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是第五场开始坐在场边的柳承敏,我会感觉非常乐观。

团体赛决胜场,自己这边上场的是头号主力,经验丰富的大哥。对面实力不俗,但是毕竟只是二十岁出头毛头小子,第一次在大赛重要场次打前两号。

如果我是当时坐在场边的孔令辉,我就感觉糟透了:中国队的头号主力,丢两分,这意义不言而喻。自己的好哥们刘国梁,输给荷兰的三号之后就再没上过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1年对于孔令辉刘国梁的双子星来说是个巨大的分水岭:刘国梁第二年直接退役,孔令辉2004年虽然报名,但是没有在半决赛出场。

第一局下来,情况也确实对韩国人比较乐观。

金泽洙的思路非常清楚,他接发球直接给了刘国正两个正手位:他清楚对手正手的威胁,开始就给了明确信号,我会给正手,你别乱侧身。

虽然比分拉的不算很开,但是刘国正其实一直都被压着,从未领先过。金泽洙的发挥非常不错,打的凶狠而且几乎没什么无谓失误;技术上说,金泽洙第一局的战术很成功,侧旋和下旋发球配合,前三板的进攻很积极,而且方式很多。反手这边能靠得住对手。那时候横板反手的进攻能力也远不像现在,直板反手能靠住,退台能兜,跟对手磨,然后一转进攻,打上了很涨气势。

刘国正这边就显得有些紧,无谓失误比较多。紧张的一个体现是,刘国正的发接法的战术没什么重心,这一点后边有了比较大的变化。毕竟是头一遭这种大赛的生死考验,即便是心脏大的像刘国正,也都需要个过程。不过即便如此,比分上第一局刘国正也差不多拖到最后一轮发球才拉开比分,因为有一点刘国正显得比大哥孔令辉更有利:

作为横板,刘国正的进攻质量要比孔令辉高,相持的活动空间也比孔令辉大。

他的速度没有孔令辉快,但是正手基本功扎实,反手上手力量更大,落点也更深。这几点让刘国正即便在前三板很难挨的情况下,靠相持也能抗。这点要比孔令辉这场球很多时候靠前三板撑着,打起相持全在近台顶不住要有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要相持对抗能打起来,横板对直板的时候可以把球打的很简单,然后相持定胜负。这点后边会非常重要。

第二局一上来,其实情况没什么改观:两轮发球之后,刘国正3-7落后,金泽洙发了个侧旋,刘国正撇到底线场,金泽洙侧身,被刘国正带了一个角度很大的斜线,居然被金泽洙跑到位置拉回来了。

3-8,蔡振华叫了暂停:对手显然到了兴头上,再不叫暂停后边要没机会了。

可惜的是,暂停回来,双方对拉中金泽洙擦网,3-9。刘国正无奈的看着蔡振华,蔡指导只是点了点头。

值得一提的是,球改大了之后,擦网擦边的比例明显比以前变多,也是选手需要适应的一点。

之后刘国正连追三分,9-6。要注意的是刘国正的战术,虽然暂停回来,但是接下来的两分其实和暂停之前没有本质区别:金泽洙的侧旋全都接到反手长,然后打相持。如果金泽洙推那就反手抗住准备侧身,如果金泽洙用正手那么护住自己的正手。

10-6,刘国正发侧旋到金泽洙反手,金泽洙轻挑,刘国正相持反手之后得分。记住这个发接发的组合

刘国正第一次领先,是在第二局12-12。他被金泽洙冲了一个中间之后很勉强的把球从中台靠上台,居然是个擦边,球弹跳不太规则,金泽洙一下被顶住,拉球失误。

打比赛的时候,如果对手出了这种稀里糊涂也能防上台的球,很说明对手其实当时的状态比较松弛了。没有神球是人紧张的时候打出来的,紧张的时候只有失误。

到了这个时候,刘国正稍微缓过一点气来。从3-9开始的连续追分,刘国正开始能跟上金泽洙的节奏了。横板尤其和直板比赛的时候,一旦能跟上对手的节奏,自己又主打实力的话,往往可以把比赛打得简单一点。

