。

每天晚上十点钟,自习室开始赶人,我们总是拿了英语或政治教材,跑到路灯下,再读半个多小时。这事,假如让我一个人做,绝对是不好意思的,但是当我俩一人占据了一个路灯时,就丝毫不觉得尴尬了。

早起、晚归,就够辛苦了,每天还要做计划、刷题,中午只在教室趴一会,甚至连吃饭,都要讨论数学题。常常争得面红耳赤,这绝不是夸张,有时候真是烦对方烦的不行,有想打两巴掌的冲动,但过后仍然如此。

学校下雪啦

所以每天回到宿舍,洗漱完,我几乎是沾枕头就着。我舍友调侃,寝室长半夜打游戏那么响,你居然还能睡着,真是佩服!其实哪里是听不到,只是因为太累了。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考研结束。可以说,那一学期,几乎没有歇过一天,考完研,我俩甚至连吃饭庆祝下的心情都没有。直接回宿舍,躺废了三天。

最终,他考上了自己心仪的一所211院校,我却没能考上我心仪的一所985高校,但我当时的分数,过线70多分,调剂是完全没问题的,不过最终考虑了一下,不将就。就去找工作了。

事后总结,我觉得:虽然没有考上,但我当时那个分数,绝对是我最大化的一个分数,多出的70多分,都是我那位朋友的功劳,我本身是比较懒的,成绩也是马马虎虎,如果没有他的监督和“逼迫”,我估计过线都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考过研的应该很多人都是认识他吧,是帅气的宇哥呀

我一直觉得,考研不是短跑,而是长跑,能在长跑中找一个战友,要比独自一人跑得更远。但是,要确保这个战友,也是真心考研,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你们虽然不免争吵,但是总是“以大局为重”,这才是良性的。

其实我觉得,大部分合伙人都是这样,能吵不能和的,绝对合作不长久。只有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前进的时候,才能形成最强大的合力,正如英国作家塞缪尔·巴特勒在《众生之路》中所说的:“不管一个人的力量大小,他要是跟大家合作,总比一个人单干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此陈胜非彼陈胜,他是我的好朋友

第二次辞职后考研,没有地方复习(我的学校离家太远),我的发小说不如去他们学校,他在本校读研,还可以照应到我。他小时候,名叫陈胜,后来改了名字,但是因为“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我们相熟的几人,私下仍喜欢这么叫他。但这个陈胜,并非起义的那个,他是我的好朋友。

他帮我租了房子、帮我找了空闲的自习室,还安排了相熟的人照应我,他一方面怕我自己一个人在他们学校不适应,一方面又不敢打扰我复习,所以总是吃饭的时候,叫我一起跟他蹭点好吃的,他们搞无人机研究的,有专门的食堂,只要交钱,伙食就很好。

发小送的一盆多肉盆栽,说等编号到20的时候,我就胜利了

他们学校很大,从我住的地方到自习室,步行需要近半小时,为了节约时间,我一天只早晨去一趟,中午就在教室里趴一会。

那天晚上,我刚收拾完书准备回去,他的电话响起,说在楼下等我,有点事,我见到他,他笑着说:“你看我给你鼓捣了个什么?”我们当地的方言,喜欢把“找、找来”说成是“鼓捣”。

我一看,原来是辆自行车!

我自然很高兴,说:“这的天!让我感受到了帝王的待遇呵!”

