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考虑对方的感受,而忽略自己的感受?

你是否在周围人聊的火热时却插不进一句嘴而感到尴尬?

当参加同学聚会的时候,你是否会担心自己混得不好而丢脸?

当他人对你评价有偏颇的时候,你是否会感到十分愤怒?

其实,这都是自卑的一系列表现。

精神分析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了“自卑情结”(inferiority complex)。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卑情结主要是在个体面临陌生的情境时,产生低的自我价值感,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去解决问题,并伴有着无助、缺乏安全感,诸多心理学家曾说自卑感是普遍的。

正如阿德勒《自卑与超越》这本书中所写的:

  每个人都有能力去超越自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克服自卑,实现自我价值。

而自卑情结是如何产生的呢?从心理学角度看,归结于以下三个方面。

成长时期的缺失

俗话说“三岁看老”。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在婴儿口唇期(0-1岁)儿童开始发展关于他人的概念,此时母亲作为必要的人,离开婴儿时会让婴儿感到焦虑不安。

这些童年时期经历的“创伤”会影响我们之后的性格。

在潜伏期时自我与超我不断的发展,如果在此段时间遭受校园暴力老师过分批评,都会让我们形成自卑和不信任他人感。

教养方式的影响

如果父母时常给孩子积极的无条件正向关注,孩子并且能在成长中回应父母,此时亲子关系容易形成安全型依恋。

安全型有利于子女安全感、心理健康等各方面的发展。

而如果是权威控制型的父母常常用命令的口气与子女说话,长期以往,子女对生活感到难以控制,渐渐的缺乏独立自主,变得懦弱、不自信、自卑。

自我认知的偏差

那些过度自卑的人常常对自我认知存在偏差,他们觉得自己能力低,常常习惯否定自己,他们有着过低的自我价值感。

而每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本能让他们逃避、难以正面解决问题。

在人际交往方面,他们渴望他人的认可却又害怕他人伤害自己,于是逃避社交,独来独往,活在自己的世界之中。每当看到周围的人有着让他羡慕的生活,他会认为这是因为自己能力低下导致自己糟糕的生活,所以往往更喜欢嫉妒身边优秀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为了掩饰他们的内心深处的自卑与不安,他们采取自我防御的心理机制,做出高傲冷淡的样子。

自卑的人生活一直很压抑。

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如果我们不面临真正自卑的原因,不去解开这个让我们自卑的心结,那么这个问题会一直存在,影响到我们的生活。

不胜任感

什么是不胜任感?不胜任感就是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去做很多事,在面临挑战的时候,因为害怕失败而选择逃避。

这是过度自卑所导致的另一种负面情绪状态。在这种情绪状态下,我们被不安全感、低价值感所围绕着。

而社会上有许多人,他们不在乎他人的看法,即使被人拒绝、伤害也一笑而过。面对自己想要和追求的事物有着极大的决心,我们称之为“死不要脸。”

这些脸皮厚的人活得更加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那么,如何才能让那些常常感到害羞的人变成大大方方,甚至有些不要脸的人呢?

暴露疗法

暴露疗法是将自己置身于曾经所恐惧的情境中,在接触自己曾恐惧的事物后发现:很多我们所恐惧的东西都是一种假象。

对于那些有着自卑情结的人来说,通过暴露疗法,他们会发现自己并不糟糕,从而改变了认知偏差,达到了克服自卑的效果。

举个例子:如果你是一个害羞的人,逼迫自己在大庭广众之下演讲。在经历过这件事之后,你就会发现,他人的反应并没有那么糟糕。在此之后与大家聊天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

另一种方法是积极的进行自我暗示,对自己进行积极的鼓励。

在面临困难的时候告诉自己“我可以”、“我能行”,即使失败了,这也并不可怕。面对他人评价,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不可全信。

在长时间的潜移默化下,我们也会变成自己所想象中的那个“不要脸”的人。