第二局后半段,刘国正领先的时候,其实仍然有些失误:16-12,接发球直线的处理的过凶,但是局面上毕竟比之前全场落后强多了。

当然,金泽洙仍然非常老道:17-13落后拿到发球,一波4-1,比分追到18-17。刘国正只领先一分。刘国正的接发球处理的有些欠妥,想变化一下轻挑和给直线,都失误了。之后金泽洙接发球的变化很大胆:先搓了刘国正一个直线,然后很大胆的直接搓到刘国正反手长,然后反带了一个刘国正的反手上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键时刻很果断的给长球,胆子相当大。

接下来这一分有点运气,大概是刘国正反手拉了个薄皮,或者有点擦网,球非常短,金泽洙的正手直接拉空了,战术上和上一分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泽洙依然不手软:接发球反手推完了之后,果断地侧身发力,20-19。

接下来就是著名的7个赛点系列了。

第一个赛点:刘国正发了个正手不转,金泽洙搓高,刘国正一板冲。

这分球落地,刘国正出了一口长气。这种发球赌的其实就是对手谨慎,如果一旦看出来没旋转,只要不求稳都能让对手难受。

金泽洙的回应:发半出台,然后推直线。刘国正被打退台,丢掉一分。

其实仍然很胆子大,不顾忌对手上手,而且敢冒险给直线。

第二个赛点:记得那个10-6时候的发球吗?刘国正原样发了一个侧旋,金泽洙一推,形成对拉失误。这个时候其实金泽洙已经开始有点保守,对拉的质量已经不如开始高。

金泽洙的回应,发了一个侧旋到刘国正反手位,刘回一个小三角,冒高被冲。

韩国队著名的一跺脚小上旋,对手摆短一飘高直接往下冲。场下的柳承敏估计看的很仔细。

这种场合,如果对手发球自己满脑子想的都是控制,那就很容易吃发球,或者出机会。

第三个赛点:还是让你记住的那个发球,金泽洙直接推出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提示:接下来这球你还会看到很多次。

现在双方22-22。

金泽洙显然也开始想求稳,先控制住对手,结果自己的发球被刘国正的搓长顶住,下意识的搓了一个,直接搓出了界。

刘国正23-22。

金泽洙的判断到这分球的时候可能开始动摇了。他接发球摆短之后居然用反手撩了刘国正的搓长,这球没有任何威胁可言。刘国正也没手软,把金泽洙拉到远台之后冲直线得分。

24-22。决胜局比分扳平。

双方重新回到同一起跑线。

到了第三局开始,刘国正已经心态相对正常,比较放开了,算是个由紧到松的过程。一般来说追上比分的人,心态上占点优势,毕竟上一局自己是赢的。

虽然大家印象中的大阪中韩大战非常胶着,但其实只有这场打到了决胜局。之前的比赛全都是2-0。

头两轮发球,刘国正发球,金泽洙4-1;金泽洙发球,刘国正3-2。反倒都是接发球这边赢的多。

到了决胜局,其实大家之前的招都用的差不多了。而且就算有什么奇招,一般也都在决胜局之前就用完了:决胜场决胜局,箱子底儿都亮出来了,大家都没什么秘密,就看实力,看执行了。

刘国正的战术,到了第三局,简直是令人发指的简单:

发侧旋到金泽洙反手,金泽洙要么侧身轻挑要么一推,然后刘国正侧身拉住金泽洙反手。适当的配合着发一点下旋和正手短。

21分赛制,关键分没有11分多,但是心态上往往能产生反复多次的变化。到了决胜局,仍然是金泽洙领先交换场地。

刘国正毕竟年轻,到了11-9的时候仍然脚步轻快,出手果断。金泽洙领先,却顾虑更多。

从刘国正这边说,他的本钱还是在于他作为横板的实力:他的战术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打相持打实力的战术。这并不是什么包治百病的灵药,甚至都没那么主动。但这就是那种,大家拼实力,你一分我一分,看谁先倒下。