虽然是开玩笑,但心下还是十分感动,他想的这么周到。从此以后,中午时,我得以回到住处躺二十分钟。

就是这一辆车,很可惜,后来考完研放了一段时间,被人清理了可能,或者被人偷去了

在他们学校那五个月的时间,很多事情全仰仗我这位陈胜兄弟。他平时不太爱说话,有时甚至说得不好听,给人很冷漠的感觉,但其实对好朋友,没得说。

直到现在,我都觉得,油嘴滑舌的人未必是真朋友,显得冷漠的人也未必就让人讨厌,有时候,甚至是反过来的。刚见面便十分热情、称兄道弟的,不一定是真的,有些人是性格开朗使然,但有些人却是满嘴跑火车习惯了之后的自然反应。交朋友,不能只看嘴上说了什么。

三、有一本书叫《苏东坡传》

我大学时,便喜欢看各种“课外书”,大多看过便算,很少做笔记之类的,用我的室友的话说,“都是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这话我无法反驳,只能说是娱乐的一种方式。

去我发小学校复习的时候,除了参考书,我还带了一本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本来是想平时解闷用的,但没成想,却成为了五个月来每晚洗脚时的“必备”。

我每晚都喜欢泡会脚,泡脚的时候,我一般不刷手机、不复习功课,就喜欢读读“杂书”,翻不了几页,却津津有味。

一本《苏东坡传》就是这样来回读了两遍多,后来又买了一本《苏轼词集》,虽然没有看完,但东坡的诗词,也记了好些,虽然现在脑海中所剩无几,但每次看到东坡的词,都倍感亲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随手写下的,现在看还很亲切

我记得,自我模拟考砸的时候,看到了东坡的“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心生退志的时候,看到了“老夫聊发少年狂”;懈怠的时候,看到了“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想家的时候,看到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被数学题搞晕的时候,看到了“多情却被无情恼”……总之,东坡的词和他的经历,陪我度过了那漫长且辛苦的五个月。

虽说最后,又是很遗憾的没有考上心仪的学校,但这次却选择了调剂,最终调剂到了一所还算不错的学校。但整个过程下来,没有一丝难过或者欣喜,该做什么事时就做什么事,不急不躁,按部就班,心一直很平静。

四、写在后面

其实我两次考研,都算是失败的,因为都没有考上心仪的学校。但同时我又是幸运的,幸运的是,在两次考研的路上,都有朋友陪伴,都有家人的支持。

第一次考研,我的朋友小宝,是挚友也是敌人。我和他性格差别很大,本不适合当朋友,我们经常吵得面红耳赤,发生过很多不愉快,毕业后很少联系了。可我仍然觉得,大学中最难忘的友谊之一,便是这一段,因为我们曾经一起拼命拼命想干成一件事,求同存异,这四个字,在这时让我深刻理解了

考完研发现,草稿纸用了这么多

第二次考研,我的朋友陈胜,完全就是铁哥们了。他能知道我的难处,能帮忙解决的,总是全力以赴帮忙解决,虽然他的科研很忙,但总是抽时间让我感到,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还有一个人值得信任。我们从小学便认识,他成绩一直很好,我则一直处于中等水平,正常来说,本不应该成为好朋友,但却因为一件件事,成为了终身挚友。即便现在一年只聚餐一次,但却是那种,有事打个电话就可以的朋友。

法国卢梭在《爱弥儿》中写过:“对别人表示关心和善意,比任何礼物都能产生更多的效果,比任何礼物对别人都有更多的实际利益。”这话真是至理名言。雪中送炭,永远比锦上添花更让人感动

笔芯也用了这么多

第二次考研,我还有一个特别的“朋友”,叫“乱七八糟的杂书”。《苏东坡传》之后,我读书,尽量都会去记记笔记,而且再也不会觉得,“乱七八糟”的东西就一定没用。如果没有《苏东坡传》的陪伴,我的第二次考研,该有多枯燥?我不否认解数学难题时带来的成就感,但看“闲书”,同样能发挥作用,但这个作用,不是一天、两天便能发现的,甚至读书十年,或许还不会发现,但总会有一个天,“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心领神会。

我现在非常珍重的,便是好友和好书,和好友聊天让我心情愉悦,读一本好书能让我如沐春风。

如果说两次考研都没有考上心仪学校,是失败的,那么深刻认识到好友和好书的重要性,就是人生路上最成功的。人生的选择很多,但珍贵的东西却很少,认清什么是重要的,舍弃那些不重要的,或许才能走得更快乐、更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