金泽洙这边,心态之外,整个生涯都是38毫米小球的金泽洙,有些习惯也影响了他的战术选择。因为小球对稳定的注重,他后半段的选择过于偏稳,而从现在的角度看,其实球变大,反倒导致越发力越稳定。刘国正的发球选择非常固定,而金泽洙几乎都选择威胁不大的回应,给了刘国正很多机会。如果发力推或者侧身发力挑,甚至多给一些直线,效果都会非常不同。

这点上说,后来的柳承敏胆子更大,到了关键时候,要比前辈更乐意下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泽洙11-9领先之后,刘国正的发球:

反手位侧旋,金泽洙一推,刘国正反手对一下,正手卷直线。

反手位侧旋,金泽洙一推,刘国正给直线,金泽洙扑正手,刘国正压回反手,拉高球得分。

反手位侧旋,金泽洙侧身轻挑,形成相持之后金泽洙搏杀中台侧身冲直线

反手位不转,金泽洙一推之后侧身失误。

中间侧旋,金泽洙轻推刘国正压反手。

发球的耿直,接发球的也实诚。我就这么来,你就那么来,前几下固定的让我以为录像出问题了。

金泽洙12-13之后,就没这么配合了。

先连续发了两个中间,刘国正都接高,抢攻得分。

第三球发到反手短,刘国正摆短之后搓到刘国正反手长,然后抢拉擦边。

第四个发了个半出台,刘国正的反手又拉了个弧线很短的球,金泽洙扑空。

第五个又是半出台,形成相持之后打到刘国正板边。

中间-反手半台-半出台,各种落点,一点都不耿直。

刘国正拿回发球之后,仍然是继续坚定(读作耿直)。

反手位侧旋,金泽洙侧身轻挑,刘国正给直线,压住金泽洙反手,金泽洙冒险侧身下网。

反手位侧旋,金泽洙反手一推,刘国正给直线(到现在已经第几次了),金泽洙正手之后接反手攻,又正手得分。

正手短(终于换了一下),金泽洙搓反手长,刘国正反手拉到金泽洙反手,金泽洙挡了个擦网。

反手下旋,金泽洙搓长,刘国正侧身结果被金泽洙顶了个回头。2004年柳承敏顶过王皓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

反手侧旋(还是要耿直),金泽洙直接推出界。

金泽洙19-16领先,手握发球。

如果说之前,金泽洙还在不停的变化,到了现在,他开始很明显的紧张,犯一些很低级的错误。

第一个发球换成了全场都没用过的低抛,刘国正摆短半出台,直接拉空了——这就是为什么一般不在关键时候用全新发球的原因,之前完全没用过,对手上套了你可能都忘了怎么拿分。

——然后金泽洙就叫了个暂停。

回来之后,金泽洙发了个反手侧旋,刘国正侧身撇到金泽洙反手底线,金泽洙的侧身看似凶猛但是其实质量不高,被刘国正顶了一个直线。

19-18,金泽洙仍然领先。

第三个发球,他发了个半出台。刘国正侧身拉起来,金泽洙推直线出界。

到这回,已经很难说他到底是紧张发出台,还是只是战术执行失误:21分制在关键场合发球半出台是大忌,但是金泽洙上次手握发球发了两个半出台效果不错。

19-19,金泽洙换回低抛,刘国正给到正手出台,被抢拉。

然后就是我到现在都觉得最诡异的一个发球。

在我小时候看的回放中,镜头迅速拉回金泽洙,仿佛他抢跑一样随手发了个偷袭球,想发一个刘国正立足未稳,刘国正不为所动反手一拨得分。

这镜头很长时间在我心目中留下了金泽洙关键时候试图偷鸡摸狗赢下一分的印象,也就总觉得他后来冠军不多,和他不够磊落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这次回看,是由另外一个转播机位录制的录像。机位全程没动,所以得以呈现了到底发生了什么。

简单说,其实并没有偷袭,双方站好了准备比赛之后——这就是让我费解的地方——金泽洙发了一个类似刘国梁小狗撒尿那招的发球,而且没有任何质量。

刘国正想都没想,反手一拨,一分到手。

这也就是刘国正扳回的第四个赛点。

现在看,当时我们看到CCTV转播,机位正对球台,但是当时不知道为什么,在20-19的档口把镜头挪走对准别人去了,直到金泽洙发出去才拉回来,仿佛他偷袭一样。

不过即便如此,这个全无质量的发球,乌龙的程度,在我印象中和孔令辉巴黎世锦赛对施拉格第七局8-8发那个半高可以媲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后接下来仍然是熟悉的剧本,刘国正发球:

反手侧旋,金泽洙轻挑,刘国正给的直线过凶,出界。

金泽洙发球,半高抛,刘国正反手一挑到直线,金泽洙上手——裁判示意擦网。

当时多少人的心脏病都快出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泽洙重发,半出台,被刘国正上手之后拉到远台放高球,然后反拉出界。

刘国正扳回的第五个赛点。

到现在我已经懒得继续说刘国正的发球了——对,还是那个侧旋——金泽洙轻挑,反手推挡,刘国正被顶住正手失误。

金泽洙又换了个发球,这回是反手侧旋,刘国正上手之后双方对拉——按照刘国正本人的说法,那时候已经迈不动腿了——但是金泽洙的回球质量之低也算是生涯之最,最后拉球下网。

刘国正扳回的第六个赛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国正大概也感觉到自己的连续耿直,22-22的时候发了个正手短,金泽洙切到刘国正正手短之后又给到反手长,刘国正拉半出台失误。

如果说之前的发球,金泽洙可能只是战术执行的不好,接下来这个完全就是低级失误。

23-22领先,他直接发了个半出台不说,而且出台的厉害,刘国正上手一拉,他几乎没什么反应——基本可以说严重失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国正扳回的第七个赛点。

刘国正拿回发球之后,仍然选择了——你懂的——那个耿直发球,金泽洙轻挑,刘国正难得的变化了一下第三板,给到反手位,双方形成对拉,刘国正质量不变,金泽洙越拉越轻,失误。

刘国正24-23,上次他领先是13-12。

接下来就是那个无数次被重放的镜头:金泽洙的高抛,刘国正推到反手,金泽洙侧身,球击倒网子,飞得老高。刘国正双手振臂,怒吼着倒下,中国队的场外席位几乎同一时间炸了起来,从蔡振华到刘国梁(马琳之前因为加油太吵被罚出场外)仿佛弹簧一样崩了起来,刘国梁孔令辉放倒隔板冲进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孔令辉跑的最快,但是马上回过头,先拥抱了自己的兄弟刘国梁。然后刘国梁孔令辉一起抱住了刘国正,然后是之前因为太吵被罚出场的马琳,半决赛决赛都没出场的王励勤,指导教练尹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赢球的一瞬间,蔡振华转过身低下头,如释重负。然后他进场拥抱了刘国正,之后和队员们用力击掌,全场第一次流露出了情绪——谁知道之前他心里感受的痛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场球本身是无疑的经典,其过程之戏剧性足以青史留名。但是这是一场对后来比赛参考意义不大的名局。21分40毫米大球的时代之保持了一年,第二年就改成11分,于是这场比赛甚至都没在国家队中再次分析过。

这场球让很多人思考,如果刘国正后来没受伤,将来会达到怎么样的成就。

我的看法是这样的:如果没受伤,刘国正很大概率会在中国队的主力位置上很久,但是可能没有机会成为前三号主力。刘国正的技术厚实,基本功很好,但是主打实力身高对他是个限制,让他不太可能有王励勤那样强的相持球攻防转换实力。他的反手也没有显示出后来王皓那么强的能力和那么先进的技术;主打前三板他的短球可靠但是偏于老实,台内进攻的手段不多,这点远不如马琳。综合来说,我能看到的如果刘国正不受伤的发展,需要他更多的在强势的以进攻对进攻上做文章。但是考虑到他的时代,和周围所处的竞争,即便刘国正保持健康,他要登顶的挑战仍然巨大。

不过青史留名的方式不止拿冠军一种,在常胜的中国队,能奉命于危难之间,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已经是几十年一次的奇遇。中国队的冠军有许多,但是拯救者,在很多年中,将只有刘国正一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版权声明

乒乓11分所有文章均为原创,

版权归乒乓11